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北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唐朝管理铁勒诸族的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范围图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联合回纥等铁勒部落,击灭薛延陀。次年(647年)正月九日,铁勒、回纥等十三个部落内附唐朝,唐太宗以其部落酋帅为都督、刺史,设六都督府七羁縻州:翰海府、金微府、燕然府、幽陵府、龟林府、卢山府。七州:皋兰州、高阙州、鸡鹿州、鸡田州、榆溪州、蹛林州、窦颜州,并从京师长安到北荒设置六十六个驿站,号为“参天可汗道”,作为各部落朝贡道路。四月十日,在阴山之麓的单于台(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古黄河)北岸)设置燕然都护府,以扬州司马李素立为都护,管理这十三个部落,辖境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燕然都护府改为领瀚海、金微、新黎、幽陵、龟林、坚昆六都督府;仙萼、浚稽、余吾、稽落、居延、窴颜、榆溪、浑河、烛龙九州。同年又在云州设立了单于都护府(云州云中县西北也有一个单于台,以此得名),两都护府以沙漠为界,南北分治铁勒(漠北)与突厥(漠南)。
龙朔三年(663年)二月十五日,燕然都护府改称瀚海都护府,治所迁移到回纥本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单于都护府改名云中都护府,移置云中故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古城乡),仍以碛为界,碛北诸蕃州悉隶瀚海,碛南并隶云中。
总章二年(669年)八月,瀚海都护府又改称安北都护府。不久治所移到漠南隋朝时的大同城镇旧地(今甘肃额济纳旗)。
唐高宗末年后突厥兴起,并很快兴师南下,与唐争夺漠南之地。突厥除南下犯唐外,还乘机利用此时期旱灾对漠北铁勒民族的严重影响与其内乱及时向漠北发展,不久铁勒故地皆为所并。在后突厥的攻击下,武后垂拱元年(685年),置大同城镇,安北都护府暂时移到删丹县(属甘州,今甘肃山丹县)西南九十九里处的西安城(今甘肃民乐县)。
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为了跨过黄河、处于有效防卫和主动进攻的战略位置,朔方军总管张仁愿利用当时突厥全军西击突骑施的机会,夺取漠南地区,并在黄河以北修筑东、中、西三受降城,形成一道联防横线,以便断绝突厥的南侵道路。同年安北都护府从安西城迁到西受降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于安北都护府重新设立单于都护府,治所同在西受降城。
玄宗开元二年(714年)闰二月,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王晙兼安北大都护、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管辖丰安、定远、三受降城等军城兵马。单于、安北二都护府分离,二者皆从西受降城迁出,单于都护府返回故址——云中故城安置,安北都护府移到中受降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
开元九年(721年),随着朔方节度使的建立,单于、安北二都护府变成了朔方节度使所辖的两个军镇,其原来的都护一职往往成了朔方节度使及其副使的加官或兼职。
天宝八载(749年),张齐丘于中受降城西北五百余里碛口木腊山故可敦城(位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西北)置横塞军,以郭子仪为横塞军使,并移安北都护府治所到此。
天宝十三载(754年),因横塞军城其地不利于军队屯田,郭子仪在永清栅北(今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东岸)修筑新城,移横塞军和安北都护府到新城。
紧接着安史之乱爆发,唐在北疆原来的羁縻府州丧失殆尽,安北、单于二都护府原有的“掌抚慰诸蕃,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离”职能随之彻底丧失,都护府形同虚设。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因安禄山姓安,改安北都护府为镇北都护府。
乾元元年(758年),横塞军改名天德军,镇北府事仍由天德军使郭子仪兼理,军马权置于永清栅,理所又移西受降城。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镇北都护府被废除。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单于都护府改称安北都护府。回纥的可汗吐迷度曾经是刺史。
安北都护府,唐朝管理铁勒诸族的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范围图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联合回纥等铁勒部落,击灭薛延陀。次年(647年)正月九日,铁勒、回纥等十三个部落内附唐朝,唐太宗以其部落酋帅为都督、刺史,设六都督府七羁縻州:翰海府、金微府、燕然府、幽陵府、龟林府、卢山府。七州:皋兰州、高阙州、鸡鹿州、鸡田州、榆溪州、蹛林州、窦颜州,并从京师长安到北荒设置六十六个驿站,号为“参天可汗道”,作为各部落朝贡道路。四月十日,在阴山之麓的单于台(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古黄河)北岸)设置燕然都护府,以扬州司马李素立为都护,管理这十三个部落,辖境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燕然都护府改为领瀚海、金微、新黎、幽陵、龟林、坚昆六都督府;仙萼、浚稽、余吾、稽落、居延、窴颜、榆溪、浑河、烛龙九州。同年又在云州设立了单于都护府(云州云中县西北也有一个单于台,以此得名),两都护府以沙漠为界,南北分治铁勒(漠北)与突厥(漠南)。
龙朔三年(663年)二月十五日,燕然都护府改称瀚海都护府,治所迁移到回纥本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单于都护府改名云中都护府,移置云中故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古城乡),仍以碛为界,碛北诸蕃州悉隶瀚海,碛南并隶云中。
总章二年(669年)八月,瀚海都护府又改称安北都护府。不久治所移到漠南隋朝时的大同城镇旧地(今甘肃额济纳旗)。
唐高宗末年后突厥兴起,并很快兴师南下,与唐争夺漠南之地。突厥除南下犯唐外,还乘机利用此时期旱灾对漠北铁勒民族的严重影响与其内乱及时向漠北发展,不久铁勒故地皆为所并。在后突厥的攻击下,武后垂拱元年(685年),置大同城镇,安北都护府暂时移到删丹县(属甘州,今甘肃山丹县)西南九十九里处的西安城(今甘肃民乐县)。
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为了跨过黄河、处于有效防卫和主动进攻的战略位置,朔方军总管张仁愿利用当时突厥全军西击突骑施的机会,夺取漠南地区,并在黄河以北修筑东、中、西三受降城,形成一道联防横线,以便断绝突厥的南侵道路。同年安北都护府从安西城迁到西受降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于安北都护府重新设立单于都护府,治所同在西受降城。
玄宗开元二年(714年)闰二月,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王晙兼安北大都护、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管辖丰安、定远、三受降城等军城兵马。单于、安北二都护府分离,二者皆从西受降城迁出,单于都护府返回故址——云中故城安置,安北都护府移到中受降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
开元九年(721年),随着朔方节度使的建立,单于、安北二都护府变成了朔方节度使所辖的两个军镇,其原来的都护一职往往成了朔方节度使及其副使的加官或兼职。
天宝八载(749年),张齐丘于中受降城西北五百余里碛口木腊山故可敦城(位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西北)置横塞军,以郭子仪为横塞军使,并移安北都护府治所到此。
天宝十三载(754年),因横塞军城其地不利于军队屯田,郭子仪在永清栅北(今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东岸)修筑新城,移横塞军和安北都护府到新城。
紧接着安史之乱爆发,唐在北疆原来的羁縻府州丧失殆尽,安北、单于二都护府原有的“掌抚慰诸蕃,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离”职能随之彻底丧失,都护府形同虚设。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因安禄山姓安,改安北都护府为镇北都护府。
乾元元年(758年),横塞军改名天德军,镇北府事仍由天德军使郭子仪兼理,军马权置于永清栅,理所又移西受降城。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镇北都护府被废除。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单于都护府改称安北都护府。回纥的可汗吐迷度曾经是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