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吧 关注:2,463贴子:88,205

【为了亮粉】葛亮的北伐连连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1-11-19 18:14回复
    本想放过葛亮,毕竟我自己都喷烦了,无奈总有蜀杂喜欢给葛亮招黑,所以我打算再好好给各位捋一下葛亮五伐,看看我亮是如何为“权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若把葛亮的五次北伐连起来看的话,就很容易发现他的军事能力不是一般的废。也可以看出其北伐的真实目的与【权力】有关。
    南中之战的胜利坚定了葛亮的自大、自满心理,他满意为魏也与南中一样好打,只要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北方唾手可得。
    建兴元年
    魏人陆续给诸葛亮写信劝其称藩之后,葛亮作“正议”是怎么说的呢?
    【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馀万於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篡。......又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拟者哉!”】
    牛掰坏了!葛亮把自己比作刘秀,把魏军比作王莽,意思是自己几千人就可以摧毁魏几十万兵力。不仅自吹自擂,还踩一脚曹操。蜀杂为什么说汉中之战曹操十万不胜的根源在这里,是他们祖宗葛亮说的【举数十万之师】曹操【仅能自脱】然后还【感毒而死】。吹的好像仿佛魏国可以一举而定,请记住这个一举而定!
    事实呢?汉中之战蜀人自己都知道是蜀是战败方,【得地不得民】、【“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结果到葛亮这里就是曹操败了?真葛亮迷惑大赏!毕竟,就算在21世纪有互联网的时代还有人会关起门说谁谁吃不起茶叶蛋,就在前几天谁谁又说了我们没有电,都在路边钻木取火。所以,放在1800年前连电话都没有的时代,在蜀中撒个谎、造个谣根本不算什么,非常有可能让很多人信以为真,毕竟信息传递不发达。
    【先主欲与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
    早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蜀中政策就是如此,【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看见了吧,刘备杀张裕的借口是张裕谏言汉中不利没有应验:不是蜀军不利,而是蜀军赢了。刘备要扣张裕一个占卜“错误”的帽子,所以当时蜀中的统一口径就是“汉中之战是蜀赢了”,这大概就是【国不置史,注记无官】的根本原因了。所以,葛亮在“正议”里也就顺着这一蜀国国策口径说战败的是魏军,而且还是【仅能自脱】,甚至是【感毒而死】,如今看来,葛亮写的这个画面完完全全就是刘备夷陵战败之后的样子嚒【刘备奔走,仅以身免】,看来在葛亮眼里刘备败的是真惨啊。
    刘备夷陵之败如《陆逊传》【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吴主传》【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正议”最后的军诫更是离谱,与前面的刘秀数千呼应,说【况以数十万之众】,毕竟轩辕区区几万人就可以横行天下了,何况我有几十万兵。
    所以,这时候的葛亮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就是根本没有把魏军放在眼里,在他眼里消灭魏跟打南中一样容易,区区千人就可以打败魏,何况他有几十万人。
    口气很大,大到膨胀,膨胀到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了。请记住他这时候的心态,以便更好的解读他后来的表现。


    IP属地:江苏2楼2021-11-19 20:06
    收起回复
      一伐 街亭之战
      葛亮是个谨慎的人,即便他认为魏很好对付,但是还需要有人牵制一部分魏军,于是有了孟达上庸之反。其次,他也是真情实感的想灭孟达。正因为他认为魏非常好对付,所以在一伐之余有余力消灭孟达。只有当一个人过度自信的时候,才会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的同时还能想到干另外一件事。伐魏灭孟达,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一击双亡。
      孟达、李严、葛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另有文详述,此处补充一点:葛亮是明确不会救孟达的,因为他的目的就是借刀杀人。那么《晋书 宣帝纪》所说的救援孟达的蜀军很可能就是李严派出的。(另外分析此处不详解)
      然而史实却是街亭惨败,彻底将葛亮打懵了,不仅斩了马谡,贬了赵云、向朗,连自己都不得不自贬三等。这一结果与他当初的自负膨胀形成鲜明对比,将他的自信彻底打入谷底,以至于二、三伐的战线一缩再缩。
      (五次战线图见一楼,一二三是一个系列,四五伐是第二系列。一伐是战线最北的,也是规模最大的,往后几乎都是在边境,可能方便葛亮撤军逃跑)
      当然,葛亮北伐这件事,说到底跟蜀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人、地盘)关系不大,但跟【权利】的关系却极大。可能一伐还看不出来,但越往后越清晰,【权利】始终伴随着北伐。这也就是魏延最后为什么说【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的深层次原因,毕竟倘若北伐是与蜀国国运相关的,那么就不可能因为一个大臣的死而废止。然而事实却是在葛亮钦点的继承人蒋琬、费祎执政期间,北伐却是停止了。也就是说,葛亮的北伐仅仅属于葛亮这个人。当然,到了姜维时期,就属于姜维这个人。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1-11-19 20:24
      收起回复
