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凤燎原吧 关注:84,015贴子:2,113,792
  • 17回复贴,共1

关于贾老三的“毒士”称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几天又把火凤从头看了一遍,又看了看老三国,突然觉得贾老三这人,比我之前映象里好很多啊。最早知道贾诩还是三国杀,那个冷酷装B犯和特色鲜明的形象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后面慢慢知道毒士贾诩的名号,但在各种三国作品里除了宛城张绣和反间马超以外都是小透明。现在看了火凤,再查个资料,感觉贾老三算是三国里最成功了谋士了吧,一生老板换了好几个,基本都很信任他,除了赤壁基本全胜,还各种以弱胜强,晚年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感觉真没什么很负面的问题。
所以到底毒士毒在哪里呢?是多次反间计还是宛城让人印象深刻?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19 18:14回复
    董卓死后,贾诩建议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结果:直接造成东汉中央崩溃,地方割据。
    如果没有贾诩,王司徒可以稳定东汉中央局势。延续东汉王朝寿命。
    贾诩此计,毒不毒?


    IP属地:浙江2楼2021-08-19 19:07
    回复
      是的,实际上历史上的袁绍确实仁慈爱民。但是因为败给了曹操,导致形象被丑化,难道雄踞河北的袁绍,真的是个像新三国里那样天真逗比的草包吗?既然这么草包,为何荀彧和郭嘉都曾投效于袁绍呢?
      东汉末年的袁绍,他的政策是相当宽和的,所以由渤海一郡很快雄踞四州,袁绍病死后,河北百姓纷纷落泪,无不痛哭流涕。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袁绍可是四世三公啊,他仁慈爱民?不是刘备才是最爱民的吗?
      但实际上不是的,袁绍和刘备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但是因为根据演义和影视剧的影响,我们总是觉得刘备走的是接地气的亲民路线,袁绍走的是精英阶层的拉拢士族路线,但实际上真实情况是反过来的。
      荀彧评价袁绍:绍,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荀攸也说过:绍以宽厚得民心。布衣之雄,宽厚。荀氏的这俩叔侄对于袁绍善待民众还是很认可的。
      刘备呢,周瑜评价:刘备以枭雄之姿。 贾诩也说过:刘备,雄才。吕布也说过:大耳贼,我XXX你XX的。
      总之不同于袁绍的善待百姓路线,刘备更受士族豪强欢迎。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效仿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拉拢世家的做法,各世家纷纷接纳就是显著效果。而刘备这个人,前半辈子没有稳定地盘,如果真的靠亲民路线来实现收益,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都有点高。而东汉末年的门阀制度下,士族的影响力凝聚力远胜那些没什么组织力的平民。
      这时候又有人问了,既然这样,可是刘表嗝了个大屁之后,还有那么多老百姓跟着刘备走啊,这不就是亲民路线吗?
      实际上这是荆襄世家之一的马氏五常投靠了刘备,于是马氏组织民众跟随刘备。可见世家的号召力非同凡响的。
      所以说刘备的仁慈是在拉拢世家的基础上,而对于平民的关怀远不及袁绍。
      而且东汉末年,三公的位置都是可以花钱买到的,如果袁绍仅仅凭借四世三公的名气,大家就能跟着你干,那也太天真了。


      IP属地:辽宁3楼2021-08-19 20:26
      收起回复
        其实就是游戏公司的脸谱化处理,毒士,冢虎,幼麟都是如此,贾诩被冠以毒士也就是唆使李郭反攻长安,宛城叛变打曹操,离间马韩三条毒计?还有疑似的卖了张绣,但其实贾诩的历史评价是相当好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8-24 13:46
        回复
          乱国毒士贾老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8-24 14:17
          回复
            动不动就献头,还不毒么


            IP属地:山东6楼2021-08-24 15:23
            回复
              贾老三就是整个三国时代的导火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8-24 16:15
              回复
                又查了查资料,看来主要问题点就在于“文和乱武”一事上。王允与吕布诛杀董卓后,被李傕、郭汜在贾老三的指引下打出长安,使得天子与长安城再次陷入战火中。同时李傕郭汜治军不严,四处烧杀抢掠,使得长安附近百姓民不聊生,按死了本就千疮百孔的汉朝。同时,西凉人控制下的天子毫无威慑力,诸侯间开始了正式的交战,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三国的形成。
                而作为一切的主使,贾诩贾文和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毒士”,史家三裴之一的裴松之就在三国志的批注中表示贾诩不配与二荀的传记放在一起:“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
                而就我看来,经历了黄巾之乱,掌权者从何进到十常侍再到董卓,东汉天命已尽,历史的大潮无可避免王司徒与吕布不也还是下一个董卓,没有贾诩也还会有其他。再者,十八路诸侯解散后,各势力之间早已明争暗斗不断,攻伐吞并时有发生,即使王允能扶起幼帝,也不过是一场春秋战国重演罢了,甚至可能导致中华大地分裂为数个小国,就以现代的马后炮眼光来看更加危险。
                早期跟随魔头董卓,恶霸李傕、郭汜,中期转头反派曹操,晚年支持篡汉者曹丕,想必也确实很难在后世赢得美名。火凤中的贾老三初登场便以“公子献头”击败了战神吕布,一鸣惊人,同时火凤对于各个势力的刻画也很难说出其中正派反派,也因此火凤中的贾老三几乎没有任何负面问题,近几话满脸胡须更是乍一看有点鞠躬尽瘁的意思。很多时候,立场与看问题的方向会主导我们的判断,但要知道,我们很难有能力与资格去以完全的旁观者身份去看待一件事物。


                IP属地:重庆8楼2021-08-24 19:03
                收起回复
                  ----文和 五毒俱全,唯独缺德。。。文和的毒在于祸乱天下之计。楼上几位提到过了,建议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直接导致东汉最后的一点气运崩盘,东汉直接名存实亡。。还有之后的宛城之战,造成老曹的接班人和骨干,强力护卫,全部火葬场。。导致老曹后面继承人出现混乱,也间接导致了司马懿的崛起。。再以及后面的那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直接把曹植踢出局,再一次间接导致司马懿的崛起。。
                  ----文和的计谋强则强矣,可惜都是祸乱天下之计,为了明哲保身,哪管之后洪水滔天。。所以才说 文和 五毒俱全,唯独缺德。。


                  IP属地:浙江10楼2021-08-26 10:15
                  收起回复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