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乔传》剧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哈哈#楚乔传#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7-10 17:01回复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制作的小伙伴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7-10 17:02
    回复
      目前说说前40集~
      本剧最大的特点,所有人物(除了几大主角,包括后期可能黑化的公主、出场没那么多的魏贵妃、魏舒烨、襄王等)我都喜欢,整个故事架构(就喜欢这种相对架构庞大、感情故事波折、又虐)我都喜欢,所以尽量客观评价。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7-10 17:07
      回复
        一、世子及九幽台
        萌生这篇帖子的想法,来自看了“九幽台”那几集,感动的我稀里哗啦、不要不要的,但是一上网,发现居然都是在吐槽“剧情进度太慢”的。
        于是坐不住了,产生了开帖的想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7-10 17:09
        回复
          我看小说太久,小说的世子前期性格不太记得了,但是剧里的世子,“九幽台”之前的性格特征还是很明显的。
          平时总是笑,笑容温暖且灿烂。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7-10 17:10
          收起回复
            Ps: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们,然而我也不知道你们是谁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7-10 17:11
            回复
              剧中的燕洵,其性格特征:温暖、阳光、善良,谈不上单纯,但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自己单纯的初心,在保持理智的情况下,以善意揣度别人。
              从人猎场救下楚乔,一方面自是因为“楚乔”特殊,一见好感;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世子善良,他认为“人猎场”的行为太过残忍,能救一个是一个,显然除了“自带主角光环”的特殊能力的楚乔外,他没能力救下那么多人。
              之后世子再救楚乔,同时春心萌动,对“屡次”救下的楚乔对自己的“多次出言不逊”毫不计较,反而总是温暖阳光的逗楚乔,这一方面自是因为春心萌动的大男孩对自己喜欢的姑娘的特殊关心,另一方面是因为世子为人的善良、温暖、阳光,他不认为“下等女奴”的出言不逊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所以彼时的世子总是笑意融融,充满阳光。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7-10 17:12
              回复
                故事的转折、燕洵世子整个人生的转折始于世子楚乔同时下狱及九幽台事件。
                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原小说,燕洵世子都必须完成一个转变,即到了大结局时的世子,性格特征“阴郁、多疑、崇尚权力、拦路者皆杀”,并因此最终与楚乔分道扬镳。
                由于原小说具体的内容多数不太记得了,只说剧里,这样“冷漠”甚至“冷血”的性格特征,与最初的“温暖阳光善良”对比如此明显,他该怎么完成这样一个转变?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7-10 17:18
                回复
                  剧中最初的世子,
                  屡次救下楚乔,却总是被怼,其实楚乔对他也谈不上有好脸色,但即使这样,当二人一同落井,楚乔独自先脱险的时候,世子也“不认为楚乔真的会丢下他不管”。
                  其实理智分析,有这种可能性吗?有!
                  彼时的世子基本处于“单相思”阶段,楚乔对他没什么好脸色,而且二人也谈不上相互了解,世子每次想了解楚乔,不是被公子拦着,就是被楚乔躲开;
                  以世子的脑子,他不是猜不到这种可能,他只是“用善意去揣度别人(自己信赖的人,喜欢所以不自觉的信任)”——应该不会如此,她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但若她真的如此了,他也不计较。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7-10 17:21
                  回复
                    明知宇文玥也喜欢楚乔,却对“小野猫竞选侍寝婢女”的胜出毫不在意,反而还带着自豪的笑意,大有“我喜欢的姑娘多***”的感觉(其实我总有一种“你是不是sa”的感觉)。
                    其实,人家胜出的是“侍寝婢女”的岗位啊!这小子居然不吃醋……
                    其实,他只是“不自觉的信任好朋友不会对小野猫怎样”,自己还有机会追求自己喜爱的姑娘,因为对方在“守孝”。
                    但是,理智的分析,公子有可能对小野猫“怎样”吗?