        诸葛丞相开疆扩土,但是前线每天都在往成都方向移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1-19 22:04
        回复
          二伐 陈仓之战
          在经历了一伐惨败、自贬三等之后,葛亮趁着张郃带领驻守关中的魏军东下支援东线准备伐吴之际,打算第二次北伐。
          再看一伐之后、二伐之前葛亮上表又是怎么说的?(与建兴元年的说法大相径庭)
          【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曹操智计殊绝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於南阳,险於乌巢,危於祁连,偪於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於是有散关之役】
          这篇再也没有了建兴元年【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馀万......:‘万人必死,横行天下。’.......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众】的气势,这个表奏里的曹操也不是那个【举数十万之师......势穷虑悔,仅能自脱】的曹操,而是一个比葛亮厉害得多的曹操。葛亮的意思是:曹操【智计殊绝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都有战败的时候,何况我葛亮能力弱远不及曹操呢?经过一伐之后,他终于知道【臣伐贼才弱敌强也】了,终于意识到打魏不是纸上谈兵、扮家家了。
          文如其人,葛亮这篇表奏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对曹操的佩服,但佩服之余又拿曹操做垫背,给自己战败找理由,给自己二伐可能继续战败打“预防针”【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毕竟,他说了,即便用兵如神的曹操也有危机、战败的时候,何况我葛亮不如曹操,言下之意:倘若我再战败了,别怪我,毕竟我提前说了我能力有限【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
          既然能力有限为什么还要继续北伐呢?后面葛亮说了几点原因:
          一、【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这次不再说什么【横行天下了】,直接从藐视一切,变成了“打不打都是亡”,不如打(这也是持“北伐以攻代守”的证据之一)。
          二、陛下不是刘邦,而我也不是陈平、张良,想坐享其成不可能,所以得主动出击。【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
          三、再不打,将领、精锐都快死光了。【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四、我们穷,经费不足,不能打持久战。【今民穷兵疲......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总之,这些理由就是他必须要在这年冬天出兵的原因,他自认为的原因,用来说服刘禅以及其他人的原因。透过文字看本质,由此可见,蜀中当时应该是有不少人反对他北伐的,甚至当时就有人认为他穷兵黩武、年年动兵、劳民伤财,浪费蜀中资源。所以才有了他一开始的解释:为什么要北伐?为什么打南中?为什么一伐未逾年,且战败情况下要尽快继续二伐?
          请记住这些原因,然后在看几次北伐的间隔。
          在经历了一伐之后,没有逾年就发起了第二次北伐,可见葛亮北伐急迫。反观三伐与四伐的间隔(隔一年)、四伐与五伐的间隔(隔两年),就可以看出葛亮有多迫切想成功一次,以此官复原职。
          建兴六年春一伐、冬二伐。
          建兴七年春三伐。(二伐和三伐之间大约就隔了一两个月)
          建兴九年春四伐。
          建兴十二年春五伐。
          然而,葛亮军略到底是提不上嘴的废,陈仓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弱,更不是一攻就破的。葛亮即便在魏军关中守备空虚的情况下,还是对坚固的陈仓城无能为力,对郝昭的坚守无能为力。无论葛亮上天入地、上蹿下跳、筑井阑、打地洞........想尽一切办法依然无法攻破,最终黔驴技穷的退兵了。
          虽然退军之际斩杀了追兵王双,但是葛亮却意识到陈仓一战还是出乎自己意料,他没想到以自己的能力连攻个城池也这么费劲。
          当然我们不能全怪葛亮,毕竟村夫前半辈子就没带兵打过仗,全凭嘴炮平天下。他哪里知道打仗跟他想象的不一样呢,哪里知道真实的伐魏之战跟他想象中的【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根本不是一回事呢。
          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有个人的情况和葛亮很像?没错,就是马谡了。
          葛亮之所以喜欢马谡,恩爱如父子【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很可能在他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闲来父子二人挑灯夜战,没事在纸上画圈圈指点战场情况、排兵布阵,结果到了需要自己领兵身临其境时就懵了,完全没有在纸上画个圈圈那么有乐趣,那么自信。
          【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从这里也不难发现,当初葛亮为什么不听刘备的话,任性偏信马谡了,因为在当时的他的眼里,根本无法理解“战争”的本质,更无法理解刘备为什么会屡战屡败,甚至可能他内心都认为刘备是个军事废W、不会打仗,却没有想到是敌人太强。以至于才有了建兴元年那番自大到自负的话,所以他认为刘备不懂兵,不如他葛亮懂兵,所以认为刘备看不上马谡,也是因为刘备不懂兵。而葛亮自认为自己很懂用兵,所以才看好善于“谈兵”的马谡。因此,面对刘备的话【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不以为然【亮犹谓不然】。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1-11-19 23:05
