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没人了,这是事实。
人都没了,车开不起来,干毛?都无人驾驶啊?
三班倒成两班倒,两班倒人不够,各科室人员加班,车间职员跟班走,去看车。
在报纸上,说王总为了完善高阳产业链,打破高阳有纺无纱的尴尬局面,才成立了宏润。可是,高阳老百姓家里,那一屋子一屋子的小厂家里,买的是宏润纱么?
宏润纱,纺出来,本地卖不出,转而出口外销,而高阳本地织户,依然购买外地纱,这不是错位么?
我一个车间小员工,来了之后见到这么多弊端,虽不敢跟鲁迅先生学习,用笔揭露一个个的那啥,但我提出来了,为的是宏润,我想让宏润的领导不再讳疾忌医,正面面对这些问题,把宏润发展好。
我是高阳人,出门一说自己是高阳的,别人都问,听说你们那里很穷。我说都织毛巾,人家说蠡县才是织毛巾的,因为什么?因为蠡县织毛巾的不多,可都是自己的牌子,印着河北蠡县某某厂,不像高阳的都是贴牌子,全贴北京上海山东。
我说我们有三利,老人知道,中青年就不知道了。现在织毛衣的很少了。
我多么的希望,有一天,我说我们高阳有宏润,让人们一听就知道,响当当的名字。
可是我进了车间,看见的是什么?看见的是不完善的管理,大批员工的流失,周围好多人有一个想法,找个比这个好的工作,赶紧走,在这呆着没希望。
在这呆着没希望!这是我刚进车间第一个月听的最多的话!
王超,我很佩服他。从卖大葱,到现在的人大代表,不管他凭借的是什么,没有他个人的能力,他不会到今天。可是他现在主要的精力放在房地产,棉纺车间的好多事,他都不知道。
我问你,你是职员不?我不明白那个企管办的职员的职责是什么,就是办办报纸?车间成了这样了,除了呼吁在贴吧不要人身攻击,就不能务实一下?可能你们有我了解不到的难处,但是我希望你们能起到管理企业的作用。真的该管管了。
我写宏润能维持几年,最主要的,就是希望宏润不要再颓废,不要再半死不活。
每天早上,进了车间,看见一道道工序在工人们的操作下展开,整个车间轰鸣起来,大家有条不紊,按班就绪,一吨吨的棉纱纺出,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车间的工人是热爱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