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
-说在前面【可跳过】
从题目来看,这似乎有点分析的意味,但最后二字又充斥着笔者的私人感情,所以给这篇东西的定位,仅仅是杂感。至于为什么要写下这些东西,是来源于对郝思文这个人物的进一步了解。
之前笔者一直自傲,傲于写文尚可,尤其是水浒同人。但后来想想写得好的都并不能算作同人,而且在水浒这片笔者有块很大的空白——地煞。地煞因为描写太少,基本无法深入探究性格,下笔更是不易。相比起来,天罡我就相当熟练了。既如此,那笔者所妄想的对人物的了解把控也不过是拾原著牙慧罢了。
后来是我可爱的小徒弟在群里发问:对郝思文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于是尽职尽责的为师就开始翻找郝思文的出场描写。地煞嘛,不过几段。我寻了开场与退场的描写,逐段讲了讲自己的看法,期间也有几位大佬加入了讨论。后来说着说着就越心塞,至于让我们心塞的原因么……
见下
-正文
【出场描写】
-……当日,关胜正和郝思文在衙内论说古今兴废之事,闻说东京有使命至,关胜忙与郝思文出来迎接。……【金本第六十二回宋江兵打大名城关胜议取梁山泊】
都道宣赞与郝思文是最佳拍档,可无论出场退场,伴着郝思文的也都只有关胜。但他与关胜一同出场的方式又很特别,正如金圣叹所批“又一个背后人,妙妙”。前有宣赞引荐关胜,转而关胜又引郝思文,此处技法的确不可谓不妙。既脱了重复累赘之忧,又增纸后重重叠叠深文曲笔的无限意境。更重要的是,其中中转环节便是关胜,无疑是正侧都予了他极强的存在感,凸显了他作为这几回主角的地位。至于宣赞,他是引起这段情节的第一推手,又兼有“丑郡马”的背景故事,存在感也不算弱。
反观郝思文,基本无甚表现。与关胜一同出来,一同行礼,一同坐下,被引荐后也无任何描写,连金圣叹这位批者也无甚笔墨好予他。郝思文似乎只是为了前面的目的而临时插增的人物,光辉尽数埋没。但他真是一个平淡的人吗,且看这段出场描写。
他与关胜在做什么?“论说古今兴废之事”。他们当时是何身份?低层士卒,尚未被大用,空有一身本事和壮志无处发泄。正是这样两人,正好做这样一事。他们绝不甘于寂寞,而郝思文又能与关胜结交,肯定才情也不与他相差多少,毕竟关胜傲气是不低的。因此这样一个人物,怎能算他平淡呢?
再观关郝之关系,此时算是普通知交,但关胜在面对宣赞的盛邀时,第一反应仍是十分热情地引荐了郝思文,可见二人关系此时便不算一般了。
【上梁山前描写】
-……这边秦明、孙立自引一支军马去捉郝思文,当路劈面撞住。郝思文拍马大骂:“草贼匹夫,当吾者死,避我者生!”秦明大怒,跃马挥狼牙棍直取郝思文。二马相交,约斗数合,孙立侧首过来。郝思文慌张,刀法不依古格,被秦明一棍搠下马来。……【金本第六十三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摘取这段的缘由并不是要武评【x】,而是想从这只言片语中窥出郝思文的些许性格。当时我跟徒弟说,郝思文在这段里又骂又是正面硬肛,作战风格相当勇猛。然后看见“郝思文慌张,刀法不依古格”又是一阵笑。孙立仅是侧目,便将郝思文逼至如此,其中固然有秦明作为五虎之一超强的武力压制影响【武评党勿打】,但也难免看出郝思文是个过分小心,甚至还有些“怂”的人。
作为一个武将,这点算是致命伤,具有这特点的武将不说是难堪重用,也很难作为一个冲锋破阵的出彩人物。也难怪前头关胜还与郝思文谈古论今不亦乐乎,后头战争描写就少见郝思文出场。正如上一部分所言,关胜与郝思文是知交,平时切磋难免,以关胜的洞察力,对郝思文的作战风格与性格肯定也是摸得底透。
正因如此,在攻打梁山的战役中但见宣赞一手连珠箭勇猛,关胜智擒张横抢眼,唯独少了郝思文一人的作战场景。想来是关胜对他的缺点心知肚明,方才少派遣他。当然,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肯定三人详略程度要有别,才能有起伏的美感。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郝思文并不是一个可堪大用的帅才,可关胜为何还是将他立即引荐给了宣赞呢?其中难免有关胜作为一个朋友的私心在。由此也可见二人关系之密。
而后关胜被宋江劝降,只是回头问了一句,宣郝二人便道“并听将令”。这么说的缘由无非如下:宣郝并非不识时务之人,此情此景自是要顺从的;又如金批“写得被擒后,(关胜)其威信犹行于下如此”,活画二人马首是瞻的面目;最后仍从作者的角度思考,这是精简行文的最佳范例了。
【郝思文死亡相关描写】
-此日又该徐宁、郝思文,两个带了数十骑马,直哨到北关门来,见城门大开着,两个来到吊桥边看时,城上一声擂鼓响,城里早撞出一彪军马来。徐宁、郝思文急回马时,城西偏路喊声又起,一百余骑马军,冲在前面。徐宁并力死战,杀出马军队里,回头不见了郝思文。再回来看时,见数员将校,把郝思文活捉了入城去。徐宁急待回身,项上早中
