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吧 关注:5,537贴子:36,345
  • 20回复贴,共1

我是山东省海邑王氏明朝户部尚书王佐后人,当年我的老爷爷带着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山东省海邑王氏明朝户部尚书王佐后人,当年我的老爷爷带着我大爷爷闯关东落户在彰武县,1938年左右还有书信来往,以后失去联系,族谱记在老爷爷叫二十世王广居,大爷爷二十一世叫王步楷,大伯二十二叫王春元,后人不知道了,大伯年龄也得110岁左右了,我先祖明户部尚书王佐土木之战为国捐躯,替主以死,后人口口相传,我大爷爷如果有后人肯定也知道这个典故。希望有知道的好心人告知或者提供线索,替我的家父完成找到亲人的心愿,在此不胜感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21 15:17回复
    可能还是在“彰武吧”或“彰武人吧”里适时发一下,才是比较好一些的!……当地一旦有好心人帮你一把,你会轻松或方便很多的!……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0-22 12:02
    收起回复
      我是海邑王氏佐爷后人,二十五世!寻找海邑王氏佐爷后人!!手机号:15233272097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9-11-27 22:00
      收起回复
        海邑,山東海陽?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4-07 07:34
        收起回复
          我特意前去寻找!可惜,没能找到!……别恢心!继续努力!一定能找到他们!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4-07 15:40
          回复
            如此坦诚寻找!只是可惜,搬迁无常!踪迹莫查!……仍待努力!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5-09 14:55
            回复
              《明史·列传第五十五·王佐传》:
              “王佐,海丰人(今山东无棣县)。永乐中举于乡。卒业太学,以学行闻,擢吏科给事中。器宇凝重,奏对详雅,为宣宗所简注。
              宣德二年,超拜户部右侍郎。以太仓、临清、德州、淮、徐诸仓多积弊,敕佐巡视。平江伯陈瑄言,漕卒十二万人,岁漕艰苦,乞佥南方民如军数,更番转运。诏佐就瑄及黄福议之。佐还奏,东南民力已困,议遂寝。受命治通州至直沽河道。已,赴宣府议屯田事宜。
              英宗初立,出镇河南。奏言军卫收纳税粮,奸弊百出,请变其制。廷议自边卫外,皆改隶有司。寻召还,命督理甘肃军饷。正统元年理长芦盐课,三年提督京师及通州仓场,所至事无不办。
              六年,尚书刘中敷得罪,召理部事,寻进尚书。十一年承诏讯安乡伯张安兄弟争禄事,坐与法司相诿,被劾下吏,获释。时军旅四出,耗费动以钜万,府库空虚。佐从容调剂,节缩有方。在户部久,不为赫赫名,而宽厚有度,政务纠纷,未尝废学,人称其君子。
              土木之变,与邝野、丁铉、王永和、邓棨同死难。赠少保,官其子道户部主事。
              无棣县常家镇三王村,主枝在这里。


              IP属地:上海7楼2024-04-29 17:40
              回复
                王佐的先世为淮北人,其先祖王善源随宋高宗南渡徙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被尊为一世祖。二世祖名王权,元代迁居武清,在临清万户府(全称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任职漕运百户。三世祖名王均让,世袭军职,累升枢密院副使,于明洪武初年弃官占籍入居山东海丰(今无棣)三王村,为无棣王氏的始迁之祖,娶滨州杨总管之女为妻。四世祖名王朴,洪武五年(1372年)任滨州典教,娶蓟州太守靳士文之女为妻,生二子二女。其长子王佐进士及第,官至户部尚书;次子王佑,字孟弼,赐义官;长女嫁莒州知府胡琏(庆云人),次女嫁杜瑛。
                王佐共生七子三女,与原配胡氏生二子一女,长子王震,次子王晋,女儿招婿陶宾;与继室李氏生五子二女,五子依次为王贲、王顾、王恒、王节、王豫,二女分别嫁李杲、田赋。
                王佐家教甚严,子孙众多,佼佼者不乏其人。王佐长子王震荫袭户部主事。次子王晋由贵州道监察御史仕至顺天府丞,天顺元年(1457年)十二月二十日,明英宗敕命三道,赠监察御史王晋为荣夫,赠其妻阚氏、继室李氏均为孺人。
                王佐四子王顾为恩生,景泰七年(1456年)中举,初授中书舍人,后任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仕至顺天府治中,先后两次受到朝廷加封。成化元年(1465年)十一月初七日,明宪宗敕命二道,晋升中书舍人王顾为征仕郎,赠其妻程氏为孺人。成化十年(1474年)九月十三日,明宪宗再诰命二道,封员外郎王顾为奉直大夫,加封其妻程氏为宜人。
                王佐之长孙王瑜为恩生,成化七年(1471年)授浙江龙游县丞,任职九年,政绩颇佳,致使当地“政平讼理,贼盗屏息,吏畏民安”;成化十九年(1483年)升任高邮州判官;弘治四年(1491年)任陕西州同。
                王佐之孙王玹,进士第文林郎,初任开封府襄城知县,后任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官至户部员外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三月初四日,明孝宗给户部主事王玹敕命四道,封王玹为承德郎,封王玹之父王豫为承德郎、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赠王玹之母刘氏为安人。
                王佐之曾孙王溥,弘治乙卯科(1495年)举人,弘治八年(1495年)任直隶永平府乐亭知县。
                王佐之玄孙王毂,岁贡,任河南颍州学正。
                王佐之玄孙王轸,岁贡,初任西安府学训导,后转任保定府学训导、直隶州学正,官至河南彰德府教授。
                为何称海邑王氏?王佐为明代山东海丰王家庄人,海丰县简称海邑,至民国二年(1913年)海丰更名为无棣。至清康熙年间,王家庄分为前王家庄、中王家庄、后王家庄三个村,合称三王村。1946年,三王村由无棣县划出,归属庆云县。今王佐后人三王村村民王凤岐珍藏的 《海邑王氏族谱》有详细记载。
                具体事宜建议去找王凤岐及家人联系问询。


