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文化吧 关注:463贴子:5,475
  • 3回复贴,共1

甲骨文密意(一)甲骨文是高维文明的图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华文明是神传文明,甲骨文就是对神传文明完美的记录。
史前文明达到的高度,远远不是三维时空人类所能认知的。
我们的中华圣人,用甲骨文把史前文明,记录下来。后世圣人老子,又用甲骨文密文写成《道德经》,把史前文明保存下来,为人类留下文明的火种。
无奈后人只是以三维世界的角度,解读甲骨文,发展文字;把甲骨文的密意,丢失了;所以后人对《道德经》的解读五花八门,各有千秋;离题万里。
一,人的的高维时空(重叠宇宙)的图示
1、“完整的人”拥有三层人体
下图,是用“源头甲骨文”以及《郭店楚简·老子甲》的内涵,还原出来的“完整的人”的结构图。

完整的人”的结构图
左边第一个甲骨文“人”字表示:在三维时空世界中的人体肉体。
左边第二个甲骨文“身”字表示人的意识体,肉体是实的,意识体是虚的;所以身是甲骨文“人”的反写,之间加一点,表示虚体。
人和身都不“真正我,
右边第一个字是金文“怠”字,“怠”才是高维时空的真我元神。
这个元神,是高维空间,在世间上轮回无数次的灵魂体。
2,元神“怠”字
金文“怠”字有外、内三层结构组成。
外层结构是个向后弯腰90度的“人”字。
在甲骨文中,上下结构的上半部,左右结构的右半部,经常会被用来表示高维时空。
这个“人”字的特殊写法表示高维时空的隐性人体,所以,金文“怠”字的内在结构字符都表示在隐性人体中。
金文“怠”字内在结构的上半部分是个像“鱼钩”一样的字符,这个字符是甲骨文“巳”字。
甲骨文“巳”字以往被解读为“婴儿”的象形。
其实,甲骨文“巳”字表示的是在“完整的人”中的真正的“人”。
金文“怠”字内在结构的下半部分是个甲骨文“心”字,甲骨文“心”字所表示的,前意识与潜意识。
3,人的三重结构世界
第一层在显性世界中,是一种肉体的生物本能意识。
第二层,表面意识体,是外物在大脑中形成的后天意识。
第三层,潜意识,元神;来自高维时空的本我意识。
第一层肉体,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来说,叫做“化身”。
在化身上的意识,用道家的说法是“欲神”。
用佛家的语言对第一层意识的描述就比较丰富了,从“自性”的角度说,第一层意识是“遍计执性”。
从“唯识”的角度说,第一层意识包含了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个“意识”是个狭义的概念,专指肉体大脑的意识),这六识都是建立在人肉体上的认知能力。
第二层身体,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来说,叫做“报身”。
在报身上的意识,用道家的说法是“识神”。
用佛家语言对第二层意识进行描述,从“自性”的角度来说,是“依他起性”。从“唯识”的角度说,第二层意识是“末那识”。
第三层“人”体,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来说,叫做“法身”,用《华严经》的说法,叫做“慧身”。
《华严经》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这个“慧身”就是在“完整的人”中,最核心的真正的“人”体。“不由他悟”的“他”指的就是第一、二层意识。因为第一、二层意识都不是真正“人”的意识,所以,“成就慧身”必须要由第三层意识“自悟”。
在法身上的意识(consciousness),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概念就是“超我”,用道家的说法就是“元神”或者“谷神”。
用佛家的语言对第三层意识的描述就比较丰富了,从“自性”的角度说,第三层意识就是“圆成实性”。从“唯识”的角度说,第三层意识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相关名称在佛教中非常的多,比较知名的是“真如自性”。
第一、二层意识都不是真正的“人”的意识,而是类似人工智能一样的非“人”智能,只有这个第三层意识,才是真正的“人”的意识。


1楼2021-03-31 22:29回复
    二,天和二
      
      上图,左边的是甲骨文“天”字,右边的是甲骨文“二”字。
      这两个甲骨文字,在“源头甲骨文”中,都用来表示“重叠结构世界”的意思。
      甲骨文“天”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
      甲骨文“天”字的上半部分是个“方框”图示,这个“方框”图示的表面意思是:某种“范围”,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隐性世界”部分。
      甲骨文“天”字的下半部分是个人体正面的图示,这个人体的四肢向四周伸开。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人的四肢向四周无限延展,那么,这个四肢无限延展的人体所触及的,不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宇宙空间吗?因此,这个人体正面的图示,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显性世界”部分。
      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隐性世界”部分,也可以用源头甲骨文的“一”字来表示,所以,有的甲骨文“天”字上面的“方框”被“一”字替代,现代汉字“天”字的字形直接继承了源头甲骨文“天”字的字形。
      甲骨文“二”字的造字,采用的也是上、下结构
      甲骨文“二”字的上面的“一”用来表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隐性世界”部分。下面的“一”用来表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显性世界”部分。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所有涉及“重叠结构世界”的关系,都是在这个甲骨文“二”字上展开的。
    2,


    2楼2021-03-31 23:00
    回复
      三,人类首张“老子脑图”图谱诞生
      在专栏《解放“道德真经”》中,我们用周天子“密文”(以下简称“密文”),解读了《帛书·老子》第一章(通行本《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当解读至最后一句“故去皮取此”中的“去皮取此”,得到了一张完整的“老子脑图”:
        
        请看上图,上图就是老子在写作《道德真经》第一章时的“脑图”意识影像。
        ……
        但是,这张图并非最终的“完成稿”,因为还有一个关键词尚未解读,这个字就是“故去皮取此”的“故”字。
        在《帛书·老子》第一章中,“故”字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第三句的开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第二次,是在最后一句“故去皮取此”中。
        这个“故”字在常规汉字的字义中,被当作“缘故”、“所以”、“因此”来解释,但是,这个“故”字在这里,并非是常规汉字,而是个重要的“密文”。我们将在本篇文章中,专门解读“故”字的“密文”字义。
        
        上图,是金文“故”字。
        金文“故”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左右结构。
        金文“故”字的左半部分,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符,上面是个“十”字,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的“劲”;下面是个“口”字,表示“感知的主体”的意思。左半部分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的“劲”在使劲。
        金文“故”字的右半部分,也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向上”的符号,用来表示“左边的‘劲’要向上”的意思;下面是个“又”字,“又”字本义是个“动态的显性人体”的图示,这里被用来表示“使劲”的意思。右半部分表示的意思是:向上“使劲”。


      3楼2021-03-31 23:01
      回复
        四,礼字的密意
          

          右侧的字是甲骨文“前”字,老子用这个字来说明甲骨文“礼”字最下部分的字符,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从“显性世界”转向“隐性世界”。
          上图左侧的字是金文“识”字,老子又用这个字来说明甲骨文“礼”字下半部分第二个字符,这个字符是“口”字,是“感知的主体”的意思。这个“口”字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内在”感知模式。
        五、道字密意

        左边是个甲骨文“道”字的“密文”字义是:人处于“隐性世界”的“系统”的约束之中。
        上图中间的楚简字“自”字的“密文”字义表示的是:“隐性世界”的核心组成部分——“系统自动力”。
        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决定“重叠结构世界”的形成,以及运行的力量,就是这个“系统自动力”。我们现在对“道”的理解,主要都是这个“自”字所包含的“系统自动力”的内涵。
         


        4楼2021-04-01 22: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