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浜头村吧 关注:2贴子:15
  • 4回复贴,共1
东浜头村位于桐乡县西北部。由东浜头、双园村、画圣桥、南圣浜、大石桥、张家兜、北木桥、顾家埭、杨树湾、沈店桥、铁店村、朱家桥、河北埭13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东浜头。1949年前分属五泾乡、长濠乡;50年代初为八泉乡5村;1956年为东浜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石门人民公社八泉管理区辖;1983年为八泉乡东浜头村,1992年属河山镇。全村456户;1952人。
简介:东浜头村西距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7公里,东与石门镇接壤。石(门)河(山)公路横贯全村。水路有沈店桥港,是县内支线航道,河面宽200米,能通航60吨级船舶。西起含山塘贯通杭申乙 线;东迄石门镇注入大运河。水陆交通便利,宜灌溉。境内河浜交错,村村环抱,小桥流水,绿荫交舸,是杭嘉湖平原典型水网地带。物产有水稻、大麦、小麦、油菜籽、蚕茧、杭白菊等,饲养生猪、湖羊和家禽。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2423亩。其中水田1552亩,旱地871亩(含桑地661亩)。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的墓地坐落在南圣浜,与石门镇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对应。 东浜头村,历来处于自耕自织农村自然经济状态,历史上无工业企业。据传旧时铁店村有沈姓开设铁铺,因名铁店村,但早已踪迹全无。家家户户育蚕缫丝、纺土纱、织土布。清朝末期,村民家中十有七八置有手摇纺车和少量木机,农妇勤于机杼,自缫自织,产有绵绸、丝绵、土布等,作御寒衣着居多,余者出售弥补家常日用。明朝诗人朱逢吉,曾作《石门东庄布坊》诗云“织成片段赛丁娘,入手戋戋不砑光,昨天金陵标信到,客邦都道要东庄”。古时石门镇邻近乡村纺织业享有盛名,时有村妇肩负土布,在石门、五泾等集镇应市。抗日战争时期,石门镇沦陷。东浜头村曾驻有国民党军队62师一个连。屡遭日本侵略军扫荡。东浜头土地荒凉,村民生活贫困。东浜头村地势低洼,十涝九旱,农业生产较落后,1949年粮食亩产仅250市斤左右。1949年后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每年冬春,投入50%以上劳动力,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护岸筑堤。到70年代末,全村改造低产田900多亩,修筑渠道5800米,基本实现排灌机电化。耕种机械化程度达75%,农业生产逐年提高。1992年,全村粮食产量达980.1吨,平均亩产797公斤,蚕茧1144担,油菜籽766担,杭白菊740担,榨菜4800担。
新农村建设:1976年春,村办企业开始起步。当时有村民叶秋娥、魏幼珍等6人,将自己家里的缝纫机搬来,利用村委会旧屋,因陋就简,集资办起全村第一家服装加工店,为村民加工服装。次年,村民办教师嵇战坤,受党支部委托,始办石门服装厂,开始跨出村界。先后为乌镇服装厂、杭州兴 东浜头村隆服装厂加工服装,建立起稳定的定点加工关系,企业有了生机。1983年,产值165万元,获利1.9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1989年与杭州兴隆服装厂联合,又办了杭州兴隆服装厂桐乡联营厂,投入资金25万元,引进设备、技术,主要生产真丝绸服装,以自产自销、经销为主。是年产值803万元,获利35万元,比1988年分别增长100%和95%。1991年,与香港同艺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国柱合资创办浙江同艺制衣有限公司,资金400万元,其中梁国柱投资21.5万美元,占股金25%。引进130台高速平缝车,400台中速缝纫机,新建占地8000平方米六层楼厂房,并有国际程控电话和传真等现代通讯系统,有汽车6辆。1992年,生产天蕾牌真丝服装83.554万件,产值6738万元,其中外贸出口6200万元,实现税利380万元。产品销往欧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东浜头村以服装厂为依托,似母鸡下蛋办起了一个个工厂,盖起了一幢幢厂房。几年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办起了石门五金标准件厂(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公司桐乡零件厂)、石门美多皮件厂、精制杭白菊厂、水泥制品厂、自来水厂和东方丝绸印染厂、东方制线厂,形成服装生产从丝绸、印染、涤纶线、服装一条龙生产体系。


IP属地:浙江1楼2017-02-16 21:06回复
