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圌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现任党圌委书圌记迟维意,校长刘广林。 学校坐落在沈抚同城连接带中心区域天柱山南麓,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占地面积10246亩。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沈阳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圌史可追溯到我圌国农业教育的始兴时期—1906年清政圌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以后经历了奉天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农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几个历圌史时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与复旦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成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10月圌经国圌务圌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⑨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⑨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圌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辽宁省与中圌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几代沈农人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圌大,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圌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高校,教圌育圌部、农业部、国圌家林业局开展的国圌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圌革试点高校。今天的沈阳农业大学已成为教学和科研并举,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圌系。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4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圌业,11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圌业,57个本科专圌业;学校有3个国圌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6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2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学校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所);有包括国圌家工程实验室、国圌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圌育圌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省级以上(含沈阳市)科学研究机圌构80个、基础实验室及实验教学中心19个。 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自1990年以来,已有257人享受国圌务圌院政圌府特殊津贴。学校现有教职工1586人,其中专任教圌师1О83人,教授179人,副教授39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2人和硕士研究生导师507人。专圌业教圌师中有院士2人,特聘院士5人,国圌家杰出青年科学基圌金获得者2人,国圌家长江学者讲圌座教授1人,国圌家千圌人计划讲圌座教授2人,国圌家“百千万圌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新世纪百千万圌人才工程国圌家级人选2人,国圌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圌育圌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圌务圌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圌育圌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3人,辽宁省“院士培养工程”人选1人,辽宁省首批高端人才引进工程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6人、特聘教授17人,辽宁省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6人。一支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圌干、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圌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具备了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进行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的基础和优势。 学校现有国圌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和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9个,国圌家级特色专圌业和综合改圌革试点专圌业5个,国圌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圌革试点项目2个,涵盖8个专圌业,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和转型发展试点专圌业36个,国圌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圌家级优秀网络课程2门,辽宁省精品课程21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辽宁省视圌频公开课2门,首批国圌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圌地4个,大学圌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圌地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大学圌生实践教育基圌地8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圌地214个。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教学研究和改圌革,着力于学圌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建校以来,学校为祖国社圌会主圌义建设事业培养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1万圌人。我校毕业生基础扎实,爱岗敬 业,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为国圌家经济发展和社圌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圌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现有在校生2О82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44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6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90人,非全日制专圌业学位研究生1191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发扬光大,学圌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00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圌家、省、市的各类科研项目5000余项,有1⑨8项成果获国圌家、省(部)、市奖励,70%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圌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先后在辽宁省10个市24个县(区)建立了科教基点,选派46名科技人员到当地担任科技副县(市)、乡(镇)长或科技顾问,有力地推动了“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学校积极构建圌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40多个国圌家和地区建立了联圌系,与15个国圌家的47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