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抛光,属于漆面处理的其中一个步骤,漆面处理包含研磨,抛光,还原。如果把抛光工序当成漆面处理的全部,那这篇文章对你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抛字是一个动词,光字是一个形容词,连起来:把漆面抛得光亮。那很多人就要问了,既然已经把漆面抛的光亮,为何还需要还原?还需要研磨?就这一个步骤不就行了吗?如果有深度划痕,不研磨,那可是要抛到海枯石烂,抛光后只是表面上看着光亮了,但是由于抛光需要的机器轨迹和盘的原因,造成还有眩光纹,不还原的话也是一个大花脸。抛光,其实是要让研磨后失去光彩的漆面重新有反光能力的意思。
1:温度
我有幸拜读了一台湾国际汽美大神的关于抛光原理的解析,从他的观点为切入口。
首先他把抛光分为了低温抛光和高温抛光。用产生温度来衡量抛光效果之类的,这点我不敢苟同
抛光的确会产生温度,但是温度不是抛光效果的主要因素,只是一个附带效果。抛光就会带来切削,切削就会带来摩擦,摩擦就会带来温度,抛光的核心因该是切削而不是温度,温度作为一个附加产物,我个人认为对于抛光来说是个限制而不是有用的。
汽车清漆现在一般都由聚氨酯构成,这种涂料的机械强度高,耐磨,不管是传统有挥发性的涂料还是现在水性双组份聚氨酯,其核心成分都是如此。这种材料不是金属,温度变化和材料机械性并不是线性变化。
所以当温度升高时,这种材料机械性能并不是变化很大(清漆中的不同添加剂会有一定影响,但是不是主要影响)虽然会变软一些,但是变化是及其微小的。然后,当到达某一个零界点时,漆面就会瞬间融化,造成穿漆。温度越高效果越好?那研磨工序用水砂没有温度,那可以用2000水砂简单轻松切削掉5微米以上的清漆层怎么解释?所谓高温抛光也不会如此效率把,抛光的关键是切削力,核心也是切削力,不是什么狗屁温度理论。所以温度高低其实对于抛光效果来说并没有多少推动作用,反而限制了抛光的转速,按压的力度。影响了抛光的效率和效果。不要只看表像,枝叶论证树干的思维得反思。
2:切削力
抛光不管使用什么盘,不管什么研磨剂,所带来的一个效果就是切削力,切削力越强,盘越粗糙,研磨剂也越粗糙,处理后产生的眩光纹就越明显,去除的难度也越大,这点大家应该都有所感触。切削力只有3个因素可以影响,粗糙程度,压力,转速,越粗糙,压力越大,转速越高,切削力越大。不管使用RO(直心抛光机)还是DA(偏心抛光机)都适用,切削力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得根据漆面的划痕来控制,做到需要处理的划痕或者砂纸痕迹有多深,就抛掉多少漆面,一般抛光损耗的漆面都及其微小,大于2微米的几乎都要用到研磨工序了,不然会大大影响施工的效率,特别是只处理一些细小杂纹的抛光,损耗的漆面几乎忽略不计。所以我不推崇高转速+羊毛盘+特粗研磨剂一波流的做法,这种不分漆面,不分需要处理的划痕,使用同样机器,同样的盘,暴力抛光(甚至我觉得都不算抛光,应该算研磨工序),是及其伤害漆面的,也是及其危险的,提醒车主注意自己爱车的菱角,前后杠,尾翼等部位。还有那些鼓吹漆面只能经受几次抛光,多了就要做漆的,不过只是些井底之蛙,他们根本没有见识过正真的抛光而已。
3:手法
首先我反对一切形式的噱头,手法是很多所谓大神,专家拿来增加噱头的一个项目。特别是不少从业者仍然把抛光当成了处理漆面的完整工序,妄想一步达到最好的效果。(某汽美专家所谓的一步镜面,简直没把我笑死,别人做不出来就说手法不对等玩意,其实强烈点光源规则光下就现原形洛)在我看来抛光的手法,就只有有3条:1,盘与需要处理的漆面是否贴合。2,压力是否合适,压强是否合适。3,转速是否合适。至于什么是合适,标准是什么。其实标准只有一条:控制切削力。(当然还要防止温度这个副产物过高,不过这个不是主要的),结合需要切削的漆面来控制,每种漆面不同,切削力的控制当然也不同,所以手法全凭积累。关于为什么要贴合漆面,我觉得这点没什么要讲的了吧。
4:选用机器
抛光一般使用RO机,因为RO机机器轨迹的切削力大于DA,GA,使用范围更广,比如较深的杂纹,在进口宝马上,如果用DA机抛光,切削力不够,处理起来很艰难。RO机处理就要方便得多。当然,某些情况也是可以用DA机抛光的。
关于盘和研磨剂我觉得不算原理,而是应用方面的,所以我就没有论述了,有兴趣可以单独与我讨论
以上有言语过激之处请各位理解,现在国内市场骗子横行,SB遍地,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别被忽悠。
