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节
正日过后是月望,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
不似城中人人喜庆欢腾,赵云此刻正在府上烦恼,对着散满案桌的纸和木藤长吁短叹。
刀枪弓剑都能舞出花来的勇将军,如今却被小小的纸灯为难至此,赵云自己也不禁苦笑。
眼看着纠缠无用,他干脆起身去,到大街上看灯凑凑热闹也好。
这么想着,赵云正要去取外袍,就听看守门院的老大哥边笑说边走进屋来,身后还跟着个身长玉立、披一件青色大氅、手执鹅羽扇的俊逸男子。
正是诸葛亮。
赵云忙迎上前去行礼。
老大哥笑道:“先生特地来寻将军,想是相约好的,老汉这便不打扰两位大人了,告退,告退~”
赵云连忙叫住他,吩咐道:“清伯,今日上元节,我与军师都在这里,你也回家去吧,和家人好好过个节。”
清伯这小半年来一直在赵云府上打理,素知赵云为人,也不推辞,和二位道了谢,又说了些吉祥话,便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看的诸葛亮忍不住笑,手中羽扇闲闲地摇着。
赵云一边把人请进屋,一边道:“这么冷的天,军师怎么还用扇子?”
诸葛亮笑道:“这许多年来,习惯了。”
他看上去心情很好,脸颊被冷风吹的红红的,眉眼弯弯,比平时一本正经淡泊的样子可爱多了。赵云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心中的郁闷也散的差不多了。
诸葛亮左右看了看,问道:“子龙家中似乎没有别人了?”
赵云摇摇头,道:“一年一次上元佳节,都教他们回家去团圆了。”
诸葛亮眼中更添几分欣赏,道:“子龙家在常山,却是难得团圆。”
赵云还是摇头,笑道:“哥哥走的早,嫂子带着侄儿回娘家去了,我也放心。在这里,和弟兄们一起过节,也是团圆了。何况……”
话到此处便停了,“何况”两字更是轻的几乎听不见。诸葛亮疑惑地转过头。赵云却似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只是那浅浅笑容之中多了些局促。
既然他不说,诸葛亮也不问,左看看右看看,转身便看见那一案桌的凌乱。他几步走到案前,俯身细看,复抬头问道:“子龙是在做灯?”
见他笑的狡黠,话里带丝调笑,赵云终于红了脸,挠挠头不好意思道:“我……手上笨拙,做不成,让军师见笑了。”
诸葛亮沉吟片刻,眼中忽地亮起来,拉了赵云的手腕兴奋道:“亮有一法,不知成或不成,正好试试。”
赵云被诸葛亮说的云里雾里,看他兴致勃勃的样子,已经脱了大氅开始在摆弄案上的物件。屋里有些昏暗,,本是赵云为了节省灯油特意而为,他忙去将灯挑亮了些。
不出半个时辰,一盏小小的灯就做好了。是以削薄的藤条编作框架,四周以及顶上用白纸包好糊住,下方藤条交叉的地方固定了一块涂了油的软蜡。
赵云将灯小心拿在手里,边端详边赞叹道:“军师巧思巧手,云佩服至极。”
诸葛亮笑笑不答话,手撑了头只是看着赵云,一双明眸被灯烛映得柔和。
赵云转过头正要说话,就与那双眼睛撞上了,将出口的字儿又打着滚回到了肚子里。
诸葛亮轻咳了一声,起身将大氅穿了,把羽扇拿在手中,道:“子龙不如就再帮亮一个忙,与亮一道将这灯放了?”
