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浜头村位于桐乡县西北部。由东浜头、双园村、画圣桥、南圣浜、大石桥、张家兜、北木桥、顾家埭、杨树湾、沈店桥、铁店村、朱家桥、河北埭13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东浜头。1949年前分属五泾乡、长濠乡;50年代初为八泉乡5村;1956年为东浜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石门人民公社八泉管理区辖;1983年为八泉乡东浜头村,1992年属河山镇。全村456户;1952人。
简介:东浜头村西距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7公里,东与石门镇接壤。石(门)河(山)公路横贯全村。水路有沈店桥港,是县内支线航道,河面宽200米,能通航60吨级船舶。西起含山塘贯通杭申乙 线;东迄石门镇注入大运河。水陆交通便利,宜灌溉。境内河浜交错,村村环抱,小桥流水,绿荫交舸,是杭嘉湖平原典型水网地带。物产有水稻、大麦、小麦、油菜籽、蚕茧、杭白菊等,饲养生猪、湖羊和家禽。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2423亩。其中水田1552亩,旱地871亩(含桑地661亩)。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的墓地坐落在南圣浜,与石门镇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对应。 东浜头村,历来处于自耕自织农村自然经济状态,历史上无工业企业。据传旧时铁店村有沈姓开设铁铺,因名铁店村,但早已踪迹全无。家家户户育蚕缫丝、纺土纱、织土布。清朝末期,村民家中十有七八置有手摇纺车和少量木机,农妇勤于机杼,自缫自织,产有绵绸、丝绵、土布等,作御寒衣着居多,余者出售弥补家常日用。明朝诗人朱逢吉,曾作《石门东庄布坊》诗云“织成片段赛丁娘,入手戋戋不砑光,昨天金陵标信到,客邦都道要东庄”。古时石门镇邻近乡村纺织业享有盛名,时有村妇肩负土布,在石门、五泾等集镇应市。抗日战争时期,石门镇沦陷。东浜头村曾驻有国民党军队62师一个连。屡遭日本侵略军扫荡。东浜头土地荒凉,村民生活贫困。东浜头村地势低洼,十涝九旱,农业生产较落后,1949年粮食亩产仅250市斤左右。1949年后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每年冬春,投入50%以上劳动力,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护岸筑堤。到70年代末,全村改造低产田900多亩,修筑渠道5800米,基本实现排灌机电化。耕种机械化程度达75%,农业生产逐年提高。1992年,全村粮食产量达980.1吨,平均亩产797公斤,蚕茧1144担,油菜籽766担,杭白菊740担,榨菜4800担。
新农村建设:1976年春,村办企业开始起步。当时有村民叶秋娥、魏幼珍等6人,将自己家里的缝纫机搬来,利用村委会旧屋,因陋就简,集资办起全村第一家服装加工店,为村民加工服装。次年,村民办教师嵇战坤,受党支部委托,始办石门服装厂,开始跨出村界。先后为乌镇服装厂、杭州兴 东浜头村隆服装厂加工服装,建立起稳定的定点加工关系,企业有了生机。1983年,产值165万元,获利1.9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1989年与杭州兴隆服装厂联合,又办了杭州兴隆服装厂桐乡联营厂,投入资金25万元,引进设备、技术,主要生产真丝绸服装,以自产自销、经销为主。是年产值803万元,获利35万元,比1988年分别增长100%和95%。1991年,与香港同艺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国柱合资创办浙江同艺制衣有限公司,资金400万元,其中梁国柱投资21.5万美元,占股金25%。引进130台高速平缝车,400台中速缝纫机,新建占地8000平方米六层楼厂房,并有国际程控电话和传真等现代通讯系统,有汽车6辆。1992年,生产天蕾牌真丝服装83.554万件,产值6738万元,其中外贸出口6200万元,实现税利380万元。产品销往欧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东浜头村以服装厂为依托,似母鸡下蛋办起了一个个工厂,盖起了一幢幢厂房。几年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办起了石门五金标准件厂(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公司桐乡零件厂)、石门美多皮件厂、精制杭白菊厂、水泥制品厂、自来水厂和东方丝绸印染厂、东方制线厂,形成服装生产从丝绸、印染、涤纶线、服装一条龙生产体系。
