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间兴起一股“修谱热”。
武汉有市民从网上找到专业修家谱的公司,花费120万巨资,修成家谱,其中录入本组30代成员、多达2万人的名录,而与传统家谱主要记录家庭成员姓名、生殁时间、葬地、嫁娶等信息不同,现代家谱则会根据家族发展脉络,提炼出家风家训。
古代士族阶层重视家谱,许多大家族家谱撰写,流传千年而不绝。
在古代,作为专门的学问,家谱研究被成为“谱牒学”。然历经古时离乱,以及近世的各种政治运动,成千上万家谱消亡。因此,今天要重新溯源血统,如何保证这种历史追溯的真确性,并非易事。
其次,如何修谱,又涉及到诸多历史和文化观念之争。旧家谱传统遇到的时代新问题,沉浸于目前这股“修谱热”中的人们,不可不考虑。
比方说,我最近跟一位朋友聊天,她说她认识一位妇联干部再婚,丈夫也是一位干部。正值丈夫的家族修家谱,当官的丈夫当然会名列其中。麻烦出在丈夫名号之下,紧跟着写的是前妻的名字,头衔是“妻”,而这位妇联干部的名字,被排在了“妻”之后,所赐头衔为“妾”。
这可把她给气坏了,跟丈夫抗议道:你一个共产党的干部,还纳妾呢!她丈夫也很委屈,说:这不是我干的,是老家的那些人干的,我有啥办法?
朋友笑说,这些族人也是,偏要给致力男女平等的妇联干部安上“妾”的名号,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可就这样,女人的名字出现在家谱上,按照传统修谱惯例,也属凤毛麟角。不独华人文化圈,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武汉有市民从网上找到专业修家谱的公司,花费120万巨资,修成家谱,其中录入本组30代成员、多达2万人的名录,而与传统家谱主要记录家庭成员姓名、生殁时间、葬地、嫁娶等信息不同,现代家谱则会根据家族发展脉络,提炼出家风家训。
古代士族阶层重视家谱,许多大家族家谱撰写,流传千年而不绝。
在古代,作为专门的学问,家谱研究被成为“谱牒学”。然历经古时离乱,以及近世的各种政治运动,成千上万家谱消亡。因此,今天要重新溯源血统,如何保证这种历史追溯的真确性,并非易事。
其次,如何修谱,又涉及到诸多历史和文化观念之争。旧家谱传统遇到的时代新问题,沉浸于目前这股“修谱热”中的人们,不可不考虑。
比方说,我最近跟一位朋友聊天,她说她认识一位妇联干部再婚,丈夫也是一位干部。正值丈夫的家族修家谱,当官的丈夫当然会名列其中。麻烦出在丈夫名号之下,紧跟着写的是前妻的名字,头衔是“妻”,而这位妇联干部的名字,被排在了“妻”之后,所赐头衔为“妾”。
这可把她给气坏了,跟丈夫抗议道:你一个共产党的干部,还纳妾呢!她丈夫也很委屈,说:这不是我干的,是老家的那些人干的,我有啥办法?
朋友笑说,这些族人也是,偏要给致力男女平等的妇联干部安上“妾”的名号,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可就这样,女人的名字出现在家谱上,按照传统修谱惯例,也属凤毛麟角。不独华人文化圈,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