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士
千载以来,中土物华昌茂,士子俊彦, 璨若群星, 冠盖琦丽, 雄姿英发, 宏文瑰丽 , 灿若披锦。 超然而卓绝于世者, 虽星辰不可胜数也; 飘移而不滞于物者, 虽流川而不可形其状也 ; 凭空而不累于身者,虽飙风而不可以纪其踪也。
然则今之世也,士林凋敝, 翰苑落寞,夷风蛮俗日以侵袭。国人或困于耳目声色之欲,或惑于蝇头蛛迹之利,或乱于离经叛道 之说。人争以不贤不肖为尚,以鸡鸣狗盗为伍 ,以媸浊厉毒为美,以凤翔兰馨为丑。呜呼,君不见, 天衢之上, 香车宝马纷如云, 高门之中, 羯鼓卜夜宴群宾 , 廛闾之间, 皇华靡靡杨柳春。
顾其人也,则心昏昏,目眩眩,行乖戾,态娇痴, 虽魑魅魍魉不可摹其状 ,虽五陵少年不可比其肩,虽秦淮风月不可争其先也。
悲矣,国人不习纸墨久矣,华堂不闻韶钧久矣,士子不闻书愤久矣,文脉危矣, 气韵殆矣。
千古以来, 日月变幻,道行之而后成, 物名之而后然。 愚而能自智者,心惑而能自正者,浪浊而能自清者,自始未曾有也。 成人而后成己,故值此昏昧袭明之际, 余记其感而为兹文。
盖士者也,国之巨擘也,古之称为国士是也。士者,自上古而来,秉气而生,与世共存。其行也,则存一志, 天行健而自强不息, 循贤者道,守圣人则。其怀也,则备伊吕之心, 屈谊之节,管葛之才, 或入于高庙, 或市于渔埠,或隐于南山;其性也,则守黑执弱,参同三玄,与时推移,一而持之。
何以知此?盖是世乃为万世之后,其士亦为先世之血脉流传矣, 自是世后,更有后世之士更续之焉。
然则余瞻顾周遭,良士多怨,言其虽有鼓瑟之意,而孟晰之乐不可复得矣;虽有流觞之情 ,而诸子之欢不可复得矣;虽有游山之行, 而芳兰幽谷不可复得矣。各惴惴焉,凄凄焉,战战焉; 或心乏体倦,或思虑困顿,或坐忘枯肠,呜呼,若先人昊天有知,必哀吾人之不幸,怒吾人之不争也。
然士子日以行道,岂可无情兮?去情无累,岂非离物丧心兮?身死道灭,岂人之初心兮?但凡有识之士, 当闻琴而起, 振衣而作, 执剑而行, 挽人心于未失,扭世风于未颠,扶大厦于未倾。
曩之扬言文章雕虫,曹言文章大事,陆言文赋天机,刘言文心雕龙。 盖秦歌汉赋唐诗宋文,无不切旨应节,荡涤人心; 嵇琴陶菊李剑屈兰,无不傲气凛然,任欲自然; 道墨儒法诸子百家,无不发智集粹, 索微人性。故华夏之文,在用不在减,在增不在灭。华夏之风,在弘不在绝,在盈不在缺。
近世之国学热由来久矣,闻之高亢嘹亮,实已误入歧途而不自知,竟取其末节而弃其根本。
彼或以道艺技赛以博取浮名, 独不知学问在幽山深谷处; 或以开班设院以习背经文,独不知四书之外更有百家之书; 或以奇丽服饰招摇过市,独不知腹有诗书气方华 ;或以淫画俗曲纵情声色,独不知阳春白雪梅花三弄; 或以虚无架空编史造剧, 独不知五千年之荣辱血泪;或以琐事小节轻薄古人,独不知北冥穷发魏晋风骨盛唐任侠 。凡此种种, 多矣,其皆以一外人之心审视本国之文化,以一屠夫利刃解云龙之体,以蒲草之末接桂兰之枝。 其中情也,则怯怯焉,缺缺焉, 昏昏焉 ,因其无求之于内,但求之于外,故不可成其德,不可窥其术。
