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中国吧 关注:2,656贴子:43,785
  • 7回复贴,共1

物质与精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物质与精神是相反的。物质越丰富,精神则越匮乏。人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却越发陷入了物欲的牢笼。物质越进步,生活越舒适,人就越慵懒,人的精神世界逐渐退化,变得越来越低俗,最终沦为了物质的奴仆。物欲太深,想脱身太难。
自由,并不指是身体上,更多指的是心灵上。金钱能让身体自由,人有了钱,便不用为别人打工,他可以去旅游,也可以去享受,看似自由自在,但是金钱却造成精神上的束缚。空虚与寂寞,是随着物质欲一起而来的。要想获得灵魂上的安静,便不能去摸钱。这真是一对自相的矛盾。
自律,而不是放任,恰恰是达到精神自由的方法。自由岂非放飞自我,任情而动么?约束自我与自由自在,岂不是相反的吗?然而事实上是,约束自己,过一种简朴自足的生活,过一种封闭自守的生活,反而能达到精神上的旷达与知足。就像水流一样,水不激则不高,人不自律便不会意识到灵魂的高贵。
表面的自由,比如花钱流水,挥霍光阴,来证明自由。带来的只是极度的空虚与悔恨。妄想用物质上的自由来取代精神上的,其结果只会让灵魂更加不安。物质与精神,从细处看,好像是分属两个不同世界的。要么沦于物质,享受人世繁华,要么清高自守,如颜回般追求人生哲学层面的意义。两者仿佛是互斥的。以一种精神上的高洁来混入红尘,最后往往会是痛苦发狂,精神上不可支,抑郁寡欢。以一种出世的心态来入世,何其难哉?
于是,人生分成二个阶段,在年轻时,人去追求荣华富贵,努力拼搏,享受物质上的便利与满足。他展现出来的是朝气。而当人进入中年,多见生老病死,看尽人世沧桑,过去的欢乐转瞬间都变成苦楚时,他便追求精神上的独有。如杜甫,如罗隐,沉郁顿挫,家国情怀。如此,人有了些暮气。也许,这是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之点,即以年龄分,青年之前属物质,中年之后属精神。
人到中年后才发现: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是一个能享受自由的人。一个孤独的人,是一个能发现自由的人。一个拒绝别人的人,是一个迎接自由的人。想要自由,首先要甘于平淡。
历史上有两种宗教并存。一是儒教,一是道教。儒教多是物质上的责任,而道教多是精神上的自由。两者平衡,成了中国人的中庸。精神与物质的平衡,这是中华文明一直延续的原因。而过于追求其中之一,则有缺陷,不会长久。如印度,则陷入于幻灭。所谓过而不及,只是短暂的。
一般而言,人性是很低劣的,人总是经受不住物欲的诱惑(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圣人的存在)。说到底,人类依旧与野兽的区别甚微。人既受不了吃喝的诱惑,也受不了性爱的影响。食色性也,人的潜意识里,这两者难以驱除。人总是追求各种各样的欲望,包括地位,名誉,财富,儿女,安逸,健康等等。甚至人比野兽还不如,野兽也知节制与畏惧,它们吃饱了便不再吃,安于野兽的身份,而人类的私心作怪,却是毫无节制,永无止境。他们被欲望羁绊,囚禁,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慰藉,那么他们也许只是一具具行尸走肉。
然而,假使人类个个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人人独自隐居,不要伴侣,不要孩子,不要父母,不想承担任何束缚内心的外在责任,那么人类也会很快消失。过于追求物质不行,过于追求精神也不行。人类的历史永远是在解决这一对矛盾中行进。物质多了,便来些精神。文明多了,便输于野蛮。想想,这人类社会,也真真是无聊的紧。
孔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其难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13 16:46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1-13 16:50
    收起回复
      想看看枕头大战的结果,你到来整这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16 19:03
      回复
        要想自由,先甘于平淡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27 11:15
        回复
          不知所云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1-27 2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