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吧 关注:786,702贴子:18,048,804
  • 11回复贴,共1

母鸡上树 第二十六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17-08-11 20:15回复
    为什么说日全食纯属巧合?月球刚好能遮蔽太阳
    北京时间8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太阳仅比月球大一点、或者月球离我们再远一点,日全食也许永远不会发生。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神奇的现象改变了人类历史、以及我们看待宇宙的方式,而它也许不过是巧合而已。
    日全食发生时,月亮近乎完美地遮蔽了太阳。这一现象曾使人类惊奇不已。根据2500年前巴比伦泥板上的记载,当时的天文学家认为日全食预示着灾难的降临。民间传说则往往将其视作太阳与龙、狼或老鼠等动物发生的冲突。

    这张壮观的照片由“日出号”探测器(Hinode)摄于2012年5月20日。当时美国西部和亚洲南部的天空都陷入了黑暗。
    有几次日食甚至改变了人类历史,如影响了某次古代战争的胜负、或是激励科学家揭开人类在宇宙中所占位置的奥秘。这一“天之巧合”产生的影响颇多,毕竟日全食的出现本身就是一大巧合。
    “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400分之一,而日地距离正好为地月距离的400倍。”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天文学家马克·加勒维(Mark Gallaway)指出,“因此从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阳的直径几乎完全相同。”
    但这样完美的巧合无法始终如一。由于地月距离始终在缓慢变化,数百万年前的日食和今日大不相同,再过数千万年也是如此。
    “这真是一个美妙的巧合。地球生命起源已有4亿年,而人类正好处于这个短暂的窗口期,真令人赞叹不已。”加勒维表示。
    天之巧合
    简而言之,月球能够近乎完美地覆盖太阳的可见部分,这纯粹是一个几何学巧合。这话出自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生物学中心主管卡勒布·沙夫(Caleb Scharf)。
    沙夫指出:“这个所谓的‘巧合’并不是很巧,它只是一个近似值,还会随着日食发生的时间和月球轨道而变化。”
    他还补充说,正如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一样,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也呈椭圆形,与正圆形间的偏差约为6%。由于地月距离的变化,每次日食从地球上看去都有很大的区别。
    “当地月距离最大时,产生的是日环食。”加勒维指出。此时月球看上去较小,露出了太阳的边缘。
    此外,由于地球潮汐逐渐将月球拖到一条更高、更快的轨道上,地月距离正逐渐增大(同样的效应还导致地球自转变慢,使“一天”的时间不断延长)。
    “与此同时,月球正逐渐远离地球,速度和指甲生长的速度差不多。”加勒维指出,“因此再过几千万年,我们就看不到日全食了。”
    恐龙与天文学
    远古时期的日食与今日大不相同。当时月球距地球更近、因此看上去大得多。(不过当时只有恐龙有机会得以一见)。
    “当时的月球能够将太阳完全覆盖,因此不会产生贝利珠效应和钻戒效应。”加勒维指出。
    贝利珠是指当太阳从月球背后重新露面时、有时出现的光点。光线从月球表面的山脉和峡谷中穿过,引发了这一现象。钻戒效应与之类似,不过规模大得多。
    虽然有些日食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1919年的日食帮助科学家验证了科学家的广义相对论,如今人们对它的兴趣已经不复当年。
    不过,有一些与日食相关的现象尚未被完全理解。“例如,发生日食时,影子上会出现条纹。这可能是因为太阳不再是点光源、而是环形光源的缘故。”
    科学家还开展了一些实验,判断许多观察者声称在日食期间温度下降究竟是真是假。
    “鸟儿会停止鸣叫,这也很古怪。空气还会呈现出紫色,也许是因为我们从未遇见过这种光源。”加勒维表示。
    人与日食
    不过,人们在日食中的经历使凯特·鲁索(Kate Russo)大感兴趣。她是一名心理学家,已经就这一题材撰写了三本书。其中最新的一本名为《阴影之中:讲述你的首次全日食经历》(Being in the Shadow),已出版。
    “日全食和其它天文现象都不一样,它无处不在——在你的头顶上、在你的身边、也在你的心里。”鲁索指出,“全日食源自一个巧合,月球刚好能遮蔽太阳。但它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为你能亲身参与这一过程。这种感受超越尘世,难以用语言形容。你不是‘看见’日全食,而是‘体验’日全食。”
    https://www.ithome.com/html/discovery/319915.htm


