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搬运
不知不觉又回归目视了,有关活动的内容和照片过两天整理好了再重新编辑吧,先把观测的手记腾过来再说
地点:肥西紫蓬山,东北方向来自市区严重的光害,目视极限星等4.8-4.9
器材:信达10寸,裕众ED30mm(40倍),ES20mm68度(60倍),7.7mm开信OR(155倍)宇隆UHC,OIII滤镜
社团买了两年的道布森第一次上山开光,总体还是很成功的,梅西耶天体基本可以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再也不是小双筒里似是而非,一小团模糊的光斑了。好了废话后面再说现在先进入正题。
M8礁湖星云 极适合UHC.天黑以后第一个目标就是它,珊瑚礁中心部分的云气出现了层次感,从核心往外延伸,中间夹杂着暗星云,许多纹理可以被察觉,非常漂亮。但是却失去了外围的轮廓,后来仔细想应该是星云过于庞大,视野里没有找到明显的边缘,不过这也对后面的观测提了一个醒,要注意大星云外围延展出来不易被发觉的云气。
这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当我换上新买的Ha滤镜想要一探究竟时,星点和星云居然都消失了!再把望远镜对准火星,火星变成了一颗很暗的小红豆。这时候反应过来了,应该是人眼对于Ha其实是不敏感的,至少我是这样。一旦切换到这片滤镜,5等以下的星都会看不见,更不可能看到星云。然后再换OIII滤镜,层次感下降了一些但不多,星云主体依旧明亮。如果有拍摄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好,应该知道,许多红色的发射星云里其实也蕴含大量蓝色信息。虽然多通道的UHC滤镜对于红色星云的表现更好,但就目视而言星云的亮度有一大半是蓝色贡献出来的。
M20三叶 适宜UHC.本体呈现花生壳的形状,蓝色的尾巴和红花差不多一样大,在照片中红色是要大于蓝色的,说明蓝花外围那些较暗的云气已经尽收眼底。本来换用更高倍数可以看清三条缝隙,但是滤镜的接口只支持在ED30上用,这个倍数算是勉强能看到。旁边的M21有20多颗星。
M17奥米茄星云 极适合UHC.倒挂的戟形,像陕西省地图。星云内部要密实的多,和礁湖差不多了,再也不是朦胧的雾。由内到外至少可以看出3级亮度变化,星云核心中的暗带也是轻松看到,很漂亮的目标。
M16鹰 UHC有点用. 一直不如预计中那么亮,仅星点旁边附着少量云气,根据上面的结论,也许是红色富裕却无法感知,蓝色不足而导致暗淡。创生之柱一直看不到,也就没怎么仔细看。
不知不觉又回归目视了,有关活动的内容和照片过两天整理好了再重新编辑吧,先把观测的手记腾过来再说
地点:肥西紫蓬山,东北方向来自市区严重的光害,目视极限星等4.8-4.9
器材:信达10寸,裕众ED30mm(40倍),ES20mm68度(60倍),7.7mm开信OR(155倍)宇隆UHC,OIII滤镜
社团买了两年的道布森第一次上山开光,总体还是很成功的,梅西耶天体基本可以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再也不是小双筒里似是而非,一小团模糊的光斑了。好了废话后面再说现在先进入正题。
M8礁湖星云 极适合UHC.天黑以后第一个目标就是它,珊瑚礁中心部分的云气出现了层次感,从核心往外延伸,中间夹杂着暗星云,许多纹理可以被察觉,非常漂亮。但是却失去了外围的轮廓,后来仔细想应该是星云过于庞大,视野里没有找到明显的边缘,不过这也对后面的观测提了一个醒,要注意大星云外围延展出来不易被发觉的云气。
这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当我换上新买的Ha滤镜想要一探究竟时,星点和星云居然都消失了!再把望远镜对准火星,火星变成了一颗很暗的小红豆。这时候反应过来了,应该是人眼对于Ha其实是不敏感的,至少我是这样。一旦切换到这片滤镜,5等以下的星都会看不见,更不可能看到星云。然后再换OIII滤镜,层次感下降了一些但不多,星云主体依旧明亮。如果有拍摄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好,应该知道,许多红色的发射星云里其实也蕴含大量蓝色信息。虽然多通道的UHC滤镜对于红色星云的表现更好,但就目视而言星云的亮度有一大半是蓝色贡献出来的。
M20三叶 适宜UHC.本体呈现花生壳的形状,蓝色的尾巴和红花差不多一样大,在照片中红色是要大于蓝色的,说明蓝花外围那些较暗的云气已经尽收眼底。本来换用更高倍数可以看清三条缝隙,但是滤镜的接口只支持在ED30上用,这个倍数算是勉强能看到。旁边的M21有20多颗星。
M17奥米茄星云 极适合UHC.倒挂的戟形,像陕西省地图。星云内部要密实的多,和礁湖差不多了,再也不是朦胧的雾。由内到外至少可以看出3级亮度变化,星云核心中的暗带也是轻松看到,很漂亮的目标。
M16鹰 UHC有点用. 一直不如预计中那么亮,仅星点旁边附着少量云气,根据上面的结论,也许是红色富裕却无法感知,蓝色不足而导致暗淡。创生之柱一直看不到,也就没怎么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