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谈防身性质的格斗术。这一类武术在设计之初便是为了应对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相比于竞技武术把技术研究重点放在在规则内把能力最大化上,防身术往往在尽可能发展能够有效应对所有可能情况的技术内容,比如狭窄空间咋么打、地面不平怎么打、在交通工具上怎么打、对方人多怎么打、对方有武器怎么打等等。要想应对所有这些情况,防身武术的技术一定非常庞杂和复杂,这就大幅削弱了它的技术的使用效率。防身武术技术的设计往往基于一个原则即武力不对称,它总是会假设对手的技术或身体素质弱于己方然后再发展自己的技术,很多人吐槽防身术的技术设计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往往看见防身术教练教的技术为了应对对方的一个攻击而施展了数个动作,相比拳击一个摇闪加直勾摆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确实看起来愚蠢了些。拳击手在和另一名拳击手对抗时,因为双方都是速度力量抗击打超乎常人的拳击手,他的动作必须最大化的简洁。而防身术如马伽术建立在对方速度更慢、抗击打更差、毫无格斗训练的基础上设计了技术动作,简单说就是我总是在武力上压制我的对手。如果对方的身体素质或武力水平优于我怎么办?防身术给出的方案是想办法创造武力优势,对方空手我就抄家伙,对方有武器我就找个更厉害的武器,实在无法创造这种优势才用一些尽可能提高胜率的技术拼死一搏。顺便说一句,凡是不告诉你避免冲突或者遇到冲突时首选逃跑是第一位的防身术教练一定不是好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