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吧 关注:16,228贴子:239,868

想到一饭千金,想到韩信,突有所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何时,就听说了“一饭千金”的故事,韩信落魄时曾乞食漂母,后来显贵,便赐给漂母千金,作为报答,而漂母谢绝了。
曾经把这个故事作为知恩图报的代表,暗暗欣赏,欣赏韩信的不忘恩,也欣赏漂母的不图报。
只是如今,或者说近几年,事件频发,汶川地震,号召人民捐钱捐物,我突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韩信固然是不忘恩,漂母也的确是不图报,但这真的值得欣赏?或者说,这是值得传诵的佳话么?
地震中,有的父母失去了孩子,有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家园的毁灭,终究只是物质上的损失,留得人活着,一切都有希望,而亲人的逝去,不会回来。世上最珍贵的是什么,可是利益钱财?能让人感到温暖的是什么?是情。
同样是救命恩人,张苍侍奉王陵如父,而韩信却不见与夏侯婴有任何交集,为何?
漂母之恩令韩信铭记,以千金还报,为何?
前一个为何我也不知为何,但后一个为何,韩信谢绝蒯彻之言或可做注解,汉王的推食解衣之恩,是韩信决定支持汉方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历了困苦的人,会牢记给予他的温暖,韩信就是如此,饿得头昏眼花之时,因为漂母的善心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不得重用时,汉王的提拔与推食解衣让他感到温暖。
可是,韩信其实不懂如何报恩。他以为赐给漂母千金就是报了她的大恩,他以为帮汉军攻城略地就是报了汉王的情分,却也在报恩的同时给了他们重重的一击。
他将漂母找来,大张旗鼓的赐她千金,却不懂漂母的施恩只是因为善心,他的张扬之举,无意将原本简单的恩情套上了利益的枷锁,与一个重情的人谈利益,是对她的侮辱。
他给汉王写信,请求立他为代理齐王,认为自己的功劳足以封王。的确足以封王,但是,汉王正在危急之中,他可以允许韩信在齐地暂时拖延时间,但他更希望韩信能给他希望,一个确定的出兵会合的日期,可是韩信的信中只字不提出兵与否,只谈利益。纵然功劳都是实实在在,可这一件事造成的后果,在汉王看来,韩信所有的一切,这么努力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否则为何连个出兵的大概时间都没有,就张口要王。接下来,鸿沟背盟后追击不成,更是雪上加霜:这小子就是为了利益,若不是老子在跟项羽玩命,支持你让你自由发展,你能有今天?
于是,刘邦对韩信的信任,跌倒了低谷。
虽然天下皆言利,可当真正谈起利益来,又有几个知交无碍?韩信曾给刘邦雪中送炭,再后来却趁火打劫。
什么样的背叛让人刻骨铭心,熟悉的人,曾给你援手的人,你的恩人。当韩信在萧何的诓骗下走入杀他的陷阱,当他知道了主谋是曾赏识他的萧何。他的内心,也许就如刘邦当年被雍齿和丰县百姓的背叛时的感觉差不多吧……
报恩计利,也许这就是韩信的悲剧。
漂母予落魄时的韩信温暖,而信还报的却是冰冷的金银。
人间何最贵?
吾曰:情。
PS:我也不知怎么了,本来在写子房的,这家伙为了韩国可谓疯魔了,什么都不顾了,弟弟死了也只是草草埋了了事……为了韩王成也是赴汤蹈火,勇闯龙潭死穴……
然后突然想起韩信,一饭千金,千金真的就可以抵过一饭之恩?张良家族相韩五世,一朝韩灭,破家只为报韩仇,一直延续了近三十年才告结束,这算是报完了还是没报完?
没有专门翻《淮阴侯列传》,纠结历史的就别纠结了,就发在这里,一时想法,拍砖的手下留情吧



1楼2010-04-24 17:26回复
    这件事里,我没觉得韩信的行为值得欣赏,但我觉得漂母从始至终都非常值得欣赏。
    PS:楼主写子房那篇快点贴出来吧^^


    2楼2010-04-25 15:35
    收起回复
      此篇议论有物,加精鼓励~


      3楼2010-04-25 15:35
      回复
        哇……感谢
        以前觉得韩信知恩图报还很不错,可现在想来,他的报恩方法……我是接受不了,千金就算报了恩,还了帐
        漂母分食本就是出于善心,韩信的行为……我觉得侮辱了漂母的善心
        觉得韩信就是那种期待温暖的人,可自己却不主动给别人温暖,这就是他的悲剧原因……我现在的感想就是如此,这孩子可惜了,鲍叔牙那样的朋友并不是随便有的,没有人必须对你好,可韩信却十分渴望别人看得起他,对他关心爱护……我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了……


