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48,951贴子:12,548,423
  • 5回复贴,共1

大佬的笑话:不知道通敌就是通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虏就是通敌,好多人不知道一点,甚至学术论文都说袁崇焕罪名中没有通敌这一条,所以崇祯没有中反间计。
真是笑话,那时候通敌称作通奴、通虏或通夷吧。


IP属地:宁夏1楼2021-08-05 17:28回复


    IP属地:宁夏2楼2021-08-05 17:41
    回复
      @贴吧用户_Q56141a
      国榷记载的罪名是公告天下的袁崇焕正式罪名,老拿崇祯长编记载的口头罪名混淆视听么?


      IP属地:宁夏3楼2021-08-05 18:26
      回复
        @贴吧用户_Q56141a
        嘿嘿,这是书中自带的bug,好好看看书中写的“伏奏升赏”者是谁?不就是袁崇焕吗?
        也就是无论耿如杞是否有此一捷,袁崇焕都有指挥的功劳!
        “擒斩千酋,并首虏八百余级”指挥者是袁崇焕!
        对照其他史书可知,根本没有耿如杞大捷一事,当时京城之下唯一称得上大捷的,就是广渠门大捷。
        所以广渠门大捷的首级是八百多!


        IP属地:宁夏4楼2021-09-12 19:17
        回复
          反间计具体内容:
          袁崇焕和后金有密约,按照密约约定杀了后金忌惮的毛文龙,然后约后金一起入犯京城,想要逼崇祯签一个城下之盟。
          【满桂:杀毛文龙以为信物;今勾引入犯,以城下之盟,了五年灭寇之局。(石匮书后集)
          然引敌长驱,欲要上以城下之盟者,袁崇焕也。入犯皆繇袁崇焕以五年灭 奴 欺皇上。而阴与华亭奸辅(钱龙锡),临邑罪枢(王洽)密谋欵敌,遂引之长驱,以胁城下之盟。(温体仁家书)
          姚希孟:乃流言四起,直谓其通奴,勾引入犯,别有他志。语觉太过。皇上赫然震怒,因初一日召对,拏送锦衣狱。(文远集)
          钱龙锡:孰意其颠蹶召衅,一至于此。(崇祯长编崇祯二年十二月,丁卯。大学士钱龙锡疏)
          (“召衅”的意思是召来战祸,指袁崇焕把敌人召来,导致战祸。)】
          袁崇焕的罪名:
          正式罪名:袁崇焕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酋,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郊,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辞!(《国榷》)
          崇祯皇帝定的口头罪名: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麻,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
          袁崇焕的罪名是中计的反映:
          斩帅以践虏约(杀毛文龙是履行与后金达成的密约,这种惊天机密明廷怎么可能知道?张春被俘多年明廷都搞不清楚其是否投降,洪承畴被俘投降明廷却以为洪承畴死了,崇祯哭得稀里哗啦地祭奠,这种情报水平怎么可能知道袁崇焕与后金的密约?显然是把后金故意散播的 假 情报当作真的。)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付托为什么不效,是因为专恃欺隐。欺隐了什么东西,正式的判决书(爰书)是必须写出来的。否则老百姓怎么知道具体欺隐了什么东西?所以“专恃欺隐”所说的欺骗隐瞒的内容就是指爰书中的“谋叛欺君,结奸蠹国”。
          结奸蠹国:奸指的是钱龙锡。逮捕袁崇焕后,一开始朱由检认为钱龙锡“忠慎”,后来怀疑越来越重,钱龙锡也就成了奸臣。
          市米资盗:指的是袁崇焕卖米给蒙古束不的等部落,资助强盗。这一条是诬陷,朱由检的圣旨是“计口量许换米”,就是说允许换米!事实上束不的也没有随同皇太极入侵京畿。明朝情报不准,误以为束不的跟随皇太极入侵,甚至还曾以为是入侵主力。
          阳导入犯:明目张胆地引导后金和束不的等部落侵入内地!
          复散援师:即援兵四集,尽行遣散。指袁崇焕守蓟州时,派尤世威守密云,满桂守顺义,侯世禄守三河,即满、侯、尤三将守三地。当时朱由检是同意这一部署的。朱由检召见孙承宗时,听了孙承宗的解析后,明确表示赞同这一部署。
          明拟长驱:公开拟定袁和敌军一起长驱直入京师的计划。
          及戎马在郊,顿兵观望。袁崇焕领军在京城之下连续取得广渠门之战和左安门之战的胜利,朱由检仍然指责袁崇焕顿兵观望。
