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输出的话,学来的知识是没有用的”
罗予之九年级
入读威雅时,罗予之升入9年级学习。
他有定期做计划表的习惯,当天给自己定的计划是课后要学习相似三角形以及物理公式。每当攻克一个难度很高的数学题、物理题时就能收获简单的快乐。
罗予之在学术上的优越表现已经被众人老师和同学看在眼里,他的数学老师告诉我“罗予之很有想象力,这对数学上许多抽象概念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他令人瞩目的另一点是与英语母语者相媲美的口语。
> 写数学题中的罗予之
上一年级开始,罗予之每天的必做日程是打开英语学习软件学习,每天5分钟,至今从来没有落下过。他说,语言的学习在于读和积累。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如果只盯着书本没有输出的话,学来的知识是没有用的。因此,三年级开始,妈妈给他安排报一对一外教辅导,每天半小时和外教聊各种各样的话题。这大概是他有着一口流利的可以媲美母语者的英语的背后原因了。
一年多前,他因为偶像梅西开始在同一个软件上学习西班牙语,每天打卡差不多的学习时间。 罗予之的足球也踢得着实不错。老师曾评价到“虽然他刚学习足球不久,但球感非常好。”
后来我得知,他的足球水平突飞猛进竟是八年级的潘同学教的。故事起源于某一天他们在球场相遇,有专业基础的潘同学看到罗予之踢球后,亲自脱下皮鞋,光脚给他示范了正确的踢球姿势和技巧。于是,“进球的那一刻,我觉得他好厉害,就跟着他学了。”
> 罗予之和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
有过两次转学经历的罗予之,在威雅遇到的这些新同学,让他感觉到“同学们爱好各不相同且很有个性,这里是可以真诚表达观点的环境。”
他不仅能流利地与外国老师进行学术沟通,还在课堂上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在球场上也有并肩作战的队友,无论是学术或是爱好都有棋逢对手的正向激励。
“拿到理科公式,我更愿意思考它背后的意义”
陶卓九年级
九年级的陶卓,初二开始接触计算机课程,两个大课间补习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后在期中考试上拿了满分;参加滑铁卢数学竞赛斩获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参加澳大利亚袋鼠数学思维挑战又获得满分,达到全球金奖级别。
> 认真研究数学题目的陶卓
最近,他在计算机科学课上开始学习乐高与编程相关的主题,其中之一是用图形化编程语言(scratch)来控制乐高模型的运动。
陶卓要做的是一个类似打印机一样的模型。第一步。他需要在特意设置了漏洞的图纸指导下解决障碍把乐高模型拼出来;第二步,通过编程控制乐高上的笔在纸张上移动完成创作。
在编程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有模型只能完成横轴移动,会导致纸张上留下不必要的移动痕迹。研究一番后,他创意性的在模型上新增了一个马达从而带动笔进行竖轴运动。
> 陶卓正在制作的模型
诸如这样比课堂任务多思考一步,是陶卓经常做的一件事。他在学习到各种理科公式时,总爱思考其来源与对生活的实际意义。比如,他在刚学习完动能公式后走进食堂时会灵机一动用动能公式计算一瓶果汁大概能支持人走多少步,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给到他充分的满足感。
如果说理工科的学习让他熠熠生辉,他在个人兴趣爱好——卡丁车上也已经崭露头角了。(卡丁车是世界方程式赛车的最初级形式,始于1940年。由于许多著名的一级方程式赛手都是从卡丁车起步的,因此卡丁车被视为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的摇篮。)
> 陶卓参加的卡丁车比赛
卡丁车要求车手具有良好的敏捷反应和不断地训练,才能对小小的卡丁车形成很好的操控。而自10岁时,陶卓第一次接触卡丁车后,便与卡丁车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几乎每周往返于南京、芜湖、扬州三地进行训练。
2019年开始参加正式比赛后,先后取得了全国娱乐卡丁大奖赛青少年组冠军,国际性邀请赛单圈速度最快的好成绩,20年暑假开始训练专业级赛车比赛后又获得了全国亚军。
听完他的经历有这么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不会玩赛车的码农不是优秀的理工科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