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德素镇位于建平县中部,地处海棠海、海青河左右两岸,是建平县八个革命老区之一,全镇总面积21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18个村民组、80个自然屯,2.2万人口。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奎德素镇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群众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发展各项事业,尤其是近两年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等优势,吸引外资,使奎德素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以农牧业为主,集贸、工、高一体化的综合性乡镇正呈现出勃勃生机。1997年,奎德素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乡。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镇、体育工作先进镇。2000年镇党委被市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被县委授予红旗党委。
1、农、林、牧业迅猛发展
奎德素镇是一个幅员辽阔、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较大农业乡镇。全镇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2万亩,机电井178眼,管灌面积4200亩,水平梯田2.5万亩,人均耕地5.6亩。全镇年产玉米、高梁、谷子等杂粮超过5千万公斤。粮食过剩,农副产品加工、深加工业投资潜力巨大。近年来,奎德素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先后开发了甜菜、烤烟、土豆、西香瓜、蔬菜、油料等高科技项目。其中甜菜产量达4万吨,占建平县13个原料乡镇的35%;土豆年生产量达6-7万吨,产品远销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镇内土地资源丰富,有待出售的“四荒”5000亩;全镇有林面积1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人均有林面积0.4公顷,有果树10万株,其中宁苏、宁丰苹果在辽西地区面积占首们;畜牧业生产以当地山多、草多、秸杆多等资源优势为依托,以饲养猪、牛、羊、禽为重点,以大场大户和畜牧小区建设为龙头,依靠科技搞畜牧业开发,到2000年底,全镇鸡存栏63万只,猪存栏1.4万头,牛存栏786头,羊存栏13540只,建立养猪基地村4个,开发养猪小区1处,养羊小区1处,养牛小区1处。
2、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前进
到2000年末,全镇个体私营户达522家,其中集体1家。私营1家,个体520个。到2000年,创产值1340万元,其中集体企业创30万,私营企业创1280万,总收入144万,其中集体企业收入4万,私营企业收入25万,个体企业收入1115万,个体企业完成税收13万。
3、公益事业蒸蒸日上
几年来,奎德素镇交通、电信等公益事业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镇如今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镇内交通便利,有叶哈线、金张线两条县级公路,小新线、向奎线、奎八线、海新线4条乡级公路交织横贯全镇,村级公路平坦宽阔,纵横交错。无信自动寻呼全市联网,有程控电话交换点两处,安装程控电话2600余部,实现了村村通光缆,组组有电话,并与国内、国际实现了联网。
4、精神文明不断提高
奎德素镇坚持经常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争创文明单位、农民中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比例明显提高。2000年,全镇有5个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有12个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有“十星级文明户”2100个,奎德素镇连续三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委、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奎德素镇本着“治穷先治愚、治愚靠科技、科技靠教育”的宗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近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总投资77万元,维修和翻建校舍111间,面积达1520平方米,建学校院墙1410延长米,全部消灭了险房,绝大部分学校校园实现了绿化、美化、香化,改善了办学条件,小学普六、中学普九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改善全镇医疗卫生条件,奎德素镇政府对镇卫生院进行了旧房改建,添置了B超机、X光透视、心电图机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通过加强对全镇14个村级卫生所的统一管理,形成了以镇卫生院为中心,以村卫生所为补充的医疗保健网络。
全镇文化宣传阵地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有线电视台、电视差转台覆盖全镇14个村和部分邻近村。为传递党的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科技信息创造了良好环境。结合抓镇容镇貌、村容村貌工作,加速了实用人才学校和文化室建设,全镇14个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
5、银税商业繁荣稳定
镇政府所在地有农村信用社1个(下设储蓄所1个),农行营业所1个。有工商所1个,国税、地税中心所各1个(管辖范围包括白山、太平庄、奎德素三个乡镇)。
1、农、林、牧业迅猛发展
奎德素镇是一个幅员辽阔、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较大农业乡镇。全镇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2万亩,机电井178眼,管灌面积4200亩,水平梯田2.5万亩,人均耕地5.6亩。全镇年产玉米、高梁、谷子等杂粮超过5千万公斤。粮食过剩,农副产品加工、深加工业投资潜力巨大。近年来,奎德素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先后开发了甜菜、烤烟、土豆、西香瓜、蔬菜、油料等高科技项目。其中甜菜产量达4万吨,占建平县13个原料乡镇的35%;土豆年生产量达6-7万吨,产品远销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镇内土地资源丰富,有待出售的“四荒”5000亩;全镇有林面积1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人均有林面积0.4公顷,有果树10万株,其中宁苏、宁丰苹果在辽西地区面积占首们;畜牧业生产以当地山多、草多、秸杆多等资源优势为依托,以饲养猪、牛、羊、禽为重点,以大场大户和畜牧小区建设为龙头,依靠科技搞畜牧业开发,到2000年底,全镇鸡存栏63万只,猪存栏1.4万头,牛存栏786头,羊存栏13540只,建立养猪基地村4个,开发养猪小区1处,养羊小区1处,养牛小区1处。
2、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前进
到2000年末,全镇个体私营户达522家,其中集体1家。私营1家,个体520个。到2000年,创产值1340万元,其中集体企业创30万,私营企业创1280万,总收入144万,其中集体企业收入4万,私营企业收入25万,个体企业收入1115万,个体企业完成税收13万。
3、公益事业蒸蒸日上
几年来,奎德素镇交通、电信等公益事业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镇如今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镇内交通便利,有叶哈线、金张线两条县级公路,小新线、向奎线、奎八线、海新线4条乡级公路交织横贯全镇,村级公路平坦宽阔,纵横交错。无信自动寻呼全市联网,有程控电话交换点两处,安装程控电话2600余部,实现了村村通光缆,组组有电话,并与国内、国际实现了联网。
4、精神文明不断提高
奎德素镇坚持经常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争创文明单位、农民中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比例明显提高。2000年,全镇有5个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有12个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有“十星级文明户”2100个,奎德素镇连续三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委、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奎德素镇本着“治穷先治愚、治愚靠科技、科技靠教育”的宗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近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总投资77万元,维修和翻建校舍111间,面积达1520平方米,建学校院墙1410延长米,全部消灭了险房,绝大部分学校校园实现了绿化、美化、香化,改善了办学条件,小学普六、中学普九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改善全镇医疗卫生条件,奎德素镇政府对镇卫生院进行了旧房改建,添置了B超机、X光透视、心电图机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通过加强对全镇14个村级卫生所的统一管理,形成了以镇卫生院为中心,以村卫生所为补充的医疗保健网络。
全镇文化宣传阵地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有线电视台、电视差转台覆盖全镇14个村和部分邻近村。为传递党的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科技信息创造了良好环境。结合抓镇容镇貌、村容村貌工作,加速了实用人才学校和文化室建设,全镇14个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
5、银税商业繁荣稳定
镇政府所在地有农村信用社1个(下设储蓄所1个),农行营业所1个。有工商所1个,国税、地税中心所各1个(管辖范围包括白山、太平庄、奎德素三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