院中静谧,月光揉着夜,将白色的雪映得更白。
片刻之后纸灯下的软蜡被燃起,暖暖的火光透过白纸,又把白雪照的暖了,人也变得暖暖的。
在齐人高的地方摇曳了一会,纸灯终究还是晃晃悠悠跌在地上,火将雪融化出了一小滩水,然后熄灭了。
诸葛亮轻出一口气,摇摇头,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心疼
。
赵云将灯拾起,一脸的惋惜。
诸葛亮笑着搂过赵云的肩,道:“好啦,世上哪有不坏的灯?走吧,莫管它了,我们到街上赏花灯,岂不更好。”
赵云应了声,跟着就往外走,没走两步,又忽的拿着纸灯回了屋,然后屋里一黑,又拿着两件大氅出来了,自己未着,先把那件青的给诸葛亮披了,还仔细地将衣角理了理,然后自己才披上。
诸葛亮被他一来一回弄得有些懵,但很快就回过神来。此刻无风,大氅更暖,那温度烘得他从指尖热到心底。
城中喧闹,从街头至街尾处处是喜气洋洋的百姓。
孩童欢笑打闹唱着歌谣,年轻男女约在灯下脉脉有情。
欢声笑语,融融和气。
赵云和诸葛亮并肩走在人群中,观沿路彩灯,灯映夜空亮如白昼,时不时玩笑两句。一路走到河边桥头的老树下,只见枝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大灯笼,还绑着大红布条,相互映衬,直教人欢喜非常。树下有一个小摊,是用木板搭在两张矮凳上做的台子,台子后面坐了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家,红光满面,身后用竹竿支了一条大红布,布上写了个大大的「缘」字。
原来是个卜卦占缘的去处。两人相视一笑,齐步走去。
诸葛亮首先行了一礼,笑问:“请问老伯,此处求的是什么缘?”
老者笑呵呵地抬头,把两人细细打量了一遍,遂知一个是卧龙降世,一个是将星下凡,捻须笑呵呵道:“老汉这里,可求姻缘,可求财缘,可求功名,可求平安。”
“求平安。”
“平安。”
竟是异口同声。诸葛亮微讶,转过头去,见赵云亦惊讶地望着自己。下一刻,两人皆笑起来,圆月彩灯红绸下。
老者将手中的几条竹片左摆右摆,又是点头又是摇头,拿出签筒摇了摇,先后掉出两支签来。他拿着签定神沉思了片刻,又拿出两片五寸见方、用红绳串了的竹简,提笔写了些什么,然后分别递给了两人。
他笑道:“两位求的都是平安,可老汉看出,有一人的心里,更想求的是另一件事。”
诸葛亮握着竹简,拇指摩挲着打磨光滑的边缘,眼神似有些飘忽。
赵云见他走神,忙想老者道了谢,付了钱币,拉着人的手臂正要离开。老者朗声又说了句:“有缘有分,须好好珍惜啊!”
诸葛亮飘飘忽忽跟着赵云走到石桥上。桥下水面漂着一只只或红或紫的精巧的河灯,隐隐约约能看见有些灯上写了字。
缘分须珍惜。
诸葛亮将这句话在舌尖上反复念了许多次,终于回过神来。他惊讶于刚刚那位老人家,毕竟此事一直深埋心底,猛地被揭出来,心里着实有些慌乱。
赵云知诸葛亮为何失神,但他也不想打断他的沉思。他轻轻倚在桥边,将手上竹简翻了个面。
竹简上只有四个字:
心诚则灵。
他立誓要护他周全,是否算得心诚?
赵云嘴角微微上翘,将竹简收好,转过头去,发现诸葛亮已然回神,摇着扇,神色平静看不出端倪。
他轻声道:“如何?”
