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存的世界,收入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收入的分析至关重要。我们在这里对收入进行了层次划分,分为低收入水平、中等收入水平和高收入水平。
第一层次:低收入水平(月均收入﹤4493.5元)。
去年中国的人均GDP是4493.5元,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就属于低收入层次,在这个层次里,或是劳动创造的成果达不到社会的平均水平,或者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按照BBC与社会学家的研究数据,年收入低于6万(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人群,占了47%,如果这个数据准确并以此推算,目前中低收入水平人群(月均收入﹤4493.5元)数量占比应该在40%左右。低收入水平人群主要是比较贫困的乡村居民或城镇居民,高中或以下学历,劳动力为主。此外在这个层次里收入稍高的是中小城市居民,高中或大专学历、普通工人或低端服务业工作者。
第一层次人群消费中占比最高的是生活必需品以及住房等。这部分人群,有些会成为社会保障的夹心层。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全国各地区月最低工资第一档中上海最高2190元,青海最低1270元。如果收入高于这个水平,那么很可能成为社会保障的夹心层。
低收入并非人之所愿,没有一个人想过穷困潦倒的生活,造成他们低收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1、自然原因:中国的地域格局分化非常明显,每个地方所能获得的人脉资源、教育资源、就业资源不同,造成部分地区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2、市场经济下竞争太残酷,科技进步降低了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或者收入无法提高。
3、技能较为薄弱,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进入社会的敲门砖。
4、自己不努力,在社会竞争中自甘堕落,成为新一代的啃老族。
5、高房价、高物价吞噬了部分人收入来源,拉大了有房和无房人群之间的距离。
2017年GDP增长是6.9%,第一层次的人群如果想要摆脱低收入水平,那么未来的年收入增长需要超过6.9%,否则差距会与别人越拉越大。
第二层次:中等收入水平(4493.5元﹤月均收入﹤9360.5元)。
去年中国的月人均GDP是4493.5元,月人均M2是9360.5元,如果收入介于两者之间,那么就属于中等收入水平。这个群体一般是受过高等教育、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个体户、有一定积累的大城市居民、普通工薪族、技术工人等。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所处的生活条件就比较尴尬,如果是在一线城市好的可以有少量积攒,差的勉强够维持个人生计。在这里买一套300万的房子,首付3成,每月需要还款1.3万,单纯依靠个人收入是根本无法企及的。如果是在中小城市,这里的物价、房价、教育费用等均比大城市要低,这样的收入水平尚能够接受。在中等收入群体里,多数人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去年最高工资的地区是北京6909元,其次是上海、杭州分别是6378元和5389元。
第三层次:高收入水平(月收入﹥9360.5元)。
截止去年底,中国人均钞票总量是9360.5元,如果达到这个水平,就追上了印钞的速度,属于高收入层次。这个阶层的人群主要是国企、名牌大学毕业生、小企业主、民营企业家、银行家、娱乐圈明星,大部分集中于北上广深等富裕城市。这部分人群当中,收入越高,越会追求自己的品质生活,生活支出除了少量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外,收入一般用于投资、旅游、运动健身、珍贵品收藏等,享受品质生活。经济学当中有一个恩格尔曲线,大概含意是一般情况下,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高,对国家经济越有利,比如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降低他们在生活必需品当中的收入占比,从而有足够的钱去消费其他产品。但是另一方面,对另一部分人群来说,收入的提高未必能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比如对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收入水平已经大大超出了家庭支出,收入的提高对消费的促进已经弱化了,甚至无效了。
因此,未来应该提高中等收入水平人群的比例,降低低收入水平和高收入人群比例,对低收入水平人群加以扶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对高收入人群应适当提高他们所得税比率,形成更好的社会分配机制,让社会更公平,同时也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也就能大概理解阶梯个人所得税各个档次的内在含义了:低收入者不征税,中等收入者少征税,高收入者多征税。
第一层次:低收入水平(月均收入﹤4493.5元)。
去年中国的人均GDP是4493.5元,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就属于低收入层次,在这个层次里,或是劳动创造的成果达不到社会的平均水平,或者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按照BBC与社会学家的研究数据,年收入低于6万(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人群,占了47%,如果这个数据准确并以此推算,目前中低收入水平人群(月均收入﹤4493.5元)数量占比应该在40%左右。低收入水平人群主要是比较贫困的乡村居民或城镇居民,高中或以下学历,劳动力为主。此外在这个层次里收入稍高的是中小城市居民,高中或大专学历、普通工人或低端服务业工作者。
第一层次人群消费中占比最高的是生活必需品以及住房等。这部分人群,有些会成为社会保障的夹心层。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全国各地区月最低工资第一档中上海最高2190元,青海最低1270元。如果收入高于这个水平,那么很可能成为社会保障的夹心层。
低收入并非人之所愿,没有一个人想过穷困潦倒的生活,造成他们低收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1、自然原因:中国的地域格局分化非常明显,每个地方所能获得的人脉资源、教育资源、就业资源不同,造成部分地区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2、市场经济下竞争太残酷,科技进步降低了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或者收入无法提高。
3、技能较为薄弱,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进入社会的敲门砖。
4、自己不努力,在社会竞争中自甘堕落,成为新一代的啃老族。
5、高房价、高物价吞噬了部分人收入来源,拉大了有房和无房人群之间的距离。
2017年GDP增长是6.9%,第一层次的人群如果想要摆脱低收入水平,那么未来的年收入增长需要超过6.9%,否则差距会与别人越拉越大。
第二层次:中等收入水平(4493.5元﹤月均收入﹤9360.5元)。
去年中国的月人均GDP是4493.5元,月人均M2是9360.5元,如果收入介于两者之间,那么就属于中等收入水平。这个群体一般是受过高等教育、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个体户、有一定积累的大城市居民、普通工薪族、技术工人等。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所处的生活条件就比较尴尬,如果是在一线城市好的可以有少量积攒,差的勉强够维持个人生计。在这里买一套300万的房子,首付3成,每月需要还款1.3万,单纯依靠个人收入是根本无法企及的。如果是在中小城市,这里的物价、房价、教育费用等均比大城市要低,这样的收入水平尚能够接受。在中等收入群体里,多数人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去年最高工资的地区是北京6909元,其次是上海、杭州分别是6378元和5389元。
第三层次:高收入水平(月收入﹥9360.5元)。
截止去年底,中国人均钞票总量是9360.5元,如果达到这个水平,就追上了印钞的速度,属于高收入层次。这个阶层的人群主要是国企、名牌大学毕业生、小企业主、民营企业家、银行家、娱乐圈明星,大部分集中于北上广深等富裕城市。这部分人群当中,收入越高,越会追求自己的品质生活,生活支出除了少量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外,收入一般用于投资、旅游、运动健身、珍贵品收藏等,享受品质生活。经济学当中有一个恩格尔曲线,大概含意是一般情况下,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高,对国家经济越有利,比如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降低他们在生活必需品当中的收入占比,从而有足够的钱去消费其他产品。但是另一方面,对另一部分人群来说,收入的提高未必能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比如对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收入水平已经大大超出了家庭支出,收入的提高对消费的促进已经弱化了,甚至无效了。
因此,未来应该提高中等收入水平人群的比例,降低低收入水平和高收入人群比例,对低收入水平人群加以扶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对高收入人群应适当提高他们所得税比率,形成更好的社会分配机制,让社会更公平,同时也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也就能大概理解阶梯个人所得税各个档次的内在含义了:低收入者不征税,中等收入者少征税,高收入者多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