汉明吧 关注:16,841贴子:569,958
  • 14回复贴,共1

如果有人说清朝 没有徭役兵役 免粮免赋 你们可以拿这个去反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有人说清朝是历代王朝中唯一没有徭役兵役的国家 还不断的免粮免赋 生存权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
我找了一下资料 嘿嘿(奸笑)


1楼2010-06-28 20:33回复
       清朝旗地中皇帝的私产。亦称皇庄。因属内务府会计司管理,又名内务府官庄。顺治元年(1644),清廷在畿辅圈占田地,设立官庄一百三十二所。此后,陆续增设粮庄、棉庄、盐庄、靛庄和瓜园、菜园、果园等。主要分布在直隶(今河北)和奉天(今辽宁)。官庄须交纳皇粮,并向皇室提供大量鸡、鸭、鹅、猪、蛋、草、油和秫□,以及人夫、车辆和其他物品。官庄的壮丁世代充当“包衣”(奴仆),名载档册,定期编审,不许隐漏和冒入民籍,严禁逃亡和拖欠皇粮,违者严惩。皇帝还常将壮丁连同庄园赐给皇子、陪嫁公主,赏与宗室王公贵族。庄头也压迫壮丁,多征银谷,滥派差使。
          顺治年间(1644~1661),壮丁不断逃亡。康熙雍正年间(1662~1735),壮丁拖欠皇粮、典卖庄地及抗租斗争的案件层出不穷。因此,官庄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式,向租佃制过渡。乾隆九年(1744),内务府奏准将各地庄园的大部分壮丁放出为民;满汉农民向庄头承佃官地,缴纳银米,庄头再向内务府纳粮当差。
    清地丁银
          雍正时,清政府采取了“地丁合一”、“摊丁入亩”的办法,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田赋银中一并征收,简称“地丁制度”。地丁制度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它和一条鞭法一样是保证封建政府赋役剥削的财政措施。
          清政府规定的“摊丁入亩”,一般的和平均的数字,是每亩的赋银一两摊一钱二厘多银。无地农民不仅在租佃地主土地时,要向地主交50%甚至70%的私租,而且还要负担地主转嫁而来的各种加派和徭役。
    


    2楼2010-06-28 20:33
    回复
      从以上两表看,第一,在减租政策实施表中,康熙朝两次,雍正朝一次。虽然这并不能说康雍二朝遇灾减租只有三次实施,但仍表明二朝减租政策并没有很好得到执行。这主要是因为减租政策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康熙九年,因吏科给事中莽佳奏请,规定,“灾年蠲赋,或有穷民租种官绅、富户田地,其应纳租谷租银,亦令地主照分数免征。”[1]二十九年,因蠲免山东全省地丁钱粮,又定恩蠲时亦应减租,并规定以七分免业户,以三分免佃户。[2]其后,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又有御史顾某、李某认为,减租规定,“恐地方官日久玩忽,业主仍有照常勒取者,小民不能均沾实惠之处,亦未可定”,政府因而决定,“应照前例通行各省出示晓谕,务使业主、佃户得沾实惠”。四十九年,兵科给事中高遐昌又请,“凡遇蠲免钱粮之年,请将佃户田租亦酌量蠲免,著为例。”[3]这说明,虽然从康熙九年就已规定灾蠲减租,并规定“凡遇水旱灾伤蠲免钱粮,业户不行照蠲免钱粮分数减免佃户,仍照常勒取者,或佃户告发,或旁人出首,或科道纠参,将业主议处;所收之租追出,给还佃户”的强制要求,但其时并未成为通例,所以“业主照常勒取”,而佃户遇灾不能不逋欠地租。所以,康熙时,苏州地方,“今朝廷虽岁下蠲租之令,然适足以惠豪强,而不足以绥贫弱”,致使“迩者,吴中水旱频仍,租户歃结以抗田主,至烦大吏再三告戒,其效可睹矣。故业田之家虽邀蠲贷之恩,而仍未克纾其困”。[4]江西瑞金岁歉,亦“竖旗抗租”[5],甚至五十二年普蠲,仍然是“除赋蠲租,原为掌田者免其钱粮”,并不是康熙四十九年所定:“凡遇蠲免钱粮,合计分数,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永著为例”的规定。因而,江西雩都佃民不得不起而呼吁“除赋则除掌田者赋,蠲租则蠲耕田者租”之说,“比年秋收,颗粒不纳于田主。田主告发,票拘差拿,则蚁聚蜂屯,于邑南之某处据险拒捕,歃血磨刀,囚拘田主,几酿大害”。[6]而江西兴国也正是于此年创立会馆,此后“每届有秋,先倡议八收七收有差。田主有执原额计租者,即号召多人,碎人屋宇,并所收租攫入会馆,罹其害者案山积
      


