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吧 关注:165贴子:3,656
  • 14回复贴,共1

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及发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20-10-28 18:28回复
    陕西临潼姜寨仰昭遗址--铜片并非发掘当时所发现,加上地层关系的疑问,所以,遗址发掘报告末记入铜片发现的情况。
    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含锌的铜锥,比齐家文化还早近千年。治炼金属锌比治炼铜、铁、锡困难得多,龙山文化竟然能造出锌铜合金,而齐家文化红铜器多为锡铜合金,比锌铜合金容易得多。




    IP属地:北京2楼2020-10-28 18:29
    回复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其显著特征是: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石器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出现了数量不等的以红铜(天然铜)器为主体的金属器,采用冷锻和冶铸两种技术成器,多属小型工具和饰物。当时对铜矿的认识还十分困难,认识和发现了也不易开采。加以炼铜时所需温度较高,纯铜熔点为1084℃,在当时并不是很容易达到的。
      从距今6600年至距今4600年,在中国黄河流域以粟作农业、彩陶为重要内涵的原始文化中,开始出现零星的铜器和冶铸铜器遗物,包括仰韶文化的黄铜片、铜笄和红铜炼渣,红山文化的钩形饰物的陶质双合范,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刀,大汶口文化的一件骨凿上附着有铜绿。到距今约4500~3900年的龙山时代 ,冶铜业明显进步。在黄河流域的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和江汉平原的石家河文化中,有至少20处以上的遗址,出土了铜器或炼铜遗物。铜器的质料可分3类:以红铜器最多,是采用天然铜加工制成的;其次是青铜器,分为锡青铜和铅青铜,或兼有锡、铅和其他杂质;还有少量是黄铜,为铜锌合金,含有多种杂质。

      从上面图表看出,大汶口文化高温点1200℃,居于领先,稍超过纯铜熔点为1084℃,是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铜石时代的重要阶段。
      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现了大量蛋壳黑陶。龙山文化是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发展起来的黑陶文化,普遍采用大汶口文化快轮制陶技术,用陶轮加工并在窑中高温(1000~1200℃)烧造,蛋壳陶堪称奇迹,为商朝青铜文明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IP属地:北京3楼2020-10-28 18:29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5-30 10:50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5-30 10:51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6-08 13:47
            回复

              从上面图表看出,大汶口文化高温点1200℃,居于领先,稍超过纯铜熔点为1084℃,是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铜石时代的重要阶段。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现了大量蛋壳黑陶。龙山文化是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发展起来的黑陶文化,普遍采用大汶口文化快轮制陶技术,用陶轮加工并在窑中高温(1000~1200℃)烧造,蛋壳陶堪称奇迹,为商周青铜文明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大汶口文化墓葬中一位成年男性的胫骨之上,赫然镶嵌着一枚金属箭头。箭头全身布满绿色锈迹,已经深深嵌入骨骼之内,显然,这应是死者生前所遭受的箭创。经过专家们的专业鉴定,发现骨骼上的箭头质地为青铜。在大汶口文化时期,此地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箭头与其他武器不同,它本身属于一种消耗品,因而一旦射出之后,回收率非常低。大汶口民众在战争时期能够使用青铜箭头,足以说明青铜的产量之巨。


              IP属地:北京7楼2021-09-24 19:36
              回复


                IP属地:北京8楼2021-10-14 20:25
                回复


                  IP属地:北京9楼2022-01-20 12:00
                  收起回复
                    商周制造青铜器的原料是从哪来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手工业革命,从商周到春秋战国,科技的进步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就是铜矿加锡矿或铅矿熔炼产生的铜,因为这种铜生锈后呈青绿色,故称之为青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和历史学家研究,铜矿采冶基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锡铅矿源主要来自中原地区之外云南、江西及湖南等地,距离商周王朝都城较近处如晋南矿区也发现铅、锡矿源。
                    众所周知,商代的青铜器多得多,殷铸造技术非常发达。可是,黄河下游及其华北大平原不但缺少铜,而且缺少铸造青铜器所必需的锡或铅。于是,殷人不得不到长江流域来寻找这些有色金属。大别山和桐柏山的南面和北面,都有商代的文化遗存,可见它们没有挡住殷人南进的步伐。
                    殷人进入长江中游地区的时间,不会晚于商代中期的前段。到现在为止,长江中游地区已经发现了许多有中原风格的商代中期的文化遗存。就湖北境内来说,武汉市黄陂县的盘龙城就是商代中期的遗址,其中有残存的城垣、宫殿基址和铸造遗迹,还出土了不少青铜器。在黄石市铜绿山的古铜矿附近,发现过商代的炼铜遗迹。在黄石市东南江西省瑞昌县的铜岭,发现了开采上限为商代中期的铜矿遗址。在湖北的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一些有典型中原风格的商代铜器,其中有些是大型的精品,还发现了江西大洋洲遗址。可见,在江汉平原的西部有殷人的驻军和移民。


                    IP属地:北京11楼2022-09-01 12:22
                    收起回复
                      大汶口文化居民率先创造出空三足器(也称为三袋足器),从而引领了黄河流域空三足器兴起的变革风潮。三袋足陶器,在世界各地其他文明中几乎没有发现,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标志陶器。这类陶器,底部由三个大小均匀的袋形足支撑,易于受热,使器物加热面积增大,是饮食器具的一种进步。多出现在炊器鬲、鬶、甗、鼎和饮器斝、盉、爵、角上。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陶器上均有发现,一直延续到商周和秦汉。从其相似的功能与形状来看,鬶、甗、盉应该是由鬲发展而来。后来发明的青铜器刚开始常常模仿陶器,也有很多袋形足的造型。
                      .
                      文献中有“器以载礼”“器以藏礼”的记载,说明“礼”是通过某些实实在在的器物表现出来的。大汶口文化出土了较多的高等级器物,这为研究大汶口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关于礼制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礼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从制度和器物层面已能见到礼制因素,中华礼制可能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萌生。夏商周三代大批出现的青铜礼器和生活器皿,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的陶器群里,都能找到它们的祖形,基本上继承大汶口文化礼器的造型风格。
                      .
                      总之,夷夏商是同源异流,实为龙山文化的不同分支,起源于黄河下游,得中原得天下,并不是说起兵中原,而是为了全国统一开拓国力和政治需要选择在中原地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6-18 01:51
                      回复
                        纯铜熔点1084度,强度较差且熔点高。纯铜加25%的锡治炼青铜,熔点降低到800度,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六千年前仰韶、大汶口遗址发现了一些铜渣,龙山文化铜器更多一点,进入铜石时代,但由于黄淮海平原缺乏锡矿和铜矿,龙山先民没有发现锡铜合金秘法。长江流域的屈家岭-石家河遗址附近,有着丰富的锡矿和铜矿,出土了锡铅铜合金,并非真正的青铜,只是与青铜技术有一步之差。


                        IP属地:北京13楼2024-07-27 17: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