                    太有可能了!不如此反而不正常。
                    他俩的关系是主子与侍寝婢女的关系,所以,这基本上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个有权利、一个有义务,一个对女孩喜欢,一个“需要活命”,何况世子也感觉到公子对小野猫的喜爱,而且,即使像世子所说,公子尚在守孝期,那又如何呢,世子也心知肚明公子的祖父没死啊,世子早就猜到了这点,所以“守孝”也是假的,所以,发生点什么才是正常的。
                    只不过,世子天然信任朋友,信任“人性里的善”,信任好朋友“不会强迫内心不愿意的姑娘”,信任“姑娘若不乐意,朋友便不会强迫,更不会因此而杀了姑娘”。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7-10 17:24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7-10 17:28
                      收起回复
                        就是这样的世子,在明知魏帝要对燕北不利,明知魏帝已经不再信任自己的父亲,在自己也已经准备马上回燕北的情况下,已经进了监狱的世子,在安慰楚乔时说的话依然是“等我父亲来了,找皇帝禀明一切,我们就出去了,你不要怕”;其实聪慧如世子,早就预感到家人不利了,只是“没见到、没证据”,便“不愿意相信”。
                        这不只是世子对楚乔的安慰,更是世子对自己的安慰。
                        这一段,世子与楚乔的感情温暖动人;这一段,世子的悲剧(如此鲜明的对比,狱中与狱外等等)又让人痛心。
                        “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世子还在用善意去揣度别人,用善意去揣度魏帝那样的人”。
                        没有证据,便“不愿意”相信皇帝会如此对待燕家,
                        毕竟燕家对皇帝忠心耿耿,
                        毕竟父亲曾多次救皇帝于危难,
                        毕竟皇帝年轻时喜欢过自己的母亲,
                        毕竟自己自小正大在长安,
                        这种情分,岂能说没就没。
                        在狱中,世子在努力的说服自己“相信皇帝,相信情义,相信人性里的善念”;
                        而在狱外,燕北惨遭屠戮,燕家惨遭灭门,如此鲜明的对比;
                        而这样的对比越鲜明,待燕洵确确实实知道真相那一刻,他所受到的打击便越大,他原来的信念坍塌的也越快。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7-10 17:40
                        回复
                          燕洵小时候如何,剧中没怎么演,观众也不得而知。
                          而狱中,燕洵短短几句交代,一个和睦的、其乐融融的家庭便跃然纸上。威严的父亲,慈祥的母亲,调皮的哥哥姐姐,一家人相处甚是和睦。
                          而就是这样一个和睦的家庭,魏帝为了控制对自己忠心耿耿的燕家,为了彻底控制燕北,要求燕洵入长安为质,在燕洵小小年纪的时候,让如此和睦的燕家骨肉分离,让燕洵自小便失去双亲的照顾,让燕洵自小便远离自己的哥哥姐姐,卷入长安的虎狼斗争之中。
                          燕家对皇帝如此衷心,皇帝对燕家却如此不信任。
                          然而,燕家对此无怨言,自小便远离家乡的燕洵对此无怨言;
                          不仅没有怨言,连“可能存在的嫌隙”基本都没有,
                          燕世城依旧忠心耿耿守护燕北。
                          而燕洵呢,燕洵想家么?想啊!否则燕洵也不至于平时没事儿跑到悬崖下面哭鼻子,还被宇文玥发现。
                          可是,想家的燕洵,自小周旋于魏舒游那样的门阀权贵子弟之中的燕洵,依旧能够“没有怨言和恨意”的茁壮成长,长成了“温暖、阳光、善良,以诚相待,因此才会有宇文玥这样***且真心”的朋友这样的人。
                          从小远离家乡,周旋于门阀子弟之中的燕洵,即使在狱中,对魏帝这样的人也用善意揣测,对“证据确凿”的好友宇文玥的背叛也“依旧不全然相信”,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也依旧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自己喜爱的姑娘。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7-10 17:48
                          回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光明温暖的世子,却遭遇了九幽台这样悲惨的事件。
                            惨遭灭门还不够,还得一一辨认已逝的被砍头的血亲;
                            明明赤胆忠心,对“圣意一口一个大逆不道”却没有力量反驳。
                            他不甘心,因此他才会一次又一次的站起、受伤、倒下,再站起来,这是他的抗争。
                            在“他好像是死了”的时候,他仍然拼尽力气再站起来,不肯倒下,更不肯承认“燕家”的“谋逆”。
