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居主人吧 关注:25贴子:1,042
  • 0回复贴,共1

[转帖】学诗窍门~(梅翁老师讲义珍藏)3-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诗窍门~(梅翁老师讲义珍藏)3-4 
三、建立综合性独特的知识结构--博览群书
要形成一个独特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对于获取人生的各种能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现代科学文化越来越丰富多彩,以至于人们必须分成各种专业、各种行业。但是,事实上,如同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一样,各门类知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把相互联系的只是门类结合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事情做好。
比如学习填词,光知道词要按照词谱填写是不够的,还应当知道,词这种诗体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其它诗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此,就要对中国诗歌发生发展的历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另外,词是乐曲的歌词,因而是有宫调的,那么,宫调和现代音乐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音乐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当我们知道了八十四宫调以后,就需要对他们同现代音乐的二十四大小调是什么关系,就需要了解五度相生律与十二平均律的联系和区别,是,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声学知识来支撑了,又要补充这些本来似乎与诗歌无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再比如,学旧体诗词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新旧声韵的问题。有的人坚持用《平水韵》,有的人主张用新韵。于是,就需要了解,韵到底是怎么回事?韵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外国的诗歌是不是也用韵?民歌是不是也用韵?如何真正体现韵在诗歌中的作用?
当我学习了《音韵学》、《语言学》、《语音学》的知识以后,就会发现,原来语音是一个在历史上始终处于不断地、缓慢地变化之中,《平水韵》不过是这个历史链条中的一个点。当我们知道了,如果按照平水韵的全部发音,实际上传统诗词成了不可读的东西,因为平水韵基于36声母、311个韵类、47个韵系,这些和现代汉语的语音完全是两回事,没有人能够熟练地掌握它们到可以流利朗诵的程度。于是我们有要思考,当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其实是指诗词界这个小圈子而言,如果放在全国人口中来考察,连万分之一都不到)还要坚持使用它?这就涉及到哲学、社会学、诗学、词学传统等等方面的问题,又需要去学习,才能知其所以然。
再比如,我们要学作诗,就必须读古代经典著作。这就涉及到古代的文化:人的姓名称谓,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比方说要知道李白的称谓,就要了解他字太白,因为他出生时恰好其母梦见金星,金星又叫太白金星,长庚星,所以人们要叫他李长庚,他长在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所以又叫李青莲,李白排行十二(古时候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兄弟一起排行),所以又叫李十二白,或者李十二,李白曾经被孟浩然称赞为谪仙人,所以又被称谓谪仙,因为他生前就诗名极大、死后人称李杜,无人可比,又叫他诗仙,李白曾经做过唐明皇的翰林,所以又叫李翰林。看看,仅仅人的称谓,就有这么多说法,不懂这些尝试,是不会读懂古代文献的。
再如,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他们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有关概念的辞藻,有些算是用典,有些则只是算作常识。比如天文上的二十八星宿名称、北斗星座各星的名称,地理上的“九州”感念。还有地名的变化。如南京,历史上叫过秣陵、建业、石城、江宁、金陵、应天府、天京等等,已经中的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六爻、七曜、八卦、六十四卦等等,先秦历史典籍中的重要故事等等,都会在诗歌作品中频繁出现。再如历代的官制职务名称体系等等也对理解作品有很大关系。还有,词曲学中经常遇到的六律六吕、无射、夷则、蕤宾、姑洗等等名词,都需要了解。
除了这些直接与诗歌有关系的知识外,还有哲学、历史、经济、绘画、舞蹈、戏剧等等知识,都需要有所了解。
了解了这些零散的知识还不够,还要经常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使他们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互为补充互为支持的知识结构。这个结构有多大、多博、多精、多深,将决定你能够驾驭怎样的题材、主题挖掘多深、思想感情表现多感人,艺术造诣达到何种境界。



1楼2009-04-23 14: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