      5楼2010-06-28 20:35
      回复
        9]广西潘抚我等人的抗租斗争亦是因与田主争较完租分数。但佃农的合法要求,却被地主和清政府大骂为不法之事,遭到残酷镇压。 。所以,从政策内容看,康雍时期要比乾隆时更有利于佃农,但实际政策执行则并非如此。


        7楼2010-06-28 20:35
        回复
          第三,不仅政策的实际执行需要有时间来巩固,而且还需要有力的宣传和上下之间的沟通。清代减租政策的实际执行与政策之间明显存在滞后性,佃户的主动减租案有的也与上下之间缺乏沟通有关。如乾隆十一年福建上杭县罗日光等人的抗租,三十七年广西潘抚我等人的抗租,都是因官府所蠲分数与佃户所理解的有差别引起的矛盾激化。但在古代社会,政策的宣传固然受当时条件限制,主要的原因是统治者生怕人民了解政策的真相,千方百计愚弄人民,所以很难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认真执行,使他们也只取政策中有益的方面,以维护和争取本阶级最大的利益。其结果是地主不愿减租,佃农则积极要求减租和抗租。这是减租政策不能得到很好执行的政策原因。
                第四,饥荒年月,地主不主动减租,佃户则主动自减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而官府对此是取默认态度的。从反面说明减租政策并未得到有效实施。政府的这种放纵,只是因为他们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佃户不抗租就无法存活下去。因而只要他们并不聚集不法,抗租并不是什么大过。正如道光《宁都直隶州志》所说:“以欠租受控,尚可邀官府宽贷,若纠众抗租,固大干法究也。”[10]这就说明,政府的减租政策,其目的不过是维护其统治。[11]
          


          9楼2010-06-28 20:36
          回复
            第五,清统治者一再宣扬业户、佃户皆吾赤子,劝谕业户减租,而在法律上则坚决反对佃户抗租,在灾荒之年,则又予以默许。然而这种给予业户、佃户的所谓公平、天理,在强弱之间是难以实行的。从曲阜孔府这一历代世袭贵族地主对减租政策的执行看,就是再明白不过了。为了更好地说明孔府减租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先简单介绍孔府的田产概况。孔府田产分两类,一类为祭田(或称祀田)、学田,属于钦赐官拨地,“均不起科”,免粮免差。一类为自置地,有蠲免地(或称无粮地)、例地、大粮地(公府行粮地)等。孔府的田产不仅数量惊人,而且还有大量祀田、学田属于免粮免差地,其所收租税全为孔府所有。但就是这个被历代统治者所标榜为诗书礼乐之家,恩渥备加,“代增隆重”的世袭贵族地主,孔府一再宣称,逢水旱亦不减租。这说明,贵如孔府这种地主,他们仍找种种借口,阻挠减租,其他大多数地主能够自愿减租的可能就难以令人相信了。
               
            


            10楼2010-06-28 20:36
            回复
              占座


              11楼2010-06-28 20:37
              回复
                最近 又看到有人又说什么清朝的赋税啦 怎么怎么好 给你们一些资料 嘿嘿


                12楼2010-06-28 20:39
                回复
                  有人说清朝是历代王朝中唯一没有徭役兵役的国家 还不断的免粮免赋吗?


                  13楼2010-06-28 20:39
                  回复
                    没办法 碰到一个叫覆育列国英明汗 一开始 我跟他说的是关于岳飞 但他辩不过我 又扯到清朝 他说 清朝是历代王朝中唯一没有徭役兵役的国家 还不断的免粮免赋(他说的) 我只有找资料了


                    14楼2010-06-28 20:43
                    回复
                      额的神呀,此人,我无语


                      15楼2010-06-28 21:28
                      回复
                        历史知识贫乏


                        16楼2010-06-29 21:54
                        回复
                          清朝的确是最民主的朝代了 没有剥削和压迫


                          17楼2010-06-30 00:35
                          回复
                            • 124.236.163.*


                            18楼2010-06-30 01:08
                            回复
                              • 124.236.162.*


                              19楼2010-06-30 0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