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构思一部架空小说,背景是在另一个平行时空明英宗在瓦剌生了儿子,即男主角。男主从小困惑于汉蒙双重的身份认同,但最终定下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并历经千难万阻回到中原。后明宪宗因病早逝,膝下无子,男主在个人奋斗和历史行程的双重作用下排除万难夺得皇位。登位后卧薪尝胆,锐意改革,帝国中兴重新迸发出强大力量,最终北伐成功,不仅一洗父辈旧耻,还统一了长城南北,开创了前无古人的盛世。
现在正在想起一个什么年号合适,必须要出自经典,含义高远,符合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一个是“万丰”,即“万邦丰年”的意思。取自《诗经·周颂》中的《桓》:“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意思是平定了四方,天下连年丰收,天命降福给了周朝,我武王真威武啊。联系主角生平,加上明代好像还没有哪个皇帝谥号最后一个字是武吧,这个年号对于谥号为武皇帝的来说再合适不过了。缺点是不了解诗经这段出处的话,万丰听起来就像五金行或者某个烟酒行小卖部小餐厅的名字。
第二个方案是“恒昇”,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据说是召伯虎对周宣王的祝寿诗,既祈祷上天保佑我王长命百岁,也期望周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联想到大明不就是日月嘛,“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不是很配么(虽然古代更多写作朙),而且有日月加持感觉更为霸气,更有神圣感。缺点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总感觉没有“绥万邦屡丰年”那么有干劲有朝气,好像把一切都交给了天。而且周宣王也是周由盛转衰也节点,他儿子就是周幽王了。(虽然我也准备安排主角晚节不保的情节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这样的话谥号是不是也要从武皇帝改为宣皇帝了?
其他的方案一个是“奋庸”出自《尚书·舜典》,舜帝问群臣“有能奋庸,熙帝之载?”意思是你们有谁能发奋努力,发扬光大尧帝的事业?但“奋庸”读起来不好听。另一个是“贞明”,大家知道“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而下一句就是“日月之道贞明者也”,也是从大明联系到日月,但总感觉是拾唐太宗魏征的牙慧。还有就是“绳武”,出自《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意思是继承祖先的武德,放在明朝背景可理解为继承洪武的光辉传统,但主角本身就是改革派,感觉不符,虽然这个年号可以用来在即位之初根基不稳时作为安抚守旧派的招牌。再一个就是《易经·系辞.上下》的“崇德而广业”取“崇业、崇广”,不过皇太极的“崇德”好像也是从这里来的…最后一个就是“缉熙”,这个就很烂大街啦,在《诗经》每隔几篇就出现一次,就是光明光亮的意思。
大家伙有什么高见欢迎指教一下?我读的经典不多,诗经是看得多点,其次就是尚书,其他的四书五经都是浏览过,古代很多年号都是出自四书五经,当然不一定出自四书五经,出自其他经典,或者没有出处,能自圆其说也行。
现在正在想起一个什么年号合适,必须要出自经典,含义高远,符合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一个是“万丰”,即“万邦丰年”的意思。取自《诗经·周颂》中的《桓》:“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意思是平定了四方,天下连年丰收,天命降福给了周朝,我武王真威武啊。联系主角生平,加上明代好像还没有哪个皇帝谥号最后一个字是武吧,这个年号对于谥号为武皇帝的来说再合适不过了。缺点是不了解诗经这段出处的话,万丰听起来就像五金行或者某个烟酒行小卖部小餐厅的名字。
第二个方案是“恒昇”,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据说是召伯虎对周宣王的祝寿诗,既祈祷上天保佑我王长命百岁,也期望周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联想到大明不就是日月嘛,“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不是很配么(虽然古代更多写作朙),而且有日月加持感觉更为霸气,更有神圣感。缺点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总感觉没有“绥万邦屡丰年”那么有干劲有朝气,好像把一切都交给了天。而且周宣王也是周由盛转衰也节点,他儿子就是周幽王了。(虽然我也准备安排主角晚节不保的情节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这样的话谥号是不是也要从武皇帝改为宣皇帝了?
其他的方案一个是“奋庸”出自《尚书·舜典》,舜帝问群臣“有能奋庸,熙帝之载?”意思是你们有谁能发奋努力,发扬光大尧帝的事业?但“奋庸”读起来不好听。另一个是“贞明”,大家知道“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而下一句就是“日月之道贞明者也”,也是从大明联系到日月,但总感觉是拾唐太宗魏征的牙慧。还有就是“绳武”,出自《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意思是继承祖先的武德,放在明朝背景可理解为继承洪武的光辉传统,但主角本身就是改革派,感觉不符,虽然这个年号可以用来在即位之初根基不稳时作为安抚守旧派的招牌。再一个就是《易经·系辞.上下》的“崇德而广业”取“崇业、崇广”,不过皇太极的“崇德”好像也是从这里来的…最后一个就是“缉熙”,这个就很烂大街啦,在《诗经》每隔几篇就出现一次,就是光明光亮的意思。
大家伙有什么高见欢迎指教一下?我读的经典不多,诗经是看得多点,其次就是尚书,其他的四书五经都是浏览过,古代很多年号都是出自四书五经,当然不一定出自四书五经,出自其他经典,或者没有出处,能自圆其说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