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水桑榆吧 关注:83贴子:869
  • 1回复贴,共1

【剧评】血染的幡——记《红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天晚上,终于把《红幡》看完了,却也生出了许多的感触,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部好剧,在观看的同时,我的心情也随着剧中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也曾为他们当中太多的人哭过,也笑过。 

我为老夫人笑过,当她见到来为她拜寿的“子卿”和静如,笑地那么舒心而慈蔼;当她听说馨怡怀孕时,说着张家有后时的放心的笑容;当她见到子卿和汉昌的能干,见到与年轻时候的她一样爽朗率直,已经能够独挡一面的静如时,那样欣慰的眼神,我曾为她高兴,并为此深深动容。
 
我也为她哭过,在她一次次被自己宠出来的儿子伤害的时候,在她那么义无返顾地将自己所有的私房钱尽数捐给抗日前线的时候,在她那么平静地接受她最疼爱的孙子已经离开的事实,在她那么一次次伤怀地送走身边的亲人,又一次次坚强地站起来的时候,在她带着那么从容的神态,怀揣着枪,与何叔一道离开张家的时候,在她最后选择对她最爱的儿子开枪的时候,我的泪,难以自持。 

她是个女人,或许过于刚强,或许曾因为那个家而有些刻薄,但是,她,毕竟还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祖母。我敬佩她撑起一个家的坚韧,动容她对儿孙的爱,更加钦佩她作为一个中国人,那决不低头求饶的骄傲。她说,张锦臣,我可以原谅你对兄弟不仁,可以原谅你对父母不孝,但绝对不能原谅你对国家不忠,不能容许我的儿子是个汉奸!是啊!作为一个母亲,孩子犯再多的错,有什么是不可原谅?但是,惟独,卖国,不行!于是,尽管那是她曾疼入心坎的孩子,尽管她曾为他遮掩过所有或大或小的错,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抠动了板机。她说,锦臣,妈不能再惯你了,你走得太远了。是啊,远到忘了自己还是个中国人,所以,她这个带他来到这世上的母亲,只能带他离开。 

于是,我们见她倒下了,带着对所有亲人的挂念,和对于俗世的解脱,离开了。在静如一声泣血的奶奶和袁九爷那声嘶心裂肺的妈的叫喊中,我的泪决堤而下,老夫人,黄泉路冷,你一路好走! 

我曾为二老爷笑过,在二夫人一次次唱着,“相公,回来啦”的时候,我感觉到,他嗤之以鼻的背后,其实是喜悦的。我曾为他笑过,当他带着为人父的欣悦,与汉昌相认的时候。我为他笑过,当他终于见到莲香,并已开始期待他们未来幸福的时候。我为他笑过,当他终于,得到了他最敬佩的母亲认可的时候。 

他或许曾经懦弱无能,但在最后,他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坚强与勇气。他很清楚,他的两个儿子在干什么,他也很清楚,那将有多么的危险,作为父亲,难道他就忍心,就舍得吗?但是,他没拦,更从未说过一句不让他们去的话,他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送他们出门,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提着心吊着胆,等待他们回家。最后,他终于等到的,是子卿的死讯,他的儿子,他为他骄傲,可是,这样的骄傲里,何尝没有遗憾。他那优秀的儿子,他那死得重于泰山的儿子,到最后竟来不及叫他一声爸,唤莲香一声妈。到最后,他那么毅然决然地将船炸掉,那么慷慨从容的赴死。我不忍看他那几乎没有半处好肉的遗体,可是,却不能不看,那是光荣的伤痕,每一道都值得钦佩。二老爷,你这一生是值得的,你有两个让你值得骄傲的儿子,而你,同样让老夫人骄傲! 

子卿,在这部剧里绝对称不上是男主角。但他却是个让人钦佩的人。他本是金枝玉叶,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却因为意识的觉醒,而依然决然地踏上了抗日救国的这条路。他很清楚,走上这条路,那就会异常辛苦。父子反目,身份成谜,有家归不得,到最后,他甚至来不及多陪陪怀孕的妻子,来不及看看未出生的孩子,来不及再瞧瞧他最亲的奶奶,最知心的兄弟,来不及叫一声爸,唤一声妈,就这么走了,走得那么急。 

他的悲剧,或许从一开始,就早已决定。可是,在见到他知道馨怡怀孕,那么高兴地抱起她转圈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命运,可以让他们的幸福长一点,让他们的快乐可以持续地久一点…… 

可是,命运,从不会为任何人停下他转动的齿轮。子卿早已命定的结局,终于到来。当我见到他穿上那黄包车夫的衣裳,见到他一步步紧跟“村上”的身后,眼神那么的淡定从容,带着赴死的决心,我在心里祈祷着,子卿,子卿,走慢一点。走慢一点。可是,终究不行。当我见到他拉开“村上”身后的两个保镖,举起枪的刹那,而村上的脸却出现在了他身后,也同时向他举起了枪,我在心里拼命呐喊,子卿,回过头,子卿,调转你的枪口,至少,在你倒下的时候,可以无怨无悔。但是,枪还是响了,你倒下了,我看见你挣扎的眼里全然的不甘。骤然响起静如曾为你挂起的满屋的白幡,为你哀悼的未来,我们都清楚,这,就是你的归宿,二十年的生命,或许短暂,还有太多的事等着你去完成,但生命的逝去,中断了所有可能,再不甘,至少,也是无悔! 

在此之前,我没有那么深刻地想过,关于国与家的问题。国家,国家,之所以为国家,国在前,家在后。看的时候,是跟爸妈一起的,他们都是中坚的爱国份子,最钦佩的爱国志士,最恨的,是小日本和汉奸。看到结局的时候,妈妈在旁边叹了一句,没有国,何来家?也带来了我的深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钦佩剧中的那些为国为民坚忍不拔的仁人志士,但我从不敢想象,如果我换作他们,有没有勇气像他们一样,选择同样艰难的路,是不是可以跟他们一样,无畏而无悔地承受这艰难的一切。 

我从不曾怀疑过这带着戏剧元素的家庭悲壮的真实性,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带给了这时代,这世界,太多太多的奇迹。许多的人,站起了,倒下了,但是那血却染成了面面红幡,飘扬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昭示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绝难打倒的刚强与坚韧,昭示着这个民族不朽的魂。 

当载着汉昌的船悠悠荡过飘满红幡的两岸青山时,我曾心有感叹,那样的红幡,是多少生命,多少鲜血染就的?但也暗自欣慰,至少,编剧,还为张家留下了一条根,至少,让我们有了一个念想,看到了有人还有幸福的可能,也让我们同时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因为,汉昌说过的,打完了小鬼子,他会寻着静如为他竖起的红幡,找到她,找到……回家的路。 

(言外,只是一些自己的感触而已,接下来,想花长篇幅专门写写我最爱的汉昌和静如。)



IP属地:四川1楼2008-12-23 10:01回复
    写的很棒,我也看完了。不过是十年后的今天。流了很多眼泪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3-27 2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