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所用的字,全是文言文的字。字是全同的。但为何今人却读不懂古书呢?
原来,汉字在3000年演变中,形成了一字多义现象。一个字,往往有多种相似的义,甚至不同的义。不过,古书上的一字多义并不多,且常见于通假字。
初步研究,一字多义大多是恶劣白话文造成的。估计是汉字学家套用外语的词典模式,从而对汉字的字义作了曲解。
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可能来自于外译语。英国本身是一个混血民族,历史上有很多民族入侵英伦三岛。且英国文化又隶属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因此英语是一种复杂语,一词多义自然顺理成章了。
而我们汉语则完全不是这样。秦汉都是一字一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几乎都以一字一义模式而训的。后来历次古文运动则强化了这种模式。
今以“文”为例,略加证明。
.
《汉语词典》(有删节):
文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本义:花纹;纹理。
(可见,文的字义或本义,指纹。注:古汉语没有“符号”这个词,文=符号,下同)
.
2、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解字》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可见,“茵席雕文”的文训为花纹)
.
3、字,文字。
[character]
“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可见,这两句的“文”用不着译作“字,文字”,直接用“纹”(符号),训义即通。因此也不必有先秦文与秦字之辩)
.
4、文章。
[literary composition]
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可见,文=符号,则没必要将两句的“文”译作“文章”。显得多此一举)
.
5、美德,文德。
[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可见,此处的“文”,仍然是符号之义。意即圣人不用刀枪,不用监狱,用各种符号而民从之。若释作“美德,文德”就扯远了)
.
6、文才;才华。
[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可见,“文才;才华”是对“文采”的释义,而不是对“文”的训义。“文”在此仍指符号,喻字符画得很好美观,今人后人都爱看)
.
7、文献;经典;韵文。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可见,此处的“文”,不指文献,因为文献太多,不足凭。而指儒士用符号间的推理乱法,即纸上谈兵)
.
8、辞词句。
[writings;record]
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
(可见,此处的“文”仍为纹理。意即将最好看的纹理献于几前)
.
9、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可见,此处的“文”指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纹理,而非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
10、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可见,此处的“文”非指“字,文字”,因为文治、文事、文职并不仅写字,还会写其它的符号,如数学符号)
.
11、法令条文。
[article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可见,这里的“文”指符号间的联系。)
.
12、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
半文半白;文语。
(可见,此处的“文”指符号很古)
.
13、文教;礼节仪式。
[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可见,此处的“文”指语文、数学等各种符号。德,技术)
.
14、指表现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
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可见,此处的“文”指符号的表面性)
.
15、指鼓乐,泛指曲调 。
[music;tune]
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可见,此处的“文”强调乐曲符号,如谱、词等)
.
16、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论语》
(可见,此处的“文”,大意相当于符号专家,不仅仅善于“文,文字”,如数学)
.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
①“文”只需知道它的本义,即:文=符号(纹)。即能在各种语境融会贯通,不必在字典中列出很多义项,从而使汉语散乱。字典模式须与《说文解字》看齐。
②“文”的每个义项都配不同的英语单词。义相同而译不同,将会造成外译麻烦。很多外语晦涩难懂,估计源于此。
③白话文偏离了“字本义”的中华文脉,从而使汉语臃冗,并质量低劣。
原来,汉字在3000年演变中,形成了一字多义现象。一个字,往往有多种相似的义,甚至不同的义。不过,古书上的一字多义并不多,且常见于通假字。
初步研究,一字多义大多是恶劣白话文造成的。估计是汉字学家套用外语的词典模式,从而对汉字的字义作了曲解。
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可能来自于外译语。英国本身是一个混血民族,历史上有很多民族入侵英伦三岛。且英国文化又隶属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因此英语是一种复杂语,一词多义自然顺理成章了。
而我们汉语则完全不是这样。秦汉都是一字一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几乎都以一字一义模式而训的。后来历次古文运动则强化了这种模式。
今以“文”为例,略加证明。
.
《汉语词典》(有删节):
文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本义:花纹;纹理。
(可见,文的字义或本义,指纹。注:古汉语没有“符号”这个词,文=符号,下同)
.
2、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解字》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可见,“茵席雕文”的文训为花纹)
.
3、字,文字。
[character]
“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可见,这两句的“文”用不着译作“字,文字”,直接用“纹”(符号),训义即通。因此也不必有先秦文与秦字之辩)
.
4、文章。
[literary composition]
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可见,文=符号,则没必要将两句的“文”译作“文章”。显得多此一举)
.
5、美德,文德。
[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可见,此处的“文”,仍然是符号之义。意即圣人不用刀枪,不用监狱,用各种符号而民从之。若释作“美德,文德”就扯远了)
.
6、文才;才华。
[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可见,“文才;才华”是对“文采”的释义,而不是对“文”的训义。“文”在此仍指符号,喻字符画得很好美观,今人后人都爱看)
.
7、文献;经典;韵文。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可见,此处的“文”,不指文献,因为文献太多,不足凭。而指儒士用符号间的推理乱法,即纸上谈兵)
.
8、辞词句。
[writings;record]
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
(可见,此处的“文”仍为纹理。意即将最好看的纹理献于几前)
.
9、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可见,此处的“文”指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纹理,而非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
10、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可见,此处的“文”非指“字,文字”,因为文治、文事、文职并不仅写字,还会写其它的符号,如数学符号)
.
11、法令条文。
[article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可见,这里的“文”指符号间的联系。)
.
12、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
半文半白;文语。
(可见,此处的“文”指符号很古)
.
13、文教;礼节仪式。
[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可见,此处的“文”指语文、数学等各种符号。德,技术)
.
14、指表现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
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可见,此处的“文”指符号的表面性)
.
15、指鼓乐,泛指曲调 。
[music;tune]
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可见,此处的“文”强调乐曲符号,如谱、词等)
.
16、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论语》
(可见,此处的“文”,大意相当于符号专家,不仅仅善于“文,文字”,如数学)
.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
①“文”只需知道它的本义,即:文=符号(纹)。即能在各种语境融会贯通,不必在字典中列出很多义项,从而使汉语散乱。字典模式须与《说文解字》看齐。
②“文”的每个义项都配不同的英语单词。义相同而译不同,将会造成外译麻烦。很多外语晦涩难懂,估计源于此。
③白话文偏离了“字本义”的中华文脉,从而使汉语臃冗,并质量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