又譬之如一怯水者,临于国学之海,无舟楫可渡,乃望而生叹,凭空臆想。其状也, 或手足无措, 或忸怩作状,或瞠目发狂,虽作临水之姿 ,而无涉水之实,其稍远者亦仅沾雾气而已,其于传承国学也,无一是益,更遗害无穷,令旁观者以为水至深无可涉也,海至阔不可浮也。
所谓国学,余以为, 修文必先正心,当先对古之圣贤之学问存乎虚心和敬意,视之为立身之本,立国之本,系乎一国一族之运命。 其途径无他,必得溯其源,重其史,发其人性天道根本,去其百家之说藩篱,使河川泽流尽归于鸿蒙之海,其势浩荡激越而不可测度之,乃可驾舟泛海,逐波逍遥, 羽飞长天。
余以为:
以断章取义入书院蒙馆,慎之,真士,当知学识渊源不可怠也;
以今文简字入诗文诸体,慎之,真士,当知文言繁体不可废也;
以通俗新声吟诗作曲赋,慎之,真士,当知平上去入不可忘绝也;
以网语造词入文章著述,慎之,真士,当知汉语雅正典丽不可改也;
因荆棘迷雾而举步徘徊,慎之,真士,当知[url]http://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url];
因得失毁誉而入歧途邪门,慎之,真士,当知初心发愿不可移也。
道曰,行宜无门无毒,居无可奈何之地,自然而然耳。然老子又曰,剑,凶器,时则运之,不得已耳。有所不为而有所为,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亦本其自然之心矣, 自然之心,率性而为,从心所欲。
道,和其光,同其尘,安于朗月清风,亦游于虎视狼嗷。国之四民,不可无士,今世之士,当警而勉之。
是文亦非大音也,实蚊吟也; 亦非有大勇也, 实怯弱也, 非有所为也,实螳臂拒车也。愚以为临琴扬手而待子期之伦。
千载以来,中土物华昌茂,士子俊彦, 璨若群星, 冠盖琦丽, 雄姿英发, 宏文瑰丽 , 灿若披锦。 超然而卓绝于世者, 虽星辰不可胜数也; 飘移而不滞于物者, 虽流川而不可形其状也 ; 凭空而不累于身者,虽飙风而不可以纪其踪也。
然则今之世也,士林凋敝, 翰苑落寞,夷风蛮俗日以侵袭。国人或困于耳目声色之欲,或惑于蝇头蛛迹之利,或乱于离经叛道 之说。人争以不贤不肖为尚,以鸡鸣狗盗为伍 ,以媸浊厉毒为美,以凤翔兰馨为丑。呜呼,君不见, 天衢之上, 香车宝马纷如云, 高门之中, 羯鼓卜夜宴群宾 , 廛闾之间, 皇华靡靡杨柳春。
顾其人也,则心昏昏,目眩眩,行乖戾,态娇痴, 虽魑魅魍魉不可摹其状 ,虽五陵少年不可比其肩,虽秦淮风月不可争其先也。
悲矣,国人不习纸墨久矣,华堂不闻韶钧久矣,士子不闻书愤久矣,文脉危矣, 气韵殆矣。
千古以来, 日月变幻,道行之而后成, 物名之而后然。 愚而能自智者,心惑而能自正者,浪浊而能自清者,自始未曾有也。 成人而后成己,故值此昏昧袭明之际, 余记其感而为兹文。
盖士者也,国之巨擘也,古之称为国士是也。士者,自上古而来,秉气而生,与世共存。其行也,则存一志, 天行健而自强不息, 循贤者道,守圣人则。其怀也,则备伊吕之心, 屈谊之节,管葛之才, 或入于高庙, 或市于渔埠,或隐于南山;其性也,则守黑执弱,参同三玄,与时推移,一而持之。
何以知此?盖是世乃为万世之后,其士亦为先世之血脉流传矣, 自是世后,更有后世之士更续之焉。