    工业建设:工业发展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464万元,创税利43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23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6.8%,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职工670人。全村平均每户有1.47人进厂务工。职工年平均收入约5000元,村民人均收入2047元,比1979年增长8倍和9.1倍。1991年被评为桐乡县十个标兵支部红旗村之一,1992年被评为嘉兴市先进集体,连续2年评为桐乡县创汇大户,成为桐乡县首富村。以工补农80年代,村级工业初具规模,为农业投入创造了物质条件。自1983年始,每年提留农业三项基金,以工补农。1983-1992年的十年中,共投入86万元。新建机埠一座,改建扩建5座,添置变压器4台,计150千伏,新辟10处小机埠,修建水闸2座,筑水泥渠道3800米,修筑石河堤岸1500米,购集体农用机具15件,中型拖拉机1辆。在搞好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为农业服务的软件也有所加强。全村基本上实现了排灌、机耕、植保、配药、农技等系列服务,排解了承包户的困难。
    兴办教育事业原村里只1所小学,校舍已破旧。1992年,村里拨款15万元,新建4000平方米教学楼和1334平方米的幼儿园,有小学生112人,幼儿36人。建自来水厂1991年投资35万元,建起东浜头自来水厂,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通向各自然村的主要道路,全部改造为水泥路面,总长8500米。干部、职工实行养老保险金制度,到1992年集体投入保险金16万元。凡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村民,每月可领取60~80元养老金。村民还享受公费医疗,治病可以报销20~80%的医药费。1992年还投入8万元为全村农户办好家庭财产保险。
    建房热村民收入逐年增加后,近几年来兴起建房热。1949年前流传着“三里坎,麻袋浜,两头全是茅屋房”的村貌已不复存在。村民普遍建造二三层的楼房。1979年至今,全村除2户外,都新建或扩建了楼房。


    IP属地:浙江2楼2017-02-16 21:08
    回复
      社会事业:1999年,东浜头村与长沙视达公司签定合同,投资260万元,建立了镇有线电视站,开始建立乡村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2004年,有线电视站投资近70余万,2005年投资近80万元,2006年投资近90万元。完成了全镇的光缆传输改造,将杨嘉桥、峡山口、雁坪连成一片,电视传输信号大为改观。并与县有线电视网联网,频道增加将近两倍,达到50个频道。有线电视线路由最初的4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50余公里,用户也从最初的30户增加到1350余户,覆盖全镇41个村,及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东浜头村一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方针,配齐配强工作班子,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综治维稳方案,深入普法,打防结合,做到小纠纷不出村组、大纠纷不出管区、跨村纠纷不出镇,全镇治安良好,人们安居乐业。民政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思路,以落实各项民政政策为重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切实解决好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社会福利、优抚优待等弱势群体问题,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充分发挥了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镇民政所共救济贫困户100户,发放救济金额7万元;灾后重建38户,发放专项资金8.9万元;大病救助50人,发放救助款7万元;城镇低保19户,月发放金额1万余元;五保户543户,分散供养496人,集中供养47人。东浜头村联合工会成立于一九九五年,现有会员851人,其中女会员362人,下辖20个工会小组及12个基层工会。在成立工会委员会以后,逐步完善了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及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共青团组织发挥好了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反映和正确引导团员青年的思想,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团委。妇联组织协同各级各部门举办了多期妇女培训班,深入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以镇上涌现的大批女种植、养殖及加工大户为榜样做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协同职能部门开展了颇有成效的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制宣传活动,并配合公安、司法、上级妇联组织处理多宗要案,近年来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资助贫困女童100余名。


      IP属地:浙江3楼2017-02-16 21:08
      回复
