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说说自己和一中的故事,一直提笔又止,直到今天。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b8d331671f40ad115e4c7eb672d1151/c8aac711728b4710a8e4f9e2c9cec3fdfd0323db.jpg)
和固始一中结缘,是千禧年八月的某一天收到的一份录取通知书。面对通知书,全家人没有喜悦,因为择校录取,没有考取心仪中的固始高中,还要交1000元的择校费。在一中缴费报名即将截止的日子,全家终于核计好下定决心让我去一中上学,爸妈为此特意赶了一趟集取了打工攒下的钱凑足我的学费。因为从家去往县城大约有50公里的样子,第二天刚亮我和父亲就出发赶往陌生的一中(那时候交通还不太发达,一辆客货混装的面包车还要沿途拾捡赶城的人可能需要走上两个多小时)。车辆在通往县城的途中停下了,我和父亲在一条小路口下了车,走着崎岖的下路,看着前面背着住校被褥的父亲,我有一种眼泪想要掉下来的冲动。在小路的尽头,一中还是在忐忑的期待中映入眼底,一条破落的老街边“伫立”着一块略显陈旧的门牌“固始县第一中学”,那是我对一中的第一印象。报名、缴费、看宿舍,我机械的跟着父亲,跑着各种手续。终于等到了开学的日子,父亲没有再来送,在开面包车跑出租的三叔帮助下,我带上行李开始了自己在一中三年的生活。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0fe4aea00d162d985ee621421dea950/bf1a788b4710b912da0af2d0c9fdfc03934522db.jpg)
第一次离家住校,夜晚失眠应该很多人都有过,可是一到清晨学校喇叭里高亢的回到拉萨和一阵阵急促的哨声惊醒了每一个还在睡着的人,于是抓起身边的衣裤紧急起床洗漱上厕所,起晚的人会被吹哨的老师连被子直接掀起,那场面每一次都像是在上战场打仗,混乱而急促。直到多年以后每每听到郑钧的回到拉萨,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中和一个个跑早操的画面。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8023bcf68d9f2d3201124e799ed8a53/00804d10b912c8fcd038f2e3f6039245d78821db.jpg)
不知道是因为不适应学校食堂的饭菜,还是为了省钱,周边的同学开始吃方便面,刚开始是干吃、后来是泡着吃、再后来干脆就买个酒精炉煮着吃,就连看门的阿婆都嗅到了生意的气息,开始在狭小的楼梯间里做起代煮方便面的生意。那时候吃泡面的风气弥漫着整个男生宿舍楼,吃泡面最高的记录是来自马罡乡的三个兄弟一个学期下来累计吃掉了46箱,金苑、白象、南街村,花花绿绿的方便面甚至走进了梦里。从开始的百吃不厌,到最后的看见甚至听见就难受,真的就觉得一辈子的方便面都在那个时候吃完了,也终于明白了小时候那么好吃的火腿肠和泡面为什么会成为电视里主人翁抱怨调侃生活的理由了。回归到正常生活后,如何更好的吃饭就成了一门学问,因为本不多的生活费可能还要被安排其它作用。学校大门口西侧柳树下一对略上年纪的老夫妻卖五毛钱一碗的小葱炒饭、马路对面一个很壮实的大哥煮的一块钱一碗的刀削面,各家都有卖的酱油米粉被放学后的“饿痨们”蜂拥着一扫而光,虽然就是那样一顿简单的饭菜,可是却一年又一年的护胃了一批又一批的少年。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e2753c7f8d3572c66e29cd4ba126352/351bb312c8fcc3ced70bcd1d9845d688d53f20db.jpg)