          收起回复
            牛啊,你会看军事地图嘛,能教我下不,我不懂图上那些圈圈叉叉和各种标志什么意思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11-23 01:38
            收起回复
              就比如我新买的这个书封面为啥有的是红圈围住蓝圈有的是蓝色围住红圈,x又是什么,还有秭归和猇亭的两个弯的线段是什么……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11-25 18:45
              收起回复
                三伐 武都、阴平
                《诸葛亮传》【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蜀大军没来,郭淮打算随便打一下,意思意思,但既然蜀大军来了,没必要为了一个早就丢弃的郡硬嗑,反正空地皮了,你葛亮拿去玩吧。魏向来要的是实惠,而蜀得不到实惠只能退而求其次。
                在经历二伐打陈仓城都费劲的情况下,葛亮选择了难度更小的武都、阴平。武都、阴平有什么特点呢?几乎没有人!没错,葛亮其实就是扫灭了两个没有人的空地皮,而且还是魏不管不顾的地盘。
                《张既传》【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杨阜传》【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
                《乌桓鲜卑东夷传》引《魏略 西戎传》【近去建安中,兴国氐王阿贵、白项氐王千万各有部落万馀,至十六年,从马超为乱。超破之后,阿贵为夏侯渊所攻灭,千万西南入蜀,其部落不能去,皆降。】
                《文帝纪》(延康元年)【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晋书 江统传》《徙戎论》【魏武皇帝令将军夏侯妙才讨叛氏阿贵、千万等,后因拔弃汉中,遂徙武都之种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扞御蜀虏。】
                何焯曰:江统《徙戎论》云“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场之戎,一彼一此。武帝徙武都氐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扞御蜀虏” ,盖指此事。当日操所以使刘氏无所资以北伐者,不但空汉中之地而已。
                (何氏在这个问题上看的非常明白,曹操要的是可不仅仅是空汉中之地,还有空武都、阴平二郡。没有人就没有兵力来源,没有兵力来源就无北伐的资本。)
                事实上,武都、阴平这两个无人郡在灭蜀之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与其说是得到了两块地皮,不如说这个糖有毒。偌大的郡,无人守备,以至于让邓艾如若无人之境。
                《钟会传》【四年秋,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馀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绪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
                《邓艾传》【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晋书 文帝纪》【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破蜀将诸葛瞻于绵竹,斩瞻,传首。进军雒县,刘禅降。】
                《钟会传》【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
                《少帝纪》【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蹴讨。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又命镇西将军锺会由骆谷伐蜀。】
                实际上,建安二十年在曹操进入汉中期间,就开始动手将武都、阴平、二巴民众陆续迁徙到三辅、洛阳、邺城了,为的就是斩断蜀军有生力量【欲以弱寇强国,扞御蜀虏】。曹操早就超前的预见到蜀迟早会打武都、阴平的心思,而武都、阴平离魏核心地区较远,管理也不方便,所以在迁走了这两个郡的人之后,这个两个郡就如同鸡肋,有没有都无所谓了。
                所以,当葛亮三伐的时候,郭淮也就是象征性的【欲击式】一下,就退军了。除了蜀书各传之外,《明帝纪》《郭淮传》连提都没提这两个郡,不是讳败而是根本不疼不痒。
                这两个郡对于魏来说无关痛痒,但对于葛亮来说如获至宝,因为有了这次“战功”他又顺利的回归丞相位,官复原职【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官复原职这才是葛亮急迫二伐、三伐的目的。
                纵观葛亮的一伐、二伐、三伐犹如打游戏,他本自负满满的以为灭魏如同灭南中,取魏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曾立下豪言壮志,以为自己选择的是【简单模式】,然而一出手发现自己挑了个【修罗】模式。二伐谨慎远超一伐,挑来挑去选了个【简单模式】结果发现,还是【困难模式】,自己连个城池都打不下来。于是,没两个月,三伐他迫切的选了个【天堂模式】终于算是终于成功一回。
                但他不知道,这将是他北伐唯一一次可以称得上胜利的一战。


                IP属地:江苏8楼2021-12-17 22:20
                收起回复
