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秘书长”超配的真相是什么?
“副秘书长”超配严重引起了中央和相关部委的重视,准备“出重拳”进行解决了。这次专项整改会取得什么效果,不敢轻易预测。但有不少人可能记得,2009年中组部、中央编办曾经下发文件,要求两年内妥善解决助理、副秘书长过多问题。不到五年的时间,“副秘书长”超配事实上比以前更严重了。
之所以专项治理的效果不佳,不是上级重视不够,也是不职能部门管理力度不大,而是没有找准“病因”,在炎病没有消除前强行退烧,不但达不到治病的效果,反而有可能烧得更高。
事实上,“副秘书长”超配成了普遍现象,省市县这个问题都比较突出。除了人为设置层级岗位以安抚“有功之臣”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需要协调的工作任务量太大,在刚性需求面前,一切规定都成了浮云。
这几年,机关人浮于事、无事生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原因是“编制总量不增”的规定只管住了地市级以下。 2008年到2012年,公布的公务员总数从600多万猛增到了700多万。这新增的几十万,绝大部分都在中省机关。机关人越多,布置下去的工作越多;但县乡基层早已“人财两空”,落实不了。为了达到强力推动的目的,市县两级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检查、督办和协调上。看似忙得不亦乐乎,实际上效果不佳。为什么?从中央一级算起,布置一项工作,具体到某个乡镇,比例起码是10个人中有9个人忙着在检查、督办和协调,只有1个级别最低、资历最浅、待遇最差、牢骚满腹的人在那里真正抓落实。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因为一项工作比较薄弱,而在中省设立相关部门主抓;落实不下去就增加机构人员进行督办协调,机构人员增加了就又要布置更多的工作任务下去。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到基层的人、财、物力能否支撑住上级源源不断的工作任务和督办检查。在乡镇一级,进行了综合改革的不过30-45名的机关干部,上面要应对100多个部门,下头要直面几万群众。上级就是派100人什么不干专门来负责监督协调,乡镇真正能够落实的事情也是相当有限的,大部分工作只能说是流于形式。
“副秘书长”超配严重引起了中央和相关部委的重视,准备“出重拳”进行解决了。这次专项整改会取得什么效果,不敢轻易预测。但有不少人可能记得,2009年中组部、中央编办曾经下发文件,要求两年内妥善解决助理、副秘书长过多问题。不到五年的时间,“副秘书长”超配事实上比以前更严重了。
之所以专项治理的效果不佳,不是上级重视不够,也是不职能部门管理力度不大,而是没有找准“病因”,在炎病没有消除前强行退烧,不但达不到治病的效果,反而有可能烧得更高。
事实上,“副秘书长”超配成了普遍现象,省市县这个问题都比较突出。除了人为设置层级岗位以安抚“有功之臣”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需要协调的工作任务量太大,在刚性需求面前,一切规定都成了浮云。
这几年,机关人浮于事、无事生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原因是“编制总量不增”的规定只管住了地市级以下。 2008年到2012年,公布的公务员总数从600多万猛增到了700多万。这新增的几十万,绝大部分都在中省机关。机关人越多,布置下去的工作越多;但县乡基层早已“人财两空”,落实不了。为了达到强力推动的目的,市县两级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检查、督办和协调上。看似忙得不亦乐乎,实际上效果不佳。为什么?从中央一级算起,布置一项工作,具体到某个乡镇,比例起码是10个人中有9个人忙着在检查、督办和协调,只有1个级别最低、资历最浅、待遇最差、牢骚满腹的人在那里真正抓落实。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因为一项工作比较薄弱,而在中省设立相关部门主抓;落实不下去就增加机构人员进行督办协调,机构人员增加了就又要布置更多的工作任务下去。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到基层的人、财、物力能否支撑住上级源源不断的工作任务和督办检查。在乡镇一级,进行了综合改革的不过30-45名的机关干部,上面要应对100多个部门,下头要直面几万群众。上级就是派100人什么不干专门来负责监督协调,乡镇真正能够落实的事情也是相当有限的,大部分工作只能说是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