那是一个整个中国都仿佛处于少年的时代,我们在成长,周边的一切也都在成长。刚到县城的我们看一切都是新奇的,去体育场溜冰、到天一方上网、逛中山大街,这些在今天的成人世界看起来正常的活动却让禁止出入“三室一厅”的规定拦挡在青春的墙外,但仍有人冒着被查夜老师抓到的危险翻墙也要去并乐此不疲。满大街的音像店、理发店不停的播放着郑秀文的眉飞色舞和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小饭馆里的盗版光盘播放的星语心愿和流星花园也让很多的男男女女痴迷。受古惑仔的影响,血气方刚的学生在私下里称兄道弟,喝酒结拜,于是“小刀会”、“鸳鸯蝴蝶派”、“小南海”等等的带有那个时代印记的小团伙在校园里盛行开来,从“另一面”维护着校园秩序。幼稚的青春,在沸腾的热血中尽情释放着。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72fc3cd5d2c11dfded1bf2b53266255/cb19c2fcc3cec3fde9f5a35bdc88d43f869427db.jpg)
一中学风是浓厚的,尤以文风盛行,据说蒋光慈就曾经学习在一中,阅读和投稿成了很多同学的爱好,尤其是新概念作为大赛推捧的韩寒火爆的不要不要的,课上课下的成了大家的话题和谈资。那一届的一中招聘了很多失落的择校生,很多的同学在心里暗暗努力要好好学习。班主任李老师是一个严谨到有点迂腐的人,消瘦的身材被一件极不合体的大红毛衣包裹着,一个倔强的山羊胡在下巴上随着说话一前一后的摆动,好事的同学在背地里偷偷的叫他“山羊胡”。老师用夹杂着徐集口音的普通话给我们讲数学,漂亮的板书永远一板一眼,规矩的就像他的性格一样。他有很多口头禅,最常说的应该就是“乖乖哟”,每每有同学回答错问题的时候,他就会略带慈祥又遗憾的说上一句“乖乖哟”开始他的解析,然后引来单调的数学课上满堂的哄笑。就是这样一个对生活不修边幅的人,在教学上居然爆发了巨大的能量,第一个学期过后,我们班级在一群如他的老师教导下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考了全县班级第二名,我们的“老一”个人成绩第二、五个人前二十、近十个人前一百,半年前这还是一群失落孩子的组合,更何况全县每一年都有超过一万多人的同级学生。类似的学风和成长,遍布着一中的各个班级,各届学子。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e42566321bdfa9ecfd2e561f52d1f754/baf7c9cec3fdfc0384b3e796de3f8794a5c226db.jpg)
学校的位置坐落在县城的最东边的郊外,也是整个县城最低的地方。每每进入雨季,都会毫无疑外的发生水漫校园的景观。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让县城和农村污水急切的横流在校门口的马路上,淌水上学放学让多少孩子都叫苦不迭。当时学校的硬件条件还不是太好,一到闷热的夏夜,总有很多学生卷着草席在操场上找个位置席地而卧,漫天的繁星陪伴着夜的宁静。固始的气候历来是深秋以后下雨多过下雪,衣服鞋子在下雨的时间免不了会被浸湿,低冷的空气和潮湿的衣物让冬天显得格外湿冷。没有父母的陪伴、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要精打细算、成长委屈多半要自我调节……纵使物质匮乏到如此,可是在梦想面前精神的食粮一样充实了青春。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40da20c1a3ec8a13141a57e8c7029157/b1c5c9fdfc039245c17ee5218d94a4c27c1e25db.jpg)
三年之后,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背着书本和行李从一中毕业了。也许是高考成绩的不甚体面,也许是工作之后的外走他乡,也许只是也许,一直到今天没有再回去过,一中的教室宿舍、一中的树木花草、一中的老师同学、一中门口的那一排的小吃店都永远的停在了记忆深处。时不时的会搜索有关一中的字眼和图片,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中的变化就像老树焕发了新芽,每一个一中学子仿佛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在大江南北,开枝散叶的传播着一中精神。人走远了,情变浓了,只有一中安好……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92998f28013632715edc23ba18ea056/b1f6f6039245d688ccc9b68aaec27d1ed31b24db.jpg)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b8d331671f40ad115e4c7eb672d1151/c8aac711728b4710a8e4f9e2c9cec3fdfd0323db.jpg)