                  宝贝,撒西不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12-30 10:01
                  回复
                    精彩


                    IP属地:江西12楼2022-01-05 10:53
                    回复
                      回来看看故乡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1-25 20:01
                      收起回复
                        说的很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1-26 10:11
                        回复
                          好帖,厉害啊


                          IP属地:江苏15楼2022-03-17 23:08
                          收起回复
                            四伐
                            葛亮每次“真实”大规模北伐总要东拉西扯的拉一些外援来支持,仿佛没有这些外援就打不了仗、不敢打一样。
                            一伐拉上了一大堆【吴王孙权...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结果惨败而归。四伐又找到了轲比能【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简直毫无汉室尊严和自觉。
                            【周、秦以来,匈奴暴桀,寇侵边境,汉兴,尤被其害。.....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吏民贪利,侵盗其畜产、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畔,世世不绝。】《汉书 匈奴列传》
                            匈奴对于两汉而言就犹如侵华的外敌一样,毕竟“非我族内,其心必异,虽远必诛”。口口声声汉室汉室,结果汉室不如利益。当然,既然能容忍孙权称帝,二帝并尊,又怎会计较与匈奴勾结呢?
                            从第三次北伐到第四次北伐之间间隔了一年,为什么前三次打的那么急促,而三、四却间隔了一年?根据一二三次已经不言而喻了。因为葛亮在前两次惨败之后,选择了“天堂”模式,打下两个无人郡而再次恢复了“名誉和官位”,否则真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把敌人干趴,却把自己打到自贬三等。
                            魏太和五年,也就是蜀的建兴九年春,二月葛亮带上他的小木牛再次军出祁山。但是大约在葛亮正整装待发之际,魏曹真薨,于是司马懿领诏成为西线主帅(《杜袭传》【 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晋书鲁芝传》【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
                            关于此次交战的结果是葛亮又又又粮尽而退军(也不知道木牛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难不成仅仅是没有木牛退的更快?)。
                            而此次交战的过程史载有截然不同的两条记载,一个是《晋书宣帝纪》的【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另一条是《汉晋春秋》的【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就这两段的记载大概率有真有假,都是选择利于传主的记载。
                            (陇右四郡,谓陇西、南安、天水、广魏也。)
                            1、按《杜袭传》、《鲁芝传》司马懿代曹真是在曹真死后,而非《汉晋春秋》说的是曹真生病。
                            2、《郭淮传》【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
                            《宣帝纪》【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葛亮想割麦,但是没有成功,与此条记载类似的是《明帝纪》注引《魏书》【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麦以夺贼食,帝皆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宣王与亮相持,赖得此麦以为军粮。】
                            结合《郭淮传》和《宣帝纪》得知,此时上邽的麦子并没有成熟,无论是葛亮割还是魏军自己割都是“生麦”,为的是使对方无以为食,不能因此久战。
                            与众不同的是《汉晋春秋》【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说是葛亮割到了麦子,并且还打破了郭淮、费曜等。
                            3、按《宣帝纪》司马懿先是到了隃麋,再到汉阳与葛亮相遇,而后牛金与葛亮军短兵相接没一会儿,葛亮就撤退了,退到祁山,屯在卤城。
                            而《汉晋春秋》说的是葛亮割到了上邽的麦子之后,与司马懿相遇与上邽之东,并且没有进一步交战,没多久葛亮就退军了。司马懿进而追到卤城,追到又不肯战,被贾栩、魏平嘲讽了。