预告一下,抛光会产生眩光纹,而我下一篇文章就会谈一谈漆面校正3步骤中的还原,如何解决眩光纹。另外我会一周更新一篇技术方面的帖子,也会更新一些关于经营方面的经验,毕竟软件硬件都要有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抛字是一个动词,光字是一个形容词,连起来:把漆面抛得光亮。那很多人就要问了,既然已经把漆面抛的光亮,为何还需要还原?还需要研磨?就这一个步骤不就行了吗?如果有深度划痕,不研磨,那可是要抛到海枯石烂,抛光后只是表面上看着光亮了,但是由于抛光需要的机器轨迹和盘的原因,造成还有眩光纹,不还原的话也是一个大花脸。抛光,其实是要让研磨后失去光彩的漆面重新有反光能力的意思。
1:温度
我有幸拜读了一台湾国际汽美大神的关于抛光原理的解析,从他的观点为切入口。
首先他把抛光分为了低温抛光和高温抛光。用产生温度来衡量抛光效果之类的,这点我不敢苟同
抛光的确会产生温度,但是温度不是抛光效果的主要因素,只是一个附带效果。抛光就会带来切削,切削就会带来摩擦,摩擦就会带来温度,抛光的核心因该是切削而不是温度,温度作为一个附加产物,我个人认为对于抛光来说是个限制而不是有用的。
汽车清漆现在一般都由聚氨酯构成,这种涂料的机械强度高,耐磨,不管是传统有挥发性的涂料还是现在水性双组份聚氨酯,其核心成分都是如此。这种材料不是金属,温度变化和材料机械性并不是线性变化。
所以当温度升高时,这种材料机械性能并不是变化很大(清漆中的不同添加剂会有一定影响,但是不是主要影响)虽然会变软一些,但是变化是及其微小的。然后,当到达某一个零界点时,漆面就会瞬间融化,造成穿漆。温度越高效果越好?那研磨工序用水砂没有温度,那可以用2000水砂简单轻松切削掉5微米以上的清漆层怎么解释?所谓高温抛光也不会如此效率把,抛光的关键是切削力,核心也是切削力,不是什么狗屁温度理论。所以温度高低其实对于抛光效果来说并没有多少推动作用,反而限制了抛光的转速,按压的力度。影响了抛光的效率和效果。不要只看表像,枝叶论证树干的思维得反思。
2:切削力
抛光不管使用什么盘,不管什么研磨剂,所带来的一个效果就是切削力,切削力越强,盘越粗糙,研磨剂也越粗糙,处理后产生的眩光纹就越明显,去除的难度也越大,这点大家应该都有所感触。切削力只有3个因素可以影响,粗糙程度,压力,转速,越粗糙,压力越大,转速越高,切削力越大。不管使用RO(直心抛光机)还是DA(偏心抛光机)都适用,切削力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得根据漆面的划痕来控制,做到需要处理的划痕或者砂纸痕迹有多深,就抛掉多少漆面,一般抛光损耗的漆面都及其微小,大于2微米的几乎都要用到研磨工序了,不然会大大影响施工的效率,特别是只处理一些细小杂纹的抛光,损耗的漆面几乎忽略不计。所以我不推崇高转速+羊毛盘+特粗研磨剂一波流的做法,这种不分漆面,不分需要处理的划痕,使用同样机器,同样的盘,暴力抛光(甚至我觉得都不算抛光,应该算研磨工序),是及其伤害漆面的,也是及其危险的,提醒车主注意自己爱车的菱角,前后杠,尾翼等部位。还有那些鼓吹漆面只能经受几次抛光,多了就要做漆的,不过只是些井底之蛙,他们根本没有见识过正真的抛光而已。
3:手法
首先我反对一切形式的噱头,手法是很多所谓大神,专家拿来增加噱头的一个项目。特别是不少从业者仍然把抛光当成了处理漆面的完整工序,妄想一步达到最好的效果。(某汽美专家所谓的一步镜面,简直没把我笑死,别人做不出来就说手法不对等玩意,其实强烈点光源规则光下就现原形洛)在我看来抛光的手法,就只有有3条:1,盘与需要处理的漆面是否贴合。2,压力是否合适,压强是否合适。3,转速是否合适。至于什么是合适,标准是什么。其实标准只有一条:控制切削力。(当然还要防止温度这个副产物过高,不过这个不是主要的),结合需要切削的漆面来控制,每种漆面不同,切削力的控制当然也不同,所以手法全凭积累。关于为什么要贴合漆面,我觉得这点没什么要讲的了吧。
4:选用机器
抛光一般使用RO机,因为RO机机器轨迹的切削力大于DA,GA,使用范围更广,比如较深的杂纹,在进口宝马上,如果用DA机抛光,切削力不够,处理起来很艰难。RO机处理就要方便得多。当然,某些情况也是可以用DA机抛光的。
关于盘和研磨剂我觉得不算原理,而是应用方面的,所以我就没有论述了,有兴趣可以单独与我讨论
以上有言语过激之处请各位理解,现在国内市场骗子横行,SB遍地,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别被忽悠。
预告一下,抛光会产生眩光纹,而我下一篇文章就会谈一谈漆面校正3步骤中的还原,如何解决眩光纹。另外我会一周更新一篇技术方面的帖子,也会更新一些关于经营方面的经验,毕竟软件硬件都要有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