    IP属地:辽宁2楼2017-08-11 20:16
    回复
      生命究竟多顽强?算算灭绝地球生物有多难
      地球上的生物还是非常脆弱的,一颗小行星的撞击就可以杀死数以百万的生物,而随后导致的海啸、地震,以及扬起的巨量的尘埃遮挡住太阳,都足以导致庄稼歉收和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而在这事儿上6500万年前恐龙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不过就因为这事儿恐龙现在发不了言了。
      其实千万年来此类事件其实发生了不少,比如二叠纪末的超级火山喷发、1960年智利大地震、冰河世纪的斯克莱特找松果……但是都从未真正的让生命从地球上消失。

      到底如何才能真正的消灭地球上的生物呢?
      当然,这么有趣的问题自然不会被科学家放过。来自牛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David Sloan和Rafael Alves Batista,联合哈弗大学天文学部的Abraham Loeb,一起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了各种可能。然后将研究报告《生命对天体物理事件的适应能力(The Resilience of Life to Astrophysical Events)》发表在了《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他们认为,想要彻底消灭地球上的生命,至少需要更大的天体事件,从而导致地球上的水分全部蒸发,这个时候高温和宇宙射线足以让地球寸草不生,即使是最顽强的缓步类生物也难逃厄运。
      “他们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深度的问题:生命究竟能有多大的弹性?然后将其转化为了计算题——到底需要多少能量才可以将地球上的水全部蒸发。”普林斯顿大学的系外行星专家,Joshua Winn表示,“这会是一股极其可怕的力量。”

      那么煮开地球上全部的水到底需要多少能量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计算的公式:Q=MC△t。其中M是海水的总质量,C是水的比热容,△t是升高的温度。首先我们已知海水的总质量大约在1.35×1021kg,而水的比热容则是4.2 × 10³J / (kg · ℃)。假设海水上升100℃。根据计算:
      “Q=MC△t
      Q=(1.35×1021)×(4.2×103)×100
      Q= 5.6×1026 J”
      也就是说,如果需要将全部的海水烧开,起码需要6×1026焦耳的能量。这还仅仅是理论值。
      而这是什么概念呢?这个能量是人类每年消耗的能源总量的百万倍,或者是千万亿(10的15次方)倍于航天飞机升空的能量。他们发表在的研究报告称,如果将这些能量换算成天体事件,至少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小行星维珍斯或帕拉斯释放的能量水平。亦是一次超新星或者伽玛射线暴,在外层空间爆炸所释放的能量。
      不过这些发生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虽然这样的小行星确实存在,但是“它们并没有朝着我们的方向前进。”报告作者天体物理学家Avi Loeb说。虽然超新星爆发的能量足以蒸发地球上的水分甚至大气层,但是这需要爆炸“近在咫尺”。具体来说就是最远也需要在距离太阳系仅0.13光年的距离,或者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超新星的距离的30分之一。
      好吧,简单来说就是危险的距离内并没有这些小行星或者超新星。所以结论是,在能够将地球的海洋全部蒸发的距离上,并不可能出现伽玛射线爆炸或者超新星爆发什么的。
      “想要毁灭一个星球的生命,其实非常困难。”鲁大学天文学家Gregory Laughlin表示。
      而之所以如此困难,正因为微观中一种缓步类水栖生物。他们可以在低至-272℃(已经接近绝对零度),高至150℃的环境里生存,可谓真正的小强。而缓步类正是俗称水熊虫(Water Bear)的一类小型动物,他们既可以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下存活数天,也可以承受六倍于海底的压力,和高于人类承受最高辐射剂量的千万倍。

      ▲水熊虫靓照
      而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源自于他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尚不明确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DNA受损时进行修复,从而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生命力。
      当然,即使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水熊虫们也不能一直存活在无水的真空里,或者超长时间的高温和射线照射下。
      但是这个发现不仅仅对于人类具有非凡的意义,也对寻找外星生命有所启迪。英国牛津大学宇宙学家同时也是报告的作者David Sloan说:“这极大的拓展了我们寻求生命的范围。”
      因为可以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生存的,不仅仅是水熊虫这种极致顽强的缓步类生物,还有各种甚至可以在更极端环境下生长繁衍的微生物,即使是全球变暖、地震、海啸甚至核战,他们都依然可以顽强的生存下去。
      等下有点乱,不是说好讨论怎么消灭地球上的生物吗?

