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学家引领唐代文学研究风气的转变
1949年以后,岑仲勉治学勤奋如故。对于新的主流学说,他也试图加以尝试,故在《隋唐史》中附列一节以《试用辩证法解说隋史之一节》为题,所讲则为北朝及隋之对突厥馈赠引发东罗马与波斯间的争斗;另列《西方乐曲影响于开元声律及体裁:从〈实践论〉看诗词与音乐之分合》,也有些贴标签之生硬。在社会分期讨论兴起之际,他撰写了《西周社会制度问题》参与讨论。1953年根治黄河方案推出,他以二年之力写出60万言《黄河变迁史》,提供决策参考。他努力适应并服务于新社会,方式则与那时的一般曲学阿世者有很大不同,基本治学方法与致力方向并没有大的改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纯学术著作之出版并不算太景气的情况下,他先后出版《黄河变迁史》(人民出版社1957)、《隋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府兵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西周社会制度问题》(同前1958)、《墨子城守各篇简注》(中华书局1958)、《突厥集史》(同前)、《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同前)、《隋书求是》(商务印书馆1958)、《两周文史论丛》(同前)、《唐史余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唐人行第录》(同前1962)、《中外史地考证》(中华书局1962)、《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中华书局1964),达十三种之多,其中许多是他早年的著作。此外《金石论丛》《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等几种也基本定稿,到“文革”后出版。可以说,他生命的最后十来年,在忙碌而兴奋中度过,尽管这时他的健康状况已经大不如前,“双手颤抖,写字东歪西倒,但他却毅力过人,老来弥笃,著述不辍。”(陈达超《岑仲勉先生传略》)
在学界,岑氏基本是一位独行者。在前辈与同辈中,似乎只有陈垣始终关心有加。他指导或曾授课的学生中,陈达超坚持多年,陆续完成他遗著的刊布,较有成就的有姜伯勤与蔡鸿生,但治学路径已经有很大不同。
最近四十年中,岑氏最大的拥趸群体,则来自唐代文学研究领域。或者可以说,岑氏的治学方法影响了最近几十年唐代文学研究风气的转变。
较早地可以说到瞿蜕园、朱金城之分别或合作笺注李白、刘禹锡、白居易诗,瞿家与陈寅恪父子两代世交,瞿氏注刘诗特别关注贞元、会昌间之政局动向及在刘诗中的反映,注意揭示刘与各方政治人物来往交际中所存留的复杂痕迹,其对人、事、时、地及诗文寓意的揭示,兼得陈、岑二氏之长。朱金城注白居易诗,特别关注白氏一生交际中的人际变化,他的三篇《〈白氏长庆集〉人名考》长文,将白居易诗中不同称谓人物的具体所属逐一指明,从而揭示人际交往中白诗的具体指向,最得岑氏治学之精神。《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登科记考》《唐两京城坊考》等列入文学卷,也出于他的手笔。
傅璇琮受法国社会学派影响研治唐诗,特别关注唐代诗人生平与创作研究如何走出传说的记录,而追溯诸人真实的人生轨迹,关键是据《姓纂》、石刻、缙绅职官录等可以准确定时、定地、定家世实际的记录,纠正笔记、诗话乃至《唐才子传》一类传闻记录的偏失,揭示诗人的人生真貌与创作原委,从而给唐诗以新的解说。傅主持所编《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将以往很少为人关注的包括史传、全唐诗文、僧录、画谱以及包括《姓纂》在内的各种谱录做出精密的索引,以便学人充分利用。又著《李德裕年谱》光大岑说。晚年继岑氏而做《唐翰林学士传论》二种,将两百多位学士在政治、文学方面的建树作了更彻底的清理。
整理《姓纂》及岑氏《四校记》的郁贤皓、陶敏,对岑氏治学也深有体会。郁之成名作《李白丛考》,循岑氏治学理路,广征当时还很难见到的石刻文献,对李白初入长安之人际交往、李白诗中崔侍御为崔成甫而非崔宗之、李白供奉翰林非出吴筠推荐等重大问题,作出精密考订。其后更感到唐诗中大量出现的王使君、李太守之类交往难得确解,确定这些人名的具体人物对考订唐诗作年的极其重要,乃发愤编纂《唐刺史考》,将岑氏《隋书州郡牧守编年表》的工作扩展到有唐一代。陶敏在笺注刘禹锡集中深感唐诗人名考订对诗歌作年、本事及文本校订之重要,在整理《姓纂》中对一代人事有极其精准的掌握,在完成《〈全唐诗〉人名考》前后两版及《〈全唐诗〉作者小传订正》等著中,主要依靠文本解读寻觅内证解决唐诗及诗人研究中许多重大问题,晚年并据岑著且补充新见文献,写定《姓纂》新本。
我本人在八十年代初开始做唐诗辑佚,此前曾查阅了岑氏大量著作,体会基本方法,曾将《姓纂》通抄一过,比对岑校细读,从而认识唐一代人事的基本格局。此后为唐诗文考订补遗,作《〈全唐诗〉误收诗考》《再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登科记考〉订补》《唐翰林学士文献拾零》以及石刻研究的系列论文,都依傍岑著而有所发明,并学会从文献流传过程中揭示真伪,追溯真相。
以上所述包括本人在内研治唐代文学诸家治学所受岑氏之影响,当然不包括当代研究唐文学的全部,但一位历史学家之治学如此密集地为文学研究者所追随,确实很特殊。如果一定要加以解释,我认为传统史学的关注重心在上层政治史,而岑氏著作几乎涉及唐代所有与文史相关的典籍,指示这些典籍存在的问题及校订办法,更揭示了以《姓纂》与郎官柱为代表的中层官员及文人群体的存在状况。多数诗人虽然偶然也涉足上层,但更多时间则行走基层,交往中低层级的官员,岑著的文献考订和治学追求,无疑提供了解读这些诗人及其作品的可靠途径。一些文学学者因此而涉足史学领域且乐此不疲,也就可以理解了。
项念东博士寄示其所著《20世纪诗学考据学之研究——以岑仲勉、陈寅恪为中心》(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及未刊稿本《岑仲勉先生学术年谱简编》,本文均曾充分参考,援据不能逐一注出。本文初稿,复承代为校订,谨此说明并致谢。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全文转自:
http://whb.news365.com.cn/xl/201611/t20161118_264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