然则余瞻顾周遭,良士多怨,言其虽有鼓瑟之意,而孟晰之乐不可复得矣;虽有流觞之情 ,而诸子之欢不可复得矣;虽有游山之行, 而芳兰幽谷不可复得矣。各惴惴焉,凄凄焉,战战焉; 或心乏体倦,或思虑困顿,或坐忘枯肠,呜呼,若先人昊天有知,必哀吾人之不幸,怒吾人之不争也。
然士子日以行道,岂可无情兮?去情无累,岂非离物丧心兮?身死道灭,岂人之初心兮?但凡有识之士, 当闻琴而起, 振衣而作, 执剑而行, 挽人心于未失,扭世风于未颠,扶大厦于未倾。
曩之扬言文章雕虫,曹言文章大事,陆言文赋天机,刘言文心雕龙。 盖秦歌汉赋唐诗宋文,无不切旨应节,荡涤人心; 嵇琴陶菊李剑屈兰,无不傲气凛然,任欲自然; 道墨儒法诸子百家,无不发智集粹, 索微人性。故华夏之文,在用不在减,在增不在灭。华夏之风,在弘不在绝,在盈不在缺。
近世之国学热由来久矣,闻之高亢嘹亮,实已误入歧途而不自知,竟取其末节而弃其根本。
彼或以道艺技赛以博取浮名, 独不知学问在幽山深谷处; 或以开班设院以习背经文,独不知四书之外更有百家之书; 或以奇丽服饰招摇过市,独不知腹有诗书气方华 ;或以淫画俗曲纵情声色,独不知阳春白雪梅花三弄; 或以虚无架空编史造剧, 独不知五千年之荣辱血泪;或以琐事小节轻薄古人,独不知北冥穷发魏晋风骨盛唐任侠 。凡此种种, 多矣,其皆以一外人之心审视本国之文化,以一屠夫利刃解云龙之体,以蒲草之末接桂兰之枝。 其中情也,则怯怯焉,缺缺焉, 昏昏焉 ,因其无求之于内,但求之于外,故不可成其德,不可窥其术。
又譬之如一怯水者,临于国学之海,无舟楫可渡,乃望而生叹,凭空臆想。其状也, 或手足无措, 或忸怩作状,或瞠目发狂,虽作临水之姿 ,而无涉水之实,其稍远者亦仅沾雾气而已,其于传承国学也,无一是益,更遗害无穷,令旁观者以为水至深无可涉也,海至阔不可浮也。
所谓国学,余以为, 修文必先正心,当先对古之圣贤之学问存乎虚心和敬意,视之为立身之本,立国之本,系乎一国一族之运命。 其途径无他,必得溯其源,重其史,发其人性天道根本,去其百家之说藩篱,使河川泽流尽归于鸿蒙之海,其势浩荡激越而不可测度之,乃可驾舟泛海,逐波逍遥, 羽飞长天。
余以为:
以断章取义入书院蒙馆,慎之,真士,当知学识渊源不可怠也;
以今文简字入诗文诸体,慎之,真士,当知文言繁体不可废也;
以通俗新声吟诗作曲赋,慎之,真士,当知平上去入不可忘绝也;
以网语造词入文章著述,慎之,真士,当知汉语雅正典丽不可改也;
因荆棘迷雾而举步徘徊,慎之,真士,当知[url]http://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url];
因得失毁誉而入歧途邪门,慎之,真士,当知初心发愿不可移也。
道曰,行宜无门无毒,居无可奈何之地,自然而然耳。然老子又曰,剑,凶器,时则运之,不得已耳。有所不为而有所为,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亦本其自然之心矣, 自然之心,率性而为,从心所欲。
道,和其光,同其尘,安于朗月清风,亦游于虎视狼嗷。国之四民,不可无士,今世之士,当警而勉之。
是文亦非大音也,实蚊吟也; 亦非有大勇也, 实怯弱也, 非有所为也,实螳臂拒车也。愚以为临琴扬手而待子期之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