-说在前面【可跳过】
从题目来看,这似乎有点分析的意味,但最后二字又充斥着笔者的私人感情,所以给这篇东西的定位,仅仅是杂感。至于为什么要写下这些东西,是来源于对郝思文这个人物的进一步了解。
之前笔者一直自傲,傲于写文尚可,尤其是水浒同人。但后来想想写得好的都并不能算作同人,而且在水浒这片笔者有块很大的空白——地煞。地煞因为描写太少,基本无法深入探究性格,下笔更是不易。相比起来,天罡我就相当熟练了。既如此,那笔者所妄想的对人物的了解把控也不过是拾原著牙慧罢了。
后来是我可爱的小徒弟在群里发问:对郝思文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于是尽职尽责的为师就开始翻找郝思文的出场描写。地煞嘛,不过几段。我寻了开场与退场的描写,逐段讲了讲自己的看法,期间也有几位大佬加入了讨论。后来说着说着就越心塞,至于让我们心塞的原因么……
见下
-正文
【出场描写】
-……当日,关胜正和郝思文在衙内论说古今兴废之事,闻说东京有使命至,关胜忙与郝思文出来迎接。……【金本第六十二回宋江兵打大名城关胜议取梁山泊】
都道宣赞与郝思文是最佳拍档,可无论出场退场,伴着郝思文的也都只有关胜。但他与关胜一同出场的方式又很特别,正如金圣叹所批“又一个背后人,妙妙”。前有宣赞引荐关胜,转而关胜又引郝思文,此处技法的确不可谓不妙。既脱了重复累赘之忧,又增纸后重重叠叠深文曲笔的无限意境。更重要的是,其中中转环节便是关胜,无疑是正侧都予了他极强的存在感,凸显了他作为这几回主角的地位。至于宣赞,他是引起这段情节的第一推手,又兼有“丑郡马”的背景故事,存在感也不算弱。
反观郝思文,基本无甚表现。与关胜一同出来,一同行礼,一同坐下,被引荐后也无任何描写,连金圣叹这位批者也无甚笔墨好予他。郝思文似乎只是为了前面的目的而临时插增的人物,光辉尽数埋没。但他真是一个平淡的人吗,且看这段出场描写。
他与关胜在做什么?“论说古今兴废之事”。他们当时是何身份?低层士卒,尚未被大用,空有一身本事和壮志无处发泄。正是这样两人,正好做这样一事。他们绝不甘于寂寞,而郝思文又能与关胜结交,肯定才情也不与他相差多少,毕竟关胜傲气是不低的。因此这样一个人物,怎能算他平淡呢?
再观关郝之关系,此时算是普通知交,但关胜在面对宣赞的盛邀时,第一反应仍是十分热情地引荐了郝思文,可见二人关系此时便不算一般了。
【上梁山前描写】
-……这边秦明、孙立自引一支军马去捉郝思文,当路劈面撞住。郝思文拍马大骂:“草贼匹夫,当吾者死,避我者生!”秦明大怒,跃马挥狼牙棍直取郝思文。二马相交,约斗数合,孙立侧首过来。郝思文慌张,刀法不依古格,被秦明一棍搠下马来。……【金本第六十三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摘取这段的缘由并不是要武评【x】,而是想从这只言片语中窥出郝思文的些许性格。当时我跟徒弟说,郝思文在这段里又骂又是正面硬肛,作战风格相当勇猛。然后看见“郝思文慌张,刀法不依古格”又是一阵笑。孙立仅是侧目,便将郝思文逼至如此,其中固然有秦明作为五虎之一超强的武力压制影响【武评党勿打】,但也难免看出郝思文是个过分小心,甚至还有些“怂”的人。
作为一个武将,这点算是致命伤,具有这特点的武将不说是难堪重用,也很难作为一个冲锋破阵的出彩人物。也难怪前头关胜还与郝思文谈古论今不亦乐乎,后头战争描写就少见郝思文出场。正如上一部分所言,关胜与郝思文是知交,平时切磋难免,以关胜的洞察力,对郝思文的作战风格与性格肯定也是摸得底透。
正因如此,在攻打梁山的战役中但见宣赞一手连珠箭勇猛,关胜智擒张横抢眼,唯独少了郝思文一人的作战场景。想来是关胜对他的缺点心知肚明,方才少派遣他。当然,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肯定三人详略程度要有别,才能有起伏的美感。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郝思文并不是一个可堪大用的帅才,可关胜为何还是将他立即引荐给了宣赞呢?其中难免有关胜作为一个朋友的私心在。由此也可见二人关系之密。
而后关胜被宋江劝降,只是回头问了一句,宣郝二人便道“并听将令”。这么说的缘由无非如下:宣郝并非不识时务之人,此情此景自是要顺从的;又如金批“写得被擒后,(关胜)其威信犹行于下如此”,活画二人马首是瞻的面目;最后仍从作者的角度思考,这是精简行文的最佳范例了。
【郝思文死亡相关描写】
-此日又该徐宁、郝思文,两个带了数十骑马,直哨到北关门来,见城门大开着,两个来到吊桥边看时,城上一声擂鼓响,城里早撞出一彪军马来。徐宁、郝思文急回马时,城西偏路喊声又起,一百余骑马军,冲在前面。徐宁并力死战,杀出马军队里,回头不见了郝思文。再回来看时,见数员将校,把郝思文活捉了入城去。徐宁急待回身,项上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