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虽然是被诸侯认为是蛮夷,其在姓氏的使用方面完全与各诸侯国一致,即亲不过公孙之子,到公孙之子开始就需要以王父谥号或者其父的封地为氏了。他的公族使用上完全与各诸侯国一致,及公室称公孙、公子,公孙公子是国氏的保有者,此外,符合周礼的情形中,公族王族内部争夺国君的情况很多,但是从未有过已立氏的公族争夺国君位的情况,一旦出现,即被认为是礼乐崩坏,标志即为 子姓戴氏 篡 宋,及三晋篡晋。对于秦公室其国氏称呼为秦公X、秦公子X,秦公孙X,以及国君配偶如 秦姬,秦姜,秦芈,常见于结婚器皿,注意不可称呼为秦X,男子国氏必须后面跟上身份。一旦立了氏,就表示与大宗分开,则祭祀也有区分,见《周礼 郊牲》即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顾炎武《原姓》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称名。与我的观点一致。周天子极其重视同姓关系,《礼记 月令》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周天子是愿意同姓国如晋燕等使用姬姓。所以实际上天子赐姓的所有诸侯国,都没有氏,只有姓,他们是没有必要旁立氏的。所以氏是从大夫开始的,所有被周天子赐姓的诸侯们,都没有氏。他们就是诸姬,嬴秦,姜齐。包括吕尚之后的齐国国君都没有氏,只是姜姓。著名史学家葛志毅在《先秦赐姓氏制度考原》说:至周代则情况有异,虽推行分封制,诸侯不封氏,诸姬不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