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皇后纪下 伏后纪》【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血溅后衣。......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
伏后这个人的记载很奇怪,《后汉书》说当初献帝东归途中不仅遭到了各路军阀的围追堵截、烧杀抢掠。董承也是打劫者,他抢的正是伏后手里的缣,拿刀架在伏后脖子上,甚至杀了伏后身边的侍者,侍者的血都溅在了伏后的衣服上。这种事对于伏后来说应该是极其难忘的屈辱,但是似乎她忘性大,不仅没有记董承的仇,反而在建安五年董承及其女儿董贵人被杀之后,跟其父伏完吐糟曹操的不是。但反观建安十九年之前,曹操却并未对伏后做过什么令伏后记仇的事,而是伏后单方面的仇视曹操。
从建安五年开始到伏完去世,整十年,伏后就吐糟、密谋了十年。事实上,若说献帝都不能自保,曹操又怎么会在意一个皇后?大概率,伏后的存在本身曹操是不放在眼里的,若不是她蹦跶的太过频繁且凶邪,也不至于被其父伏完泄谋。
实际上,伏后密谋事发的“罪魁祸首”应该是伏完自己。
虽然《荀彧传》引《献帝春秋》那段后半部说荀彧故意撒谎是胡说八道,恶意破荀彧脏水,但前半段针对伏后的部分按其大意也是说荀彧认为伏后这人本性【凶邪】,抨击曹操的用词【丑恶】,所以也建议曹操趁早将其废掉。【彧曰:"伏后无子,性又凶邪,往常与父书,言辞丑恶,可因此废也。"】这里针对伏后的描述与《后汉书》里曹操废后的策文类似,可见伏后为人【凶邪】、【丑恶】是实情。毕竟,连品德高洁的荀彧都不愿意为其求情,反而想让曹操将其废掉。
更有可能的是荀彧没有直言伏后有政治上的企图,试图反曹,因而仅仅只是从伏后的【为人】上建议曹操废之,亦是给伏后留了颜面。
我们还原这事,大概是董承和伏后曾经都想反曹,但是建安五年董承、董贵人被杀,这事刺痛了伏后,让伏后如坐针毡,害怕自己和董承密谋的事哪天就东窗事发,所以不断跟其父通信,寻求帮助,希望其父能和自己继续反曹。但伏完毕竟胆小,于是将信件先给了荀彧看,又给了伏后的舅舅看,最后她舅舅在伏完死后报告了曹操。这只是个大概,具体的已经不可考,但这其中伏后参与密谋反曹确实最大的可能。
一如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为“替魏武帝辩诬”一章说的:
伏后这个人的记载很奇怪,《后汉书》说当初献帝东归途中不仅遭到了各路军阀的围追堵截、烧杀抢掠。董承也是打劫者,他抢的正是伏后手里的缣,拿刀架在伏后脖子上,甚至杀了伏后身边的侍者,侍者的血都溅在了伏后的衣服上。这种事对于伏后来说应该是极其难忘的屈辱,但是似乎她忘性大,不仅没有记董承的仇,反而在建安五年董承及其女儿董贵人被杀之后,跟其父伏完吐糟曹操的不是。但反观建安十九年之前,曹操却并未对伏后做过什么令伏后记仇的事,而是伏后单方面的仇视曹操。
从建安五年开始到伏完去世,整十年,伏后就吐糟、密谋了十年。事实上,若说献帝都不能自保,曹操又怎么会在意一个皇后?大概率,伏后的存在本身曹操是不放在眼里的,若不是她蹦跶的太过频繁且凶邪,也不至于被其父伏完泄谋。
实际上,伏后密谋事发的“罪魁祸首”应该是伏完自己。
虽然《荀彧传》引《献帝春秋》那段后半部说荀彧故意撒谎是胡说八道,恶意破荀彧脏水,但前半段针对伏后的部分按其大意也是说荀彧认为伏后这人本性【凶邪】,抨击曹操的用词【丑恶】,所以也建议曹操趁早将其废掉。【彧曰:"伏后无子,性又凶邪,往常与父书,言辞丑恶,可因此废也。"】这里针对伏后的描述与《后汉书》里曹操废后的策文类似,可见伏后为人【凶邪】、【丑恶】是实情。毕竟,连品德高洁的荀彧都不愿意为其求情,反而想让曹操将其废掉。
更有可能的是荀彧没有直言伏后有政治上的企图,试图反曹,因而仅仅只是从伏后的【为人】上建议曹操废之,亦是给伏后留了颜面。
我们还原这事,大概是董承和伏后曾经都想反曹,但是建安五年董承、董贵人被杀,这事刺痛了伏后,让伏后如坐针毡,害怕自己和董承密谋的事哪天就东窗事发,所以不断跟其父通信,寻求帮助,希望其父能和自己继续反曹。但伏完毕竟胆小,于是将信件先给了荀彧看,又给了伏后的舅舅看,最后她舅舅在伏完死后报告了曹操。这只是个大概,具体的已经不可考,但这其中伏后参与密谋反曹确实最大的可能。
一如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为“替魏武帝辩诬”一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