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玻璃”又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绿色、可回收、可发电的多功能建筑材料,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由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取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新技术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运用该项技术生产的大面积(1.92m2)碲化镉薄膜弱光发电玻璃,填补了国内智能“发电玻璃”空白。
(网络图片,如侵删)
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研发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是采用独特的石墨舟设计以及控制薄膜沉积腔体中的气氛运动方向,实现在同一个腔体内连续的沉积硫化镉和碲化镉薄膜。二是采用加热管逐级加热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大尺寸玻璃衬底的温度均匀性,解决了大面积硫化镉与碲化镉薄膜均匀性沉积问题,全面积膜层均匀性可控制在10%以内,解决了产品尺寸的限制,产品尺寸可以由典型的1.2米×0.6米增加到1.6米×1.2米,这将降低电池组件应用中的安装成本。三是采用不同材料先后沉积镀膜的方式制作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非铜基背接触,有效的保障了电池的长期稳定性。
项目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上述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小面积电池性能明显提高,转化效率达到17.81%,组件级电池转化效率达到13%以上,输出功率达到251.484Wp,组件成本测算在2.8-2.9元/瓦。
(网络图片,如侵删)
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研发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是采用独特的石墨舟设计以及控制薄膜沉积腔体中的气氛运动方向,实现在同一个腔体内连续的沉积硫化镉和碲化镉薄膜。二是采用加热管逐级加热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大尺寸玻璃衬底的温度均匀性,解决了大面积硫化镉与碲化镉薄膜均匀性沉积问题,全面积膜层均匀性可控制在10%以内,解决了产品尺寸的限制,产品尺寸可以由典型的1.2米×0.6米增加到1.6米×1.2米,这将降低电池组件应用中的安装成本。三是采用不同材料先后沉积镀膜的方式制作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非铜基背接触,有效的保障了电池的长期稳定性。
项目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上述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小面积电池性能明显提高,转化效率达到17.81%,组件级电池转化效率达到13%以上,输出功率达到251.484Wp,组件成本测算在2.8-2.9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