                            4、《汉晋春秋》【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结合《王平传》可知,张郃确实攻了王平的南围没攻下【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而司马懿进攻葛亮却被葛亮“反杀”【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关于这段我只想说陈寿这个葛亮超级吹,都没敢写进《诸葛亮》《魏延》等传里,毕竟年号长度都能吹的,却不记大破魏军?若说为司马懿避讳,大可以把黑锅扣在其他魏将头上嚒。进而到了唐的《晋书》看唐太宗对司马懿的态度,则更没给司马懿避讳的必要,若是蜀军真【甲首三千】《晋书》自可以大书特书,毕竟对比来看,《宣帝纪》还是采纳了一部分《汉晋春秋》的记载的。
                            《宣帝纪》【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却记载是葛亮【宵遁】(趁夜逃跑),而被司马懿追击并破之、俘斩万计。
                            葛亮的第四次以正式对魏出兵算,从三月到六月份历时约四个多月,平心而论,中间互有伤亡实属攻伐的正常现象。蜀军在此战之的某个节点有过破过魏军也正常,但必然没有《汉晋春秋》所说的那么夸张。


                            IP属地:江苏16楼2022-05-19 23:55
                            收起回复
                              仔细分析《汉晋春秋》本身就是有矛盾的,按张郃的话【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也就是说蜀军大老远的跑来攻打魏,魏军要求与蜀军一战,蜀军又不交战【请战不得】,那么何来【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此处说的【敛兵依险】的是葛亮军,而非魏军。因为以往都被【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诸将咸请战】带歪了,所以认为“在司马懿的领导下魏军一直不战”以致于认为“请战不得”的是蜀军。结合《宣帝纪》【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看,请战而不得的是魏军。至少在被张郃说了【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及贾栩、魏平嘲讽之后,司马懿敢于让牛金去挑蜀军应战,然而葛亮还是没有正面应战,又退到了祁山。实际上张郃那段话说的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蜀军老远跑来,我方请战不得,说明对方根本不想真打,这是利在不战,所以长远看就屯兵于此,然后出奇兵抄到对方后方(甚至是攻击蜀军粮道,如卫臻谏言《卫臻传【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而“不应该一直追着对方,追到又不敢进攻,让大家失望。何况葛亮悬军远征伐,粮少,迟早都要退兵。”意思是就此打住,就在这屯兵别继续追一个迟早要退兵的。大费周章的追到又不敢进攻,还让魏军内部失望,于内于外都没好处。在张郃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可以想见魏军内部已经对司马懿有抱怨之声了,但是司马懿没有采纳,进而继续玩那套让人看不懂的“追到又不肯战”,魏军内部结果抱怨之声变成了嘲讽【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四伐魏军方面,尤其是司马懿的做法已然让魏将都看不懂了。当然,蜀军方面也是不想杠正面,所以也一直在退守,所以司马懿的战术也并没有《宣帝纪》记载的那么神勇,他畏蜀大概率也是真实存在的。司马懿并没有攻下葛亮的屯围,而是在葛亮退兵之后,途中追击所斩获的。
                              两强相遇,看的是对方的破绽,能抓住的一方就能获胜。两弱相遇,就靠“天助我也”了,完全看不懂两人想干嘛,只能说一个不想打的碰到了一个不敢打的。不想打,大老远的跑来骚扰一下就退。不敢打的一路追,追到又不打,搞到内部一个个满脸懵逼。
                              诸葛亮的套路其实我们都熟悉了,就是走的“蚕食”(骚扰)路线,倒未必是真心要打个大仗。司马懿的心态说来也不太难理解,毕竟第一次到西线面对蜀军,自己也是懵逼的,毕竟第一次。其次,他也有以此捞战功的目的,毕竟这时曹真、曹休都死了,身为大将军的自己显然是曹魏军方第一人,倘若没有点战功也对不起这个头衔,对不起明帝所托【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怎么着也得显示一下自己确实在【进攻】一路逼退了蜀军,而不是【屯兵于此】。第三,西线的张郃、郭淮、费曜、贾嗣、魏平等也都是西线宿将,曹真死后对于空降的司马懿在互动方面确实会有隔阂,这种隔阂不仅体现在战术方面,对于非曹、夏侯氏的主帅恐怕内心一时接受有难度,且那时的司马懿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战绩,因而更加难以“镇住”这群西线将领。倘若《汉晋春秋》记载的对话属实(大多数对话都不太属实,看大意即可),可以推测司马懿之所以不采纳,而后又不得已命牛金挑战、命张郃攻击王平看,很大可能是故意跟持不同意见的将领“对着干”,为了树立自己作为西线统帅的威望。
                              追到不打,然后对方继续退,自己继续追......可见,此时的司马懿也没有更好的战术,唯一能看出的就是如赶小鸡一样将蜀军赶走。但这和张郃的建议又有多大区别呢?当然,他是不可能告诉其他人“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但又要表现出自己有办法的样子,所以就继续一路追......追到魏军内部开始怀疑他“害怕,不敢打”。所以,四伐是一次比较莫名其妙、且西线魏军内部矛盾最突出的一次战役,于蜀军来说战果上继续无功而返,别说占领某块地皮了,连麦子都没割到。于魏军来说也是公费祁山四月游,战果有,只不过这个战果日后会成为司马氏一路做大的资本之一。


                              IP属地:江苏17楼2022-05-19 2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