和固始一中结缘,是千禧年八月的某一天收到的一份录取通知书。面对通知书,全家人没有喜悦,因为择校录取,没有考取心仪中的固始高中,还要交1000元的择校费。在一中缴费报名即将截止的日子,全家终于核计好下定决心让我去一中上学,爸妈为此特意赶了一趟集取了打工攒下的钱凑足我的学费。因为从家去往县城大约有50公里的样子,第二天刚亮我和父亲就出发赶往陌生的一中(那时候交通还不太发达,一辆客货混装的面包车还要沿途拾捡赶城的人可能需要走上两个多小时)。车辆在通往县城的途中停下了,我和父亲在一条小路口下了车,走着崎岖的下路,看着前面背着住校被褥的父亲,我有一种眼泪想要掉下来的冲动。在小路的尽头,一中还是在忐忑的期待中映入眼底,一条破落的老街边“伫立”着一块略显陈旧的门牌“固始县第一中学”,那是我对一中的第一印象。报名、缴费、看宿舍,我机械的跟着父亲,跑着各种手续。终于等到了开学的日子,父亲没有再来送,在开面包车跑出租的三叔帮助下,我带上行李开始了自己在一中三年的生活。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0fe4aea00d162d985ee621421dea950/bf1a788b4710b912da0af2d0c9fdfc03934522db.jpg)
第一次离家住校,夜晚失眠应该很多人都有过,可是一到清晨学校喇叭里高亢的回到拉萨和一阵阵急促的哨声惊醒了每一个还在睡着的人,于是抓起身边的衣裤紧急起床洗漱上厕所,起晚的人会被吹哨的老师连被子直接掀起,那场面每一次都像是在上战场打仗,混乱而急促。直到多年以后每每听到郑钧的回到拉萨,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中和一个个跑早操的画面。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8023bcf68d9f2d3201124e799ed8a53/00804d10b912c8fcd038f2e3f6039245d78821db.jpg)
不知道是因为不适应学校食堂的饭菜,还是为了省钱,周边的同学开始吃方便面,刚开始是干吃、后来是泡着吃、再后来干脆就买个酒精炉煮着吃,就连看门的阿婆都嗅到了生意的气息,开始在狭小的楼梯间里做起代煮方便面的生意。那时候吃泡面的风气弥漫着整个男生宿舍楼,吃泡面最高的记录是来自马罡乡的三个兄弟一个学期下来累计吃掉了46箱,金苑、白象、南街村,花花绿绿的方便面甚至走进了梦里。从开始的百吃不厌,到最后的看见甚至听见就难受,真的就觉得一辈子的方便面都在那个时候吃完了,也终于明白了小时候那么好吃的火腿肠和泡面为什么会成为电视里主人翁抱怨调侃生活的理由了。回归到正常生活后,如何更好的吃饭就成了一门学问,因为本不多的生活费可能还要被安排其它作用。学校大门口西侧柳树下一对略上年纪的老夫妻卖五毛钱一碗的小葱炒饭、马路对面一个很壮实的大哥煮的一块钱一碗的刀削面,各家都有卖的酱油米粉被放学后的“饿痨们”蜂拥着一扫而光,虽然就是那样一顿简单的饭菜,可是却一年又一年的护胃了一批又一批的少年。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1e2753c7f8d3572c66e29cd4ba126352/351bb312c8fcc3ced70bcd1d9845d688d53f20db.jpg)
那是一个整个中国都仿佛处于少年的时代,我们在成长,周边的一切也都在成长。刚到县城的我们看一切都是新奇的,去体育场溜冰、到天一方上网、逛中山大街,这些在今天的成人世界看起来正常的活动却让禁止出入“三室一厅”的规定拦挡在青春的墙外,但仍有人冒着被查夜老师抓到的危险翻墙也要去并乐此不疲。满大街的音像店、理发店不停的播放着郑秀文的眉飞色舞和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小饭馆里的盗版光盘播放的星语心愿和流星花园也让很多的男男女女痴迷。受古惑仔的影响,血气方刚的学生在私下里称兄道弟,喝酒结拜,于是“小刀会”、“鸳鸯蝴蝶派”、“小南海”等等的带有那个时代印记的小团伙在校园里盛行开来,从“另一面”维护着校园秩序。幼稚的青春,在沸腾的热血中尽情释放着。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72fc3cd5d2c11dfded1bf2b53266255/cb19c2fcc3cec3fde9f5a35bdc88d43f869427db.jpg)
