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你……”水镜先生摇摇头,抚过髯须,掩住了嘴角自嘲的笑容,又合上眼,换成一幅风雨不惊的语调,“亮儿,你还要学着如何控制情绪,‘卧龙’也有隐于云的时候啊。”
“师父取笑了,在师父面前我哪称得上‘卧龙’,‘草蟒’而已。师父您还是就在客栈里先歇息,弟子一人去就好。”
诸葛亮见水镜先生微微颔首,便急忙下车,也没有施礼告别,匆匆离去。
“孔明……这孩子真的很像你啊。”
水镜先生阖上眼,脸色安详。
该放下的,已经放下了。
在这个战火纷争的时期,除了彼此安好,还能奢求什么呢?
————————————————
“弟子以为,今天下列强齐出,朔方袁氏看似强大,实多为世人诟病,不可得天下。”
诸葛亮被小厮领着取了铜铃,路过正在讲学的书房,忽而传来这么一声,不禁驻足,他的的确确被吸引了。
诸葛亮下意识扬起了眉,这个人说的话话,正是自己对天下大势所思所想。水镜先生曾提出过这个问题,天下大势,如今众说纷纭,真正能判断准的,又有几个?谈何容易!
袁氏兵强马壮,虎狼之心,人既皆知,如今天下战火四起,东汉王室摇摇欲坠,想分一杯羹的人数不胜数,“乱世出奸雄”,此言得之。
而奈何他们风光一时,终将为后世诟病,他们也终究是乱臣贼子罢了。
诸葛亮静静地听完了那个声音坚定的分析,不禁叫好。能拨开现在时局迷雾,将目光直指未来的,实不可多得。能像这样清晰明了说出的,更属不易。
他,是谁?
眼前门扉紧闭,诸葛亮的眼神仿佛可以把门推开一样,愣了一会儿,他转过身去。罢了,不见也罢。自己本来是随先生出来云游的,若是再麻烦先生,心里不免过意不去。
虽这样想着,诸葛亮仍是没有迈开脚步,端详着手中的铜铃,若有所思。
是你带我来寻他的吗?
突然“吱呀”一声,诸葛亮急忙转身,看着一个个容光焕发的人谈笑风生地走出来,他细细打量着每个人,一直摇头。他们都不具备能说出那番话的气量,看来,他们,即是无缘了。
怅然。
刚才听着那个人说话的感觉,真的很好,毕竟这世上能被他引为知己的人,已经不多了。若是能见见他,诸葛亮这样想,那我们绝对会高谈论阔吧?
诸葛亮无奈地咧了咧嘴角,这般人物,今日不见,日后是敌是友,未曾可知。
无缘啊。
当诸葛亮迈出书院门口的那一霎那,他看到满树挂满了白色的花朵,是什么花呢?
铜铃随着他的脚步空灵地响起来,像清泉一下又一下冲击着巉岩。
哦,是槐花啊。
当花瓣悄然落在诸葛亮肩上时,他忽而想起了这花的名字。秋天……战火纷争得把花期都扰乱了。
他想起水镜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才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