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禽/兽”关在笼子里
之前北宋的灭亡,一大症结就是腐败,但跟宋高宗退位前后的南宋比,北宋的腐败,俨然是“小儿科”。
当时的南宋,已经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以《朱子语类》的形容说“州县视民如禽/兽”。朝堂上下,这类禽/兽官员都是扎堆。《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统计,此时南宋官场贿赂,动辄就是万贯钱(人民币三百万以上),简直是“政以贿成”。
南宋孱弱的军备,困顿的民生,就是被这些上蹿下跳的衣冠禽/兽,二十年如一日“贪”出来的。痛定思痛的宋孝宗,也决心痛下狠手,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禽/兽”关笼子里——强化南宋的监察制度。
首先,恢复官吏的考核,强调官吏的升迁,必须以实际政绩为依据。
宋朝本来建有一套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但由于多年的吏治腐败,制度早已废弛,官员昏庸无为,却能以各种徇私舞弊的方式连获升迁得居高位。典型例子就宋高宗赵构的私人医生王继先。此人因进供"黑虎丹",而深得有“难言之隐”赵构的宠信,进而高官厚禄,更是巨贪一名,其私人豪华游艇,竟比南宋水师战船还先进。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腐败,乾道二年(1166年),孝宗下令,恢复旧有的考核制度,并加强管理,规定路、州、县官吏上任,都要有一张考核文书,用以记录任职期间的绩效功过,离任时再以此文书为考核依据,实行相应的升迁与处罚。并要求大臣加强对属下的考察,对老病平庸者,都要上报朝廷,若有瞒报,从重惩处。
对此吏治整顿,孝宗不但多次下诏,更要亲抓,得知有政绩出色的官员,就下旨擢升。比如建康留守刘珙颇有政绩,孝宗下旨升其为观文殿学士,臣下接旨后拟文书:“刘珙居守建康,以及二年,可除观文殿学士。”孝宗看后很不满意,因为在他看来,刘珙的升迁,绝不是他任职已满两年,他命人重新拟定文书,并强调,政绩出众,才是刘珙升迁的理由。
其次,严格规范官员升迁资历,裁汰冗官。
南宋官员中,普遍热衷于做京官,哪怕是个级别不高的闲官,而不屑于做地方官,就算是地方监司、守臣等级别的高官。如此一来,朝中冗官激增,而地方重要职位却缺人,事务烦杂的职位更是无人愿做。
乾道元年(1165年,)孝宗针对这一现象,下诏痛斥:“苟不亲吏事、知民情,则将来何以备公卿之任?”你们这帮人连地方官都不愿做,将来又有什么资格在朝中胜任公卿?后来又下规定,没在地方重要职位做出政治的官员,就别想能升迁到朝中为官。
规范了官员升迁资历之后,孝宗又下重手,对在京冗官进行大规模栽汰,如淳熙十三年(1186年),就栽汰了三百多名京官,两年后又裁汰冗官达七百多名。
之前北宋的灭亡,一大症结就是腐败,但跟宋高宗退位前后的南宋比,北宋的腐败,俨然是“小儿科”。
当时的南宋,已经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以《朱子语类》的形容说“州县视民如禽/兽”。朝堂上下,这类禽/兽官员都是扎堆。《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统计,此时南宋官场贿赂,动辄就是万贯钱(人民币三百万以上),简直是“政以贿成”。
南宋孱弱的军备,困顿的民生,就是被这些上蹿下跳的衣冠禽/兽,二十年如一日“贪”出来的。痛定思痛的宋孝宗,也决心痛下狠手,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禽/兽”关笼子里——强化南宋的监察制度。
首先,恢复官吏的考核,强调官吏的升迁,必须以实际政绩为依据。
宋朝本来建有一套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但由于多年的吏治腐败,制度早已废弛,官员昏庸无为,却能以各种徇私舞弊的方式连获升迁得居高位。典型例子就宋高宗赵构的私人医生王继先。此人因进供"黑虎丹",而深得有“难言之隐”赵构的宠信,进而高官厚禄,更是巨贪一名,其私人豪华游艇,竟比南宋水师战船还先进。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腐败,乾道二年(1166年),孝宗下令,恢复旧有的考核制度,并加强管理,规定路、州、县官吏上任,都要有一张考核文书,用以记录任职期间的绩效功过,离任时再以此文书为考核依据,实行相应的升迁与处罚。并要求大臣加强对属下的考察,对老病平庸者,都要上报朝廷,若有瞒报,从重惩处。
对此吏治整顿,孝宗不但多次下诏,更要亲抓,得知有政绩出色的官员,就下旨擢升。比如建康留守刘珙颇有政绩,孝宗下旨升其为观文殿学士,臣下接旨后拟文书:“刘珙居守建康,以及二年,可除观文殿学士。”孝宗看后很不满意,因为在他看来,刘珙的升迁,绝不是他任职已满两年,他命人重新拟定文书,并强调,政绩出众,才是刘珙升迁的理由。
其次,严格规范官员升迁资历,裁汰冗官。
南宋官员中,普遍热衷于做京官,哪怕是个级别不高的闲官,而不屑于做地方官,就算是地方监司、守臣等级别的高官。如此一来,朝中冗官激增,而地方重要职位却缺人,事务烦杂的职位更是无人愿做。
乾道元年(1165年,)孝宗针对这一现象,下诏痛斥:“苟不亲吏事、知民情,则将来何以备公卿之任?”你们这帮人连地方官都不愿做,将来又有什么资格在朝中胜任公卿?后来又下规定,没在地方重要职位做出政治的官员,就别想能升迁到朝中为官。
规范了官员升迁资历之后,孝宗又下重手,对在京冗官进行大规模栽汰,如淳熙十三年(1186年),就栽汰了三百多名京官,两年后又裁汰冗官达七百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