      好吧,其实生命还是非常顽强的,虽然大大小小的灭绝事件不下十几次,大伙儿也依然在地球上生存了几十亿年了。不过小编我觉得真正消灭地球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颗松果。
      https://www.ithome.com/html/discovery/319854.htm


      IP属地:辽宁3楼2017-08-11 20:19
      回复
        微软全新移动操作系统Andromeda曝光,现有Win10 Mobile设备不会获RS3更新
        IT之家8月8日消息 根据外媒windowscentral的报道,Win10 Mobile的发展将会转移到一个新的“Feature2”分支之后,Windows 10 Mobile的未来一直是粉丝和媒体的热门关注话题。
        windowscentral爆料,微软全新Win10移动操作系统代号“Andromeda(仙女座)OS”,微软下一个移动设备将会采用“Andromeda OS”,Andromeda是一个Windows版本,旨在模块化,其不受设备形态约束,能够模块化适用于不同的设备,并且支持折叠特性,支持Win10 CShell。

        windowscentral表示,现有的Windows手机不会升级到“Andromeda”。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Windows 10 Mobile手机不会获得红石3更新,会待在Feature2分支。但会更新Feature2分支的API,使Feature2也能使用为红石3、4开发的UWP应用。
        Feature2分支的主要目标是在2018年之前继续维护Windows 10 Mobile设备,其中包含错误修复,安全更新等。
        关于“Andromeda”,IT之家此前曾报道过微软内部正在测试一款“像手机”的Win10移动设备,运行ARM 64位系统,搭载最新的Win10 CShell界面。这款设备的代号名称正是Andromeda,是微软全新的项目。

        IT之家推测,微软最新的移动设备Andromeda项目就是Surface Phone(或许还有其它命名),Surface Phone将搭载微软全新Win10移动操作系统“Andromeda OS”。
        windowscentral表示,微软将会把大部分工作重点放在这个新的Andromeda设备上。
        https://www.ithome.com/html/win10/319990.htm


        IP属地:辽宁4楼2017-08-11 20:21
        回复
          微软手机售后服务电话停用:Windows Phone奄奄一息
          IT之家8月11日消息 据中国网报道,有关微软Lumia及诺基亚手机的售后服务电话线路已被停用,售后服务已经转交给第三方公司B2X。结合此前微软财报和SEC文件透露的信息,Windows Phone移动操作系统基本上被宣告“死亡”,而微软,或已奏响了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前奏。

          在微软的最新财报中,其手机业务仅仅用一句话就概括了:Windows Phone营收无关紧要,下滑3.61亿美元。另外据CNBC本月初的报道,微软已经将智能手机业务从财报中移除,意味着微软将不再计划在移动领域做投资,至少已经将其列入不重要的模块。
          而根据IDC最新的数据来看,Windows Phone在全球的份额仅剩0.1%。
          目前,在微软中国官方商城中,Lumia手机分类栏已经从正在销售的硬件产品中移除。此次的售后服务电话和官网的手机页面下线,都在向外界传递着微软将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信息,只是微软目前还未正式宣告。
          https://www.ithome.com/html/win10/320608.htm
          微软移动乙烷