        综合发展:发展工业东浜头村地处水网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堪称鱼米之乡。但在70年代前,全村340多个劳力全靠经营农业,无一家工商企业,且人多地少,粮食亩产徘徊在700斤左右。直至1979年,还是个吃饭靠借粮、用钱靠贷款的穷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仅124元。全村有60多名青年因生活困难,无钱建房而娶不上媳妇。1978年初,村里办了纸袋厂,由于经营不善,不到年底即倒闭。1979年,再度筹集资金3000元,在几间破平房里创办只有10名职工的城南前进皮毛制品厂。是年,实现产值1.8万元,获利润7900元。1985年改称城南皮革工艺厂,年产值为143万元,利润实现22万元。1986年更名萧山制革厂。1991年,投资500万元,扩大生产项目,新建厂房6500平方米,引进生产设备50多台套,使裘制、整理、喷涂等形成国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具有年产皮革53.3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跨入全国制革重点厂行列。1991年起,被命名为萧山市一级企业。1992年5月,与上海远东鞋业公司联办企业,厂名改为上海远东鞋业公司萧山制革联营厂。尔后,相继开发出高档全粒面时装革、全粒面美术革、高光亮珠光革、双色轧花革4个新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是年11月,又与香港丰和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杭州丰和皮革有限公司。总投资144万美元,其中港方63万美元。1992年,制革厂年产值达2403万美元,实现利润294万美元。另外,东浜头村还办有钣金五金厂。该厂系1985年从城南前进农机五金厂分出建为城南钣金五金厂,1988年与萧山金属钣厂、杭州铁路装卸机械厂联营建立萧山钣金五金厂。1992年,年产值975万元,利润42万元。农业生产自1983年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农业投入随着工业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逐年增加投入。80年代以来,全村用于农电设施、农机具购置、贴农、补农达150余万元。建有农药、化肥供应站,设种子示范户,有农机、水利、网箱养鱼、山林管理等农业服务员13名,农户的农用电、机耕、排灌等费用均由村负担,还免缴农户各项农业费用,发放售粮补贴。现全村拥有客货汽车6辆,拖拉机6辆,排灌机埠3座,机耕路3500米,三面光渠道1500米。1992年,粮食总产400吨,其中交售给国家180吨,分别比1985年增长14%与76%;油菜籽2528公斤,生猪饲养503头,淡水鱼5900公斤。1992年,东浜头村成立萧山金利工贸实业公司;与立新村和浙江省湘湖旅工贸实业公司联营建立汽车加油站;与香港丰和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办萧山海鲜酒家,3家企业当年营业收入27.8万元。是年,有工商企业5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05万元,职工340人;农工副总产值2633万元,实现利润389万元,分别是1985年的14倍,12.9倍;其中工业产值2500万元,实现利润336万元,是1985年的12.8倍,12.3倍;村民人均收入2233元,是1985年的2.87倍。种桑养蚕农业布局合理,以种桑养蚕为主要产业,其中桑叶面积2100亩,年饲养量在4000-5000余张,年产值350-400万元左右。1900多亩土地平整为一路二沟,横直如网状的园田化的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生产环境条件较佳的好地方。2005年被临安市列入蚕桑示范园区。辅之以柑橘、板栗、杨梅、竹笋、茶叶、山核桃、毛竹、生猪等,拥有山地17201亩,木材总积蓄量为53253立方米,现已建有蚕桑、茶叶、杨梅三个专业生产合作社。人均收入9228元。企业东头村村有企业十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达5家,景鑫纸业有限公司被评为临安市工业企业“三十家小强人”之一。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制度,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建有子来水供应站,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建有环卫队,中心街道商场繁华,村庄交通方便,村容整洁,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安定,是一个青山绿水、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是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人居环境的好地方。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发扬民族管理,努力拼搏,为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IP属地:浙江4楼2017-02-16 21:09
        回复
          居然没人,卧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2-22 0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