诸葛亮向前一步,也学他那般倚在桥边,低头去看桥下河灯绚烂,也不说话,只是把竹简攥的更紧了。
赵云不善与人开解内心,何况他自己也已经一肚子无奈何的事放不下,而今突如其来的状况也让他措手不及。细细思索片刻,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指节有些发白的修长的手。
有些凉。
他捉的紧了些,几乎把那人整只手都包住了。
诸葛亮看了看赵云,又看了看自己被他捉住的手脸上仍是波澜不惊,心中却更加忙乱。
情未至极,意已深深。
赵云往他那边又挨了挨,脸颊微烫,犹犹豫豫地,不知该说还是不说。
烂漫桥下花灯照夜,映红桥上璧人一双。
乱世相逢,是缘分。
同心同德,是缘分。
默契自来,是缘分。
情至意深,亦是缘分。
诸葛亮将竹简从手中抽出,放回袖中,手掌一翻,便与另一人十指相扣。
「完」
正日过后是月望,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
不似城中人人喜庆欢腾,赵云此刻正在府上烦恼,对着散满案桌的纸和木藤长吁短叹。
刀枪弓剑都能舞出花来的勇将军,如今却被小小的纸灯为难至此,赵云自己也不禁苦笑。
眼看着纠缠无用,他干脆起身去,到大街上看灯凑凑热闹也好。
这么想着,赵云正要去取外袍,就听看守门院的老大哥边笑说边走进屋来,身后还跟着个身长玉立、披一件青色大氅、手执鹅羽扇的俊逸男子。
正是诸葛亮。
赵云忙迎上前去行礼。
老大哥笑道:“先生特地来寻将军,想是相约好的,老汉这便不打扰两位大人了,告退,告退~”
赵云连忙叫住他,吩咐道:“清伯,今日上元节,我与军师都在这里,你也回家去吧,和家人好好过个节。”
清伯这小半年来一直在赵云府上打理,素知赵云为人,也不推辞,和二位道了谢,又说了些吉祥话,便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看的诸葛亮忍不住笑,手中羽扇闲闲地摇着。
赵云一边把人请进屋,一边道:“这么冷的天,军师怎么还用扇子?”
诸葛亮笑道:“这许多年来,习惯了。”
他看上去心情很好,脸颊被冷风吹的红红的,眉眼弯弯,比平时一本正经淡泊的样子可爱多了。赵云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心中的郁闷也散的差不多了。
诸葛亮左右看了看,问道:“子龙家中似乎没有别人了?”
赵云摇摇头,道:“一年一次上元佳节,都教他们回家去团圆了。”
诸葛亮眼中更添几分欣赏,道:“子龙家在常山,却是难得团圆。”
赵云还是摇头,笑道:“哥哥走的早,嫂子带着侄儿回娘家去了,我也放心。在这里,和弟兄们一起过节,也是团圆了。何况……”
话到此处便停了,“何况”两字更是轻的几乎听不见。诸葛亮疑惑地转过头。赵云却似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只是那浅浅笑容之中多了些局促。
既然他不说,诸葛亮也不问,左看看右看看,转身便看见那一案桌的凌乱。他几步走到案前,俯身细看,复抬头问道:“子龙是在做灯?”
见他笑的狡黠,话里带丝调笑,赵云终于红了脸,挠挠头不好意思道:“我……手上笨拙,做不成,让军师见笑了。”
诸葛亮沉吟片刻,眼中忽地亮起来,拉了赵云的手腕兴奋道:“亮有一法,不知成或不成,正好试试。”
赵云被诸葛亮说的云里雾里,看他兴致勃勃的样子,已经脱了大氅开始在摆弄案上的物件。屋里有些昏暗,,本是赵云为了节省灯油特意而为,他忙去将灯挑亮了些。
不出半个时辰,一盏小小的灯就做好了。是以削薄的藤条编作框架,四周以及顶上用白纸包好糊住,下方藤条交叉的地方固定了一块涂了油的软蜡。
赵云将灯小心拿在手里,边端详边赞叹道:“军师巧思巧手,云佩服至极。”
诸葛亮笑笑不答话,手撑了头只是看着赵云,一双明眸被灯烛映得柔和。
赵云转过头正要说话,就与那双眼睛撞上了,将出口的字儿又打着滚回到了肚子里。
诸葛亮轻咳了一声,起身将大氅穿了,把羽扇拿在手中,道:“子龙不如就再帮亮一个忙,与亮一道将这灯放了?”