          IP属地:辽宁5楼2017-08-11 20:22
          回复
            艾滋病疫苗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媒体报道可能存在偏差
            北京时间8月10日消息,近日,国内多家媒体大量报道了有关艾滋病“马赛克”疫苗临床实验方面取得的进展,引起多方关注,有些讨论认为这可能意味着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即将研制成功。但如果仔细分析国外相关媒体的报道,可能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相关新闻报道的是近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学会会议(IAS 2017)上,来自强生制药公司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科学家们报告了他们的最新“马赛克”疫苗在临床实验上取得的进展。详细的报道内容不再重复,这里仅针对部分媒体报道中的一些似乎与原始报道有所出入的内容进行摘录,供读者参考:
            1)国内部分媒体相关报道提到:“…在试验中受试者一共接受4次疫苗注射,前两针疫苗是初免,后两针疫苗是加强免疫注射。注射48周后,受试者没有产生任何副作用…”,但在相关IAS会议报道中,原文提到“Over 48 weeks,participants received two doses of an initial(prime)vaccine followed by two doses of a booster vaccine”,原文并非指在4针全部注射48周后观察有无副作用,而是提到在48周时间内一共注射4针;
            2)国内部分媒体相关报道提到:“appROACH疫苗首先是在效果上令人振奋。除了在受试者身上100%产生了抗御HIV病毒的抗体外,还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然受到保护,没被HIV感染。”
            这里分两部分讨论,首先关于研究人员对于此次疫苗临床实验的态度如何。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一些媒体所用的标题可能由夸大之嫌。的确,就此次临床实验而言,的确效果是良好的,几乎所有接受疫苗注射的志愿者体内都产生了免疫反应。但是相关研究人员也已经明确指出,此次疫苗实验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仅仅是观察疫苗对人体的安全性和免疫反应,并未评估疫苗对病毒防护的有效性。历史上有很多药物在动物实验阶段看上去非常有希望,并且在人体试验中显示良好的安全性,但最终被发现在药物的有效性上并不理想。
            因此参与研究的相关科学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非常谨慎,比如NIH的安东尼·法西博士(Anthony Fauci)说:“我不会用‘兴奋’这个词。这只是距离获得一种可能会有希望的疫苗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也就是说,在目前阶段还没有办法预言此次提到的“马赛克”疫苗是否会对抑制艾滋病毒产生效果,或者何时能够让这种疫苗真正研制成功。目前的计划是,科学家们如果不断看到比较好的测试数据,那么他们打算在今年年底左右开始在南非启动大规模的针对疫苗有效性的测试,届时预计将招募2600名健康的女性志愿者接受测试。
            其二,国内部分媒体在报道中提到的这些有效性数据可能是错误的。NIH的相关消息提到:“Regimens using these mosaic vaccines had previously protected monkeys against an HIV-like viral infection called simian HIV(SHIV)。In the animal studies,the most effective regimen lowered the risk of infection per exposure to SHIV by 94%。Moreover,there was 66% complete protection seen after six exposures。“(此前这种马赛克疫苗曾经在猴子身上对与艾滋病类似的SHIV病毒显示了保护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最有效的疫苗样本将SHIV病毒的暴露感染风险降低了94%,而在6次暴露之后,仍然显示66%的完全保护。)
            很显然这里94%,66%等数据针对的是猴子(恒河猴)的动物实验,而非人体实验,其次,那次实验防御的病毒也非艾滋病毒(HIV),而是人-猴免疫缺陷病毒(SHIV)。关于这种疫苗的人体有效性实验还有待于接下来在下一阶段中进行测试和观察。
            综上,对于这一消息,更加贴近事实的评价或许应该是:这是艾滋病疫苗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但是它是否最终能够成功目前还难以预料,其距离真正的可应用疫苗研制成功也还非常遥远。
            https://www.ithome.com/html/discovery/320305.htm
            报道存在了偏差


            IP属地:辽宁6楼2017-08-11 20:23
            回复
              银河系中央巨型黑洞证实爱因斯坦相对论
              IT之家8月10日消息,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日前发文称,围绕离地球最近的超质量黑洞旋转的行星轨道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来自德国和捷克共和国的一个天文学家团队对银河系中心超质量黑洞附近的星体进行了观察,得出了上述结论。
              科学家表示,这些星体中,有一颗命名为S2的星体轨道稍微有一些变形,这可以证明出现了相对效应。广义相对论认为,超大质量的物体可以使其周围的空间弯曲。如果这些观测结果被证实为真,那么在极端条件下(比如质量相当于4百万个太阳的黑洞所产生的引力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仍然是成立的。
              科学家所观察的星体转动速度为光速的1%到2%,离黑洞距离大约为日地距离的100倍(约150亿公里),按照天文标准,这个距离已经是很近了。
              水星的运动已经证实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性,但是太阳的引力相比超质量黑洞还是太弱。因此研究团队想测试一下在极端条件下,广义相对论是否还成立,结果再一次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https://www.ithome.com/html/discovery/320388.htm


              IP属地:辽宁7楼2017-08-11 20:24
              回复
                《Dota2》Ti7今日战报LGD顺利晋级:前4有3支中国战队

                首先举行的败者组第三轮,液体2:0击败帝国,进入败者组第四轮。
                之后是LGD对阵OG,虽然已经立秋,但是春秋霸主没能再现辉煌,虽然过程波折,但是LGD成功2:0击败。尤其是在第二局中,维多利亚的船长发挥出色,大招十分亮眼。而Maybe的蓝猫血精石最多曾达到34点数,在OG军中七进七出,千军万马避蓝猫。最终2:0拿下OG,挺近下一轮,将在明天对阵IG。

                第三场比赛,由液体对阵VP,但是同为独联体地区的VP未能给兄弟战队帝国报仇。虽然几经波折,每局都出现翻盘契机。但最终仍是液体技高一筹,最终2:1击败VP,进入败者组决赛,将在明天对阵IG和LGD的胜者。
                目前,中国战队已锁定前六四个名额,前五四个名额,前四三个名额,前三两个名额!
                https://www.ithome.com/html/game/320571.htm


                IP属地:辽宁9楼2017-08-11 20:26
                回复



                  IP属地:辽宁10楼2017-08-11 20:29
                  回复
                    后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8-11 20:37
                    回复
                      因炔斯汀


                      IP属地:广东12楼2017-08-11 20:51
                      回复
                        狗狗狗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8-12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