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寺塔姓“宋”还是姓“唐”?
一座古塔,耸入云霄,蔚为壮观;一株古槐,宛若苍虬,枝繁叶茂。一直以来,二者被合称为“唐槐宋塔”,但民间亦有“唐塔唐槐”、“唐塔宋槐”几种说法——
兴国寺塔姓“宋”还是姓“唐”?
位于高唐县城北
一座古塔,耸入云霄,蔚为壮观;一株古槐,宛若苍虬,枝繁叶茂。一直以来,二者被合称为“唐槐宋塔”,但民间亦有“唐塔唐槐”、“唐塔宋槐”几种说法——
兴国寺塔姓“宋”还是姓“唐”?
位于高唐县城北17公里梁村镇境内的兴国寺古塔,始建年代无考。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现存11级,高37.5米。因其建筑形式上的斗拱风格,一直以来被冠以宋塔之名。塔北约十米处有古槐一株,年代久远亦无据可考,人们将二者合称“唐槐宋塔”。但在二者的称谓上亦有 “唐塔唐槐”、“唐槐宋塔”和“唐塔宋槐”好几种说法。
古塔原本着“唐装”
笔者采访《高唐县志》主编、高唐县史志办原主任郑宽亭时了解到,梁村古塔虽无史料可考,但高唐县城内的大觉寺对于梁村古塔的身世起着关键作用。大觉寺内古塔倒塌后,留有一石碑,上载此塔修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将军尉迟敬德化缘而建,此塔有碑为证。同时,该县民间盛传梁村古塔与大觉寺内的塔为“姊妹塔”的传说,如是“姊妹塔”的话,那也应系唐建筑。另外,从梁村古塔的建筑风格来看,确系唐朝建筑。在清光绪时期《高唐州志》画图中的大觉寺塔在结构、外观等方面与梁村古塔一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梁村塔原本为十三级(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两次维修,第一次只对塔基进行加固,第二次对塔动了“大手术”,不知何种原因该塔被改成十一级,并且被改为宋朝建筑风格,维修使塔脱去“唐装”换上了“宋袍”(八个角上被修上了兽头,原来并无此物),经过这次“美容”,梁村古塔确实像宋塔了。另据查证,目前全国现存的唐塔已为数不多,而宋塔则有数百座之众,如果恢复塔的历史本来面目,十三级唐塔确系国内罕见的古建筑。
古槐“易姓”有原因
至于槐树栽植的确切年代,更是无从考证,但有关专家认为,从建设流程推算,先建塔再植树才是符合常规的。古槐晚于建筑塔的年代还有重要的一条佐证就是,古时候建筑高大建筑物,是堆土搭台而建,由工匠从土台上沿着斜坡拾级而上,按梁村塔高37.5米计算,土台围塔的半径也应在50米以上,而现在的古槐与古塔只有约10米的距离,修建十三级塔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槐树在土下深埋三年,还时常要承受工匠运料的重压,能幸存下来吗?这样看来先有塔后有槐之说似乎更为合理。
槐树究竟晚于塔多长时间,这很难确切地判断出来,那是不是可以将槐树称之为宋槐呢?郑宽亭认为“唐槐”更为确切。他介绍,“唐槐宋塔”一词源于清·光绪时期的《高唐州志》,而民国年间撰写《高唐县志稿》的人员经研究后发现,“唐槐宋塔”有纰漏之处,遂将“宋塔”纠正为“唐塔”,并将槐定为“唐槐”,原因是根据槐树洞内生长的一种叫槐瘿(俗成槐胆)的东西推断,树龄应在千年以上,这样看来,槐树为宋时栽植显为不妥。
关于“塔”、“槐”的姓氏至今尚无最后定论。其实,不管塔、槐姓唐还是姓宋,都不会影响古塔古槐的光辉,它们同样使我们感受到久远、厚重的历史意蕴,我们同样为华夏的古老文明而骄傲。
一座古塔,耸入云霄,蔚为壮观;一株古槐,宛若苍虬,枝繁叶茂。一直以来,二者被合称为“唐槐宋塔”,但民间亦有“唐塔唐槐”、“唐塔宋槐”几种说法——
兴国寺塔姓“宋”还是姓“唐”?
位于高唐县城北
一座古塔,耸入云霄,蔚为壮观;一株古槐,宛若苍虬,枝繁叶茂。一直以来,二者被合称为“唐槐宋塔”,但民间亦有“唐塔唐槐”、“唐塔宋槐”几种说法——
兴国寺塔姓“宋”还是姓“唐”?
位于高唐县城北17公里梁村镇境内的兴国寺古塔,始建年代无考。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现存11级,高37.5米。因其建筑形式上的斗拱风格,一直以来被冠以宋塔之名。塔北约十米处有古槐一株,年代久远亦无据可考,人们将二者合称“唐槐宋塔”。但在二者的称谓上亦有 “唐塔唐槐”、“唐槐宋塔”和“唐塔宋槐”好几种说法。
古塔原本着“唐装”
笔者采访《高唐县志》主编、高唐县史志办原主任郑宽亭时了解到,梁村古塔虽无史料可考,但高唐县城内的大觉寺对于梁村古塔的身世起着关键作用。大觉寺内古塔倒塌后,留有一石碑,上载此塔修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将军尉迟敬德化缘而建,此塔有碑为证。同时,该县民间盛传梁村古塔与大觉寺内的塔为“姊妹塔”的传说,如是“姊妹塔”的话,那也应系唐建筑。另外,从梁村古塔的建筑风格来看,确系唐朝建筑。在清光绪时期《高唐州志》画图中的大觉寺塔在结构、外观等方面与梁村古塔一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梁村塔原本为十三级(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两次维修,第一次只对塔基进行加固,第二次对塔动了“大手术”,不知何种原因该塔被改成十一级,并且被改为宋朝建筑风格,维修使塔脱去“唐装”换上了“宋袍”(八个角上被修上了兽头,原来并无此物),经过这次“美容”,梁村古塔确实像宋塔了。另据查证,目前全国现存的唐塔已为数不多,而宋塔则有数百座之众,如果恢复塔的历史本来面目,十三级唐塔确系国内罕见的古建筑。
古槐“易姓”有原因
至于槐树栽植的确切年代,更是无从考证,但有关专家认为,从建设流程推算,先建塔再植树才是符合常规的。古槐晚于建筑塔的年代还有重要的一条佐证就是,古时候建筑高大建筑物,是堆土搭台而建,由工匠从土台上沿着斜坡拾级而上,按梁村塔高37.5米计算,土台围塔的半径也应在50米以上,而现在的古槐与古塔只有约10米的距离,修建十三级塔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槐树在土下深埋三年,还时常要承受工匠运料的重压,能幸存下来吗?这样看来先有塔后有槐之说似乎更为合理。
槐树究竟晚于塔多长时间,这很难确切地判断出来,那是不是可以将槐树称之为宋槐呢?郑宽亭认为“唐槐”更为确切。他介绍,“唐槐宋塔”一词源于清·光绪时期的《高唐州志》,而民国年间撰写《高唐县志稿》的人员经研究后发现,“唐槐宋塔”有纰漏之处,遂将“宋塔”纠正为“唐塔”,并将槐定为“唐槐”,原因是根据槐树洞内生长的一种叫槐瘿(俗成槐胆)的东西推断,树龄应在千年以上,这样看来,槐树为宋时栽植显为不妥。
关于“塔”、“槐”的姓氏至今尚无最后定论。其实,不管塔、槐姓唐还是姓宋,都不会影响古塔古槐的光辉,它们同样使我们感受到久远、厚重的历史意蕴,我们同样为华夏的古老文明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