        4楼2010-04-25 15:44
        回复
          很想借这个帖子,谈谈我对韩信粗浅的理解。
          蒯通劝韩信自立时,韩信是犹豫的,尽管没有听从,但仍可知韩信还是有自立之心的,没有自立真的是感于刘邦之恩吗?从韩信为保命取信刘邦,而杀故交钟离昧之事,可知韩信并不是念恩重情的人。后来,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说,刘邦“善将将”,且刘邦是有天命的,想这才是韩信不敢自立的主要原因。
          韩信早前是被人看不起的,甚至是被嘲弄的对象,是刘邦给他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如果没人给韩信提供这个舞台,韩信能否自己拉起一支队伍?韩信自己又有这个信心吗?


          5楼2010-04-26 11:28
          回复
            楼上的看法也颇有创见,不妨独立开帖,细致讨论。


            6楼2010-04-26 13:58
            回复
              所谓大恩不言谢,人家救你一条命,你区区千金就能报答的吗?难道你觉得自己的命只值一千两金子吗?
              另:我一直很奇怪,韩信既是流浪汉,那他的兵法韬略是哪来的呢?


              IP属地:天津7楼2010-04-26 21:03
              回复
                回复:7楼
                武侠小说中有一种人,内力深厚之后草木可为兵刃。
                有一种人,不识一字草木可为兵将。
                战争是个实践的过程,伟大的军事家老毛说过学习战争,战争中学习。
                反面例子,赵括军事理论素养当时天下第一,结果呢,长平之战被白起哥毁的一塌糊涂。
                他的兵法韬略来自天赋异禀,后天学习。


                8楼2010-04-26 22:02
                回复
                  回复:5楼
                  韩信能否自己拉起一支队伍?
                  我的见解是齐王前拉不起,齐王后拉的起。


                  9楼2010-04-26 22:05
                  回复
                    谨受教!


                    IP属地:天津10楼2010-04-26 22:11
                    回复
                      回复:5楼
                      可知韩信并不是念恩重情的人
                      你的观点我很赞同。
                      淮阴重恩情,只是与势利一比,恩情位次。
                      淮阴知兵,不知人。不亦冤乎,哀哉痛哉。


                      11楼2010-04-26 22:18
                      回复
                        回复:10楼
                        拒绝捧杀,互相学习,呵呵。


                        12楼2010-04-26 22:19
                        回复
                          回复:5楼
                          若说淮阴少恩忘情,岂不是太便宜刘邦?
                          汉高祖诚乃一代豪雄,为人诟病正在于此,真正的家天下,刻薄寡恩,大肆诛杀功臣。
                          不要说子房善终,子房的超脱隐忍的功夫无敌,更有深层原因。深层原因限于篇幅暂且不谈。
                          唐太宗也杀,不嗜杀。极致的克制容忍。
                          尉迟敬德为太宗马前卒,建国前后出生入死,玄武门立下首功,可谓再造社稷出力大焉。
                          太宗赏赐之外,一次在酒席上怒斥尉迟敬德。
                          一次佯言敬德造反。
                          为何不杀了敬德,而如此麻烦的使用帝王的打拉之术?
                          何况敬德尽知太宗龌龊事。
                          一说淮阴点兵权,为齐王楚王时尚可此言,为淮阴侯时呢?
                          杀了最干净有效。
                          此所以太宗为千古一帝也。
                          


                          13楼2010-04-26 23:06
                          回复
                            是人都有情,只是在韩信看来还是权利什么更值得依靠吧,苦怕了的人
                            刘邦后来也变得有点疑神疑鬼
                            张良似乎相反,最看淡利益的人,却总是用利益来算计人,这也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理>情>利,这是张良与功臣中所有人不一样的地方


                            14楼2010-04-27 10:17
                            回复
                              回复:14楼
                              理>情>利,这是张良与功臣中所有人不一样的地方
                              三个字分属道儒法,也可说兵家,代表三杰子房 萧丞相 淮阴,三人结局隐约可见。
                              数千年的中国史死死证明,法家正常下场是诛灭三族,儒家用政治国而受帝王辱,道家往往得养天年。
                              萧丞相中途下狱,刘邦后来近乎不要脸的解释,你相信?我是不相信。
                              萧丞相道行多深,后来召平一劝,丞相正式遵行道法,步子房之尘,也得善终,不然,难说。


                              15楼2010-04-27 1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