          暗藏夷使,即暗中携带后金使者白喇麻。然而查询后金史籍,白喇嘛数月前早已经回到后金。所谓暗藏夷使,当系后金编造情节,朱由检得到杨太监的假情报后深信不疑。
          坚请入城,意欲何为?对于袁崇焕入城修养的请求,由于朱由检中计,因此认定袁崇焕别有用心,坚请入城,是意欲谋反,挟持天子,与后金达成和平协议!
          朱由检视袁崇焕为曹操之类的逆贼,最终以谋反大逆罪凌迟处死袁崇焕。
          不少人以为看了《三国演义》蒋干中计的故事后,就觉得反间计不过如此,不难识破,我大萌也不会中计了,。其实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反间计通常就是传播谣言。这些人更不知道的是戈培尔的名言:谣言传播千遍就是真理。就是说谣言越传越有人相信,越传相信的人越多,最后谣言就会被认定为事实。袁崇焕一案就是如此,最后除了极少数人外,明廷朝野无不相信袁崇焕就是通敌叛国的国贼,最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IP属地:宁夏11楼2021-11-07 11:41
          回复
            通过史籍记载可以证实是朱由检为代表的明廷中了反间计:
            1、清实录记载崇祯中了反间计
            先是。获明太监二人。令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达海监守之。至是还兵。高鸿中、鲍承先遵上(皇太极)所授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 ○庚戌(二十九日)。纵杨太监归。后闻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主(崇祯)。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清太宗实录)
            2、周延儒亲口证实崇祯中了反间计
            “都中又喧言崇焕导虏入犯,上甚切齿。先是,虏出猎,掳我多人。中有二珰(太监),上命侦崇焕者,亦被掳。虏视之,知为珰也,乃设一计,佯为袁遗书约犯边,答云:“知道了,多谢袁爷。”又佯惊云:“乃为珰闻,缚珰亟斩之!”又故遗一奴私放珰归。珰归,上其事。上再召崇焕入,即下诏狱。此言周延儒亲语余(夏允彝)者,延儒久与虏比,虏每输情,故知其言不诬。
            (这是《明季北略》引用的夏允彝《幸存录》记载的内容。内阁首辅周延儒亲口证实:敌人编造了“袁遗书约犯边”(袁崇焕通过书信约敌人入犯)的故事,而后崇祯中计的事实。当时明廷朝野大多数人深信不疑的袁崇焕导虏入犯(召敌)原来是敌人编造的故事:“袁遗书约犯边”)
            3、袁督师约我来:
            东兵(即建奴/后金)入,每扬言曰:'袁督师约我来耳。'都人啧有繁言。(孙承泽《畿辅人物略·成靖之传》)
            ★★★反间计的具体内容:
            对照明、清和朝鲜史料可知,反间计所谓的“密约”及“事”是:
            1、虏约,皇太极要求杀毛文龙,袁予以履行。
            2、袁约,袁遗书约皇太极入犯京城,即袁督师约我来。
            3、事,指城下之盟。事可立就,城下之盟马上可以达成。
            杨太监的密告:
            1、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并且履行密约杀了毛文龙。(袁崇焕满足皇太极的要求)
            2、袁崇焕遗书后金约定一起入犯京师,袁营中还藏着后金使者喇嘛。(皇太极满足袁崇焕的要求入犯京城)
            3、袁崇焕企图挟持皇上,逼迫明廷签城下之盟!(事可立就)
            朱由检心里的城下之盟应该是这样的:
            朱由检看着杨太监带回来的书信,“我们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崇祯长编)听着杨太监说的敌人是袁崇焕约来的,事可立就。
            想着以后以黄河为界,袁崇焕和皇太极占据黄河以北,自己将成为傀儡或者被驱赶到黄河以南。
            想到这里,朱由检急怒攻心,次日即召袁崇焕“议饷”,逮捕袁崇焕。
            几个月以后朱由检非常决绝地将袁崇焕磔杀,甚至于想“族诛崇焕”。
            朱由检为什么这么痛恨袁崇焕,其根源就是中了反间计,误以为袁崇焕“通虏谋叛”,即勾引敌人入犯,想入城谋反。


            IP属地:宁夏12楼2021-11-07 1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