                IP属地:山东8楼2024-04-29 19:11
                收起回复
                  王佐,字孟辅,生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八月初九日,殁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享年66岁,《明史》167卷为其作传。
                  王佐自幼聪颖好学,为人坦诚,谙于礼仪,有誉于乡,人称孝廉。永乐九年(1411年),应试中举,入太学为监生,遂博览群书,贯通经史百家,精于理财之道。永乐十六年(1418年),王佐任吏科给事中,奏对详雅,仪态端庄,博得皇太子朱瞻基青睐。洪熙元年(1425年),王佐晋升吏科左给事中,以奏对祥雅,仪表端凝、屡献嘉谋,博得明仁宗简注。宣德元年(1426年),王佐晋升为户部右侍郎,明宣宗委以理财重任。当时,太仓、临清、德州、淮徐等地府仓不尊法典,积弊严重。王佐奉令到各处稽查,申饬律例,整顿法度,惩贪治渎,吏治为之一振。宣德二年(1427),平江伯陈瑄向朝廷上奏运粮兵士困苦,欲抽调民夫代为转运,王佐以“东南民众力已尽”为由,竭力反对。明宣宗依王佐言,仍按原例行事。宣德六年(1431年),王佐转任户部左侍郎,被派往督理通州至直沽的河道疏竣工程。宣德七年(1432年),王佐奉旨承办宣府屯田、甘肃军饷等事宜。王佐深明“计然”之策,竭力应办,办事公道,赏罚分明,处事得体,深得朝野赞誉。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命户部侍郎王佐监督京城仓粮,颇有清名。后,朝廷又委王佐督理通州至直沽河的河道疏浚事宜。
                  宣德十年(1435年),明英宗即位,王佐奉命出镇河南,查稽地方驻军征敛粮税弊端。经过调查,他上书建议:“除边境卫所外,税粮皆有户部督理。 ”皇帝准奏。不久,王佐被派往甘肃督理军饷。正统元年(1436年)9月,王佐钦差长芦,督理盐税,厘定规章,严加查巡,惩办渎职之吏,重罚枉法之徒,盐道境况肃然有序,朝廷激赏之。正统三年(1438年),王佐改任京师及通州仓场总督,政绩茂闻朝野。正统六年(1441年),王佐擢升户部尚书。正统七年(1442年)五月,王佐受命为副使,与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杨士奇一起主持钱皇后的册封大典。正统十二年(1447年),王佐兼署吏部事务。当时,战事频繁,耗资巨大,国库亏虚,全靠王佐从容调剂,节缩有方,国家财力尚未匮乏。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役中壮烈殉国。
                  纵观王佐一生,他为官近四十载,历仕四朝,政有体要,心无苛隘,气度恢弘,政绩卓然,影响深远。更因其蹈死不顾,忠义朝廷,铮铮有声,倍受朝廷和后人赞誉。 《大明一统志》盛赞王佐“务存大体,声誉著闻,器宇洪伟,德量宽平。”《明史》给予王佐高度评价:“在户部久,不为赫赫名,而宽厚有度,政务纠纷,未尝废学,人称其君子。 ”《名臣传》赞之“性资魁梧,器宇深厚,政有体要,心无苛隘,耻不若人,晚嗜学问。 ”《天顺日录》誉之:“忠恕有爱民心,士林重之。与人相接,开心见诚,坦然无疑,光明正大。先生后卒于土木之难,盖有笃实君子之风,咸惜之。 ”
                  四、王佐之死
                  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瓦剌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诸公、侯、伯、尚书、侍郎以下50万人马仓促出发。刚至宣府,即遇暴风雨。王佐与兵部尚书邝野恐出兵不利,要求停止进发,遭到王振拒绝。两人怀揣奏疏跪于草丛,苦苦哀求,要求见皇上,从朝至暮,不得所请。大军到达大同,监军郭敬报告敌军实情,王振才感到形势不利,下令退兵,却又让皇帝绕道宣府,临幸自己的老家蔚州。王佐、邝野鉴于战事已迫在眉睫,请皇上急速入关避敌,并加强后军戒备,王振不予理睬。二人进帐面请,王振派人拉出,并让其跟随老营行动。明军退至怀来县土木堡,被瓦剌军围攻,明军大败。土木堡一役,明英宗被俘,王佐等66名大臣罹难,数百名侍从丧生,50万大军覆没。对此,《山东试录(万历元年)》给予高度评价:“死难王佐,即古之颜真卿也。 ”
                  关于王佐之死,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御驾亲征,听信宦官王振惑言,30万大军全面溃退,御营遭到瓦剌敌军围攻,护卫亲军保护明英宗突围,王佐即献金蝉脱壳之计,危急之下与皇上互换服装,并命令王忠、王义二家将随军突围,而后敌军攻陷御营,王佐为国捐躯,其头颅被砍下献给瓦剌首领也先,经辨认不是明英宗,于是下令搜捕,最后在他处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王佐代皇上义死,头颅被瓦剌士兵割去,继位后的明代宗朱祁钰遂下旨“金顶御葬”,用黄金给王佐做了一颗假头,按照王侯的礼仪予以安葬。


                  IP属地:山东9楼2024-04-29 19: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