院中静谧,月光揉着夜,将白色的雪映得更白。
片刻之后纸灯下的软蜡被燃起,暖暖的火光透过白纸,又把白雪照的暖了,人也变得暖暖的。
在齐人高的地方摇曳了一会,纸灯终究还是晃晃悠悠跌在地上,火将雪融化出了一小滩水,然后熄灭了。
诸葛亮轻出一口气,摇摇头,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心疼
。
赵云将灯拾起,一脸的惋惜。
诸葛亮笑着搂过赵云的肩,道:“好啦,世上哪有不坏的灯?走吧,莫管它了,我们到街上赏花灯,岂不更好。”
赵云应了声,跟着就往外走,没走两步,又忽的拿着纸灯回了屋,然后屋里一黑,又拿着两件大氅出来了,自己未着,先把那件青的给诸葛亮披了,还仔细地将衣角理了理,然后自己才披上。
诸葛亮被他一来一回弄得有些懵,但很快就回过神来。此刻无风,大氅更暖,那温度烘得他从指尖热到心底。
城中喧闹,从街头至街尾处处是喜气洋洋的百姓。
孩童欢笑打闹唱着歌谣,年轻男女约在灯下脉脉有情。
欢声笑语,融融和气。
赵云和诸葛亮并肩走在人群中,观沿路彩灯,灯映夜空亮如白昼,时不时玩笑两句。一路走到河边桥头的老树下,只见枝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大灯笼,还绑着大红布条,相互映衬,直教人欢喜非常。树下有一个小摊,是用木板搭在两张矮凳上做的台子,台子后面坐了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家,红光满面,身后用竹竿支了一条大红布,布上写了个大大的「缘」字。
原来是个卜卦占缘的去处。两人相视一笑,齐步走去。
诸葛亮首先行了一礼,笑问:“请问老伯,此处求的是什么缘?”
老者笑呵呵地抬头,把两人细细打量了一遍,遂知一个是卧龙降世,一个是将星下凡,捻须笑呵呵道:“老汉这里,可求姻缘,可求财缘,可求功名,可求平安。”
“求平安。”
“平安。”
竟是异口同声。诸葛亮微讶,转过头去,见赵云亦惊讶地望着自己。下一刻,两人皆笑起来,圆月彩灯红绸下。
老者将手中的几条竹片左摆右摆,又是点头又是摇头,拿出签筒摇了摇,先后掉出两支签来。他拿着签定神沉思了片刻,又拿出两片五寸见方、用红绳串了的竹简,提笔写了些什么,然后分别递给了两人。
他笑道:“两位求的都是平安,可老汉看出,有一人的心里,更想求的是另一件事。”
诸葛亮握着竹简,拇指摩挲着打磨光滑的边缘,眼神似有些飘忽。
赵云见他走神,忙想老者道了谢,付了钱币,拉着人的手臂正要离开。老者朗声又说了句:“有缘有分,须好好珍惜啊!”
诸葛亮飘飘忽忽跟着赵云走到石桥上。桥下水面漂着一只只或红或紫的精巧的河灯,隐隐约约能看见有些灯上写了字。
缘分须珍惜。
诸葛亮将这句话在舌尖上反复念了许多次,终于回过神来。他惊讶于刚刚那位老人家,毕竟此事一直深埋心底,猛地被揭出来,心里着实有些慌乱。
赵云知诸葛亮为何失神,但他也不想打断他的沉思。他轻轻倚在桥边,将手上竹简翻了个面。
竹简上只有四个字:
心诚则灵。
他立誓要护他周全,是否算得心诚?
赵云嘴角微微上翘,将竹简收好,转过头去,发现诸葛亮已然回神,摇着扇,神色平静看不出端倪。
他轻声道:“如何?”
诸葛亮向前一步,也学他那般倚在桥边,低头去看桥下河灯绚烂,也不说话,只是把竹简攥的更紧了。
赵云不善与人开解内心,何况他自己也已经一肚子无奈何的事放不下,而今突如其来的状况也让他措手不及。细细思索片刻,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指节有些发白的修长的手。
有些凉。
他捉的紧了些,几乎把那人整只手都包住了。
诸葛亮看了看赵云,又看了看自己被他捉住的手脸上仍是波澜不惊,心中却更加忙乱。
情未至极,意已深深。
赵云往他那边又挨了挨,脸颊微烫,犹犹豫豫地,不知该说还是不说。
烂漫桥下花灯照夜,映红桥上璧人一双。
乱世相逢,是缘分。
同心同德,是缘分。
默契自来,是缘分。
情至意深,亦是缘分。
诸葛亮将竹简从手中抽出,放回袖中,手掌一翻,便与另一人十指相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