                            我相信,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燕洵母亲白笙的出现,燕洵也就死在了九幽台。
                            白笙的出现,句句诉说,声声控诉,最后的血染九幽台,给了燕洵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当年种种,让观众得以了解,燕家如何屡次救皇帝于危难,燕家如何为了保护皇帝的江山尽力,却换回这样的结果——被贴上“谋逆”的标签,惨遭灭门,甚至连孕妇也不放过。
                            忠奸是非,早已明晰,然而现实,却是如此的惨烈讽刺。
                            白笙的声泪控诉,不仅点出了魏帝的多疑、自私、狠辣、无情,
                            更使燕洵清楚的牢记这么多年,燕家是如何对待大魏的,而魏帝及权贵门阀们又是如何对待燕家的;
                            更让燕洵清楚的知道九幽台事件的爆发、始末;
                            更使燕洵清楚的知道仇人是谁,仇人是怎样用何种残忍的手段去残杀燕家人的,燕北又是遭到哪些奸人的残害几近覆灭的。
                            观众清楚了,燕洵自然也完全清楚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7-10 17:57
                            回复
                              白笙的死,换回了燕洵的生。
                              自此,旧的燕洵也死在了九幽台,新的燕洵,为复仇而生。

                              九幽台事件对于燕洵来说,不仅仅是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三观的转折点”,是“信念的坍塌与重建”的转折点,是那个“光明温暖”的世子变为“冷血无情”的世子的转折点。
                              经过了九幽台事件,燕洵旧的三观与信念,彻底崩溃坍塌了!——
                              待人以诚,赤胆忠心,又有何用,还不是不被信任,惨遭灭门?
                              待朋友以真心,又有何用,朋友还不是在背后捅刀子(宇文玥)?
                              去***温暖阳光善良正直,统统没用,最后还不是成王败寇统统成了权利的牺牲品,统统为权利陪葬?
                              没用,没用,一切没用,统统没用!
                              旧的那个“以善意揣度他人”的燕洵彻底死了,“用善意揣摩别人”?可笑,呵呵,真是可笑!结果呢,换回什么样的结果?!
                              可是,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活着的信念倒下了,只有建立新的信念才能继续活下去。
                              自此之后,燕洵继续活着的信念和理由只有一个——复仇!
                              一切阻挡复仇的绊脚石,统统除掉,不问原因,不论是谁。
                              自此,新的为复仇而生的燕洵,实践了“完全的利己化”,再不以“善”度人,反而也开始“多疑”,以“恶”揣测他人。
                              有些“可能”的绊脚石,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成为“绊脚石”,但是,焉能保证日后不会成为“真正的绊脚石”?与其如此,不如趁其羽翼未丰,先杀了再说,避免日后的麻烦。
                              有些人,尽管共患过难,但是现在衷心未必以后会继续衷心,以后很大可能性不再衷心,不如也杀了再说,避免日后的麻烦(当然,剧情还没有进展到这儿,但是推测如此,否则楚乔怎么慢慢和燕洵分道扬镳……)。
                              一切有利于复仇的因素,均可利用,比如与此事无关的萧策,若其死亡能换回长安大乱,值得!
                              一切不利于复仇的因素,均需剔除,比如待自己衷心的阿精,若是被擒,为避免熬不住酷刑最后叛变,也可以直接“去死”了。
                              这些价值观的不同,当然为日后“燕楚”分手埋下伏笔,但燕洵的这样的“三观”,始于九幽台事件。
                              一个人,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性格转变,总要经历一些事情。
                              生活中,总要因为一些事情,才能真正导致一个人的三观尽毁,信念重建。
                              因此,九幽台事件若不所谓的“拖沓”,怎么完成燕洵的转变?
                              若真是九幽台事件一笔带过,剧情进展速度太快,燕洵这个角色将会出现断裂。毕竟,你能想象最初的那个温暖阳光的燕世子,突然有一天,对待对自己如此衷心耿耿的手下,也会如此毫不留情么?毕竟那个时候的世子,对欺负自己心爱姑娘的下人朱四六,也不忍痛下杀手啊。
                              而正是九幽台事件的详细,才能使燕洵这个角色尽管前后性格反差如此巨大,却能够依旧保持人物的完整性,一直让观众同情。


                              15楼2017-07-10 1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