简介:东浜头村西距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7公里,东与石门镇接壤。石(门)河(山)公路横贯全村。水路有沈店桥港,是县内支线航道,河面宽200米,能通航60吨级船舶。西起含山塘贯通杭申乙 线;东迄石门镇注入大运河。水陆交通便利,宜灌溉。境内河浜交错,村村环抱,小桥流水,绿荫交舸,是杭嘉湖平原典型水网地带。物产有水稻、大麦、小麦、油菜籽、蚕茧、杭白菊等,饲养生猪、湖羊和家禽。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2423亩。其中水田1552亩,旱地871亩(含桑地661亩)。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的墓地坐落在南圣浜,与石门镇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对应。 东浜头村,历来处于自耕自织农村自然经济状态,历史上无工业企业。据传旧时铁店村有沈姓开设铁铺,因名铁店村,但早已踪迹全无。家家户户育蚕缫丝、纺土纱、织土布。清朝末期,村民家中十有七八置有手摇纺车和少量木机,农妇勤于机杼,自缫自织,产有绵绸、丝绵、土布等,作御寒衣着居多,余者出售弥补家常日用。明朝诗人朱逢吉,曾作《石门东庄布坊》诗云“织成片段赛丁娘,入手戋戋不砑光,昨天金陵标信到,客邦都道要东庄”。古时石门镇邻近乡村纺织业享有盛名,时有村妇肩负土布,在石门、五泾等集镇应市。抗日战争时期,石门镇沦陷。东浜头村曾驻有国民党军队62师一个连。屡遭日本侵略军扫荡。东浜头土地荒凉,村民生活贫困。东浜头村地势低洼,十涝九旱,农业生产较落后,1949年粮食亩产仅250市斤左右。1949年后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每年冬春,投入50%以上劳动力,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护岸筑堤。到70年代末,全村改造低产田900多亩,修筑渠道5800米,基本实现排灌机电化。耕种机械化程度达75%,农业生产逐年提高。1992年,全村粮食产量达980.1吨,平均亩产797公斤,蚕茧1144担,油菜籽766担,杭白菊740担,榨菜4800担。
新农村建设:1976年春,村办企业开始起步。当时有村民叶秋娥、魏幼珍等6人,将自己家里的缝纫机搬来,利用村委会旧屋,因陋就简,集资办起全村第一家服装加工店,为村民加工服装。次年,村民办教师嵇战坤,受党支部委托,始办石门服装厂,开始跨出村界。先后为乌镇服装厂、杭州兴 东浜头村隆服装厂加工服装,建立起稳定的定点加工关系,企业有了生机。1983年,产值165万元,获利1.9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1989年与杭州兴隆服装厂联合,又办了杭州兴隆服装厂桐乡联营厂,投入资金25万元,引进设备、技术,主要生产真丝绸服装,以自产自销、经销为主。是年产值803万元,获利35万元,比1988年分别增长100%和95%。1991年,与香港同艺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国柱合资创办浙江同艺制衣有限公司,资金400万元,其中梁国柱投资21.5万美元,占股金25%。引进130台高速平缝车,400台中速缝纫机,新建占地8000平方米六层楼厂房,并有国际程控电话和传真等现代通讯系统,有汽车6辆。1992年,生产天蕾牌真丝服装83.554万件,产值6738万元,其中外贸出口6200万元,实现税利380万元。产品销往欧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东浜头村以服装厂为依托,似母鸡下蛋办起了一个个工厂,盖起了一幢幢厂房。几年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办起了石门五金标准件厂(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公司桐乡零件厂)、石门美多皮件厂、精制杭白菊厂、水泥制品厂、自来水厂和东方丝绸印染厂、东方制线厂,形成服装生产从丝绸、印染、涤纶线、服装一条龙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