一中学风是浓厚的,尤以文风盛行,据说蒋光慈就曾经学习在一中,阅读和投稿成了很多同学的爱好,尤其是新概念作为大赛推捧的韩寒火爆的不要不要的,课上课下的成了大家的话题和谈资。那一届的一中招聘了很多失落的择校生,很多的同学在心里暗暗努力要好好学习。班主任李老师是一个严谨到有点迂腐的人,消瘦的身材被一件极不合体的大红毛衣包裹着,一个倔强的山羊胡在下巴上随着说话一前一后的摆动,好事的同学在背地里偷偷的叫他“山羊胡”。老师用夹杂着徐集口音的普通话给我们讲数学,漂亮的板书永远一板一眼,规矩的就像他的性格一样。他有很多口头禅,最常说的应该就是“乖乖哟”,每每有同学回答错问题的时候,他就会略带慈祥又遗憾的说上一句“乖乖哟”开始他的解析,然后引来单调的数学课上满堂的哄笑。就是这样一个对生活不修边幅的人,在教学上居然爆发了巨大的能量,第一个学期过后,我们班级在一群如他的老师教导下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考了全县班级第二名,我们的“老一”个人成绩第二、五个人前二十、近十个人前一百,半年前这还是一群失落孩子的组合,更何况全县每一年都有超过一万多人的同级学生。类似的学风和成长,遍布着一中的各个班级,各届学子。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e42566321bdfa9ecfd2e561f52d1f754/baf7c9cec3fdfc0384b3e796de3f8794a5c226db.jpg)
学校的位置坐落在县城的最东边的郊外,也是整个县城最低的地方。每每进入雨季,都会毫无疑外的发生水漫校园的景观。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让县城和农村污水急切的横流在校门口的马路上,淌水上学放学让多少孩子都叫苦不迭。当时学校的硬件条件还不是太好,一到闷热的夏夜,总有很多学生卷着草席在操场上找个位置席地而卧,漫天的繁星陪伴着夜的宁静。固始的气候历来是深秋以后下雨多过下雪,衣服鞋子在下雨的时间免不了会被浸湿,低冷的空气和潮湿的衣物让冬天显得格外湿冷。没有父母的陪伴、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要精打细算、成长委屈多半要自我调节……纵使物质匮乏到如此,可是在梦想面前精神的食粮一样充实了青春。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40da20c1a3ec8a13141a57e8c7029157/b1c5c9fdfc039245c17ee5218d94a4c27c1e25db.jpg)
三年之后,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背着书本和行李从一中毕业了。也许是高考成绩的不甚体面,也许是工作之后的外走他乡,也许只是也许,一直到今天没有再回去过,一中的教室宿舍、一中的树木花草、一中的老师同学、一中门口的那一排的小吃店都永远的停在了记忆深处。时不时的会搜索有关一中的字眼和图片,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中的变化就像老树焕发了新芽,每一个一中学子仿佛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在大江南北,开枝散叶的传播着一中精神。人走远了,情变浓了,只有一中安好……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92998f28013632715edc23ba18ea056/b1f6f6039245d688ccc9b68aaec27d1ed31b24d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