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
(1)
一篇策论——正民风之道
夫圣人治天下之道,在明明正。正民风之道,在明明律。
自汉以降,厚风俗事盖有二法。一曰齐之以礼,一曰束之以律。
汉书云:“孝文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1) 今之饱学之士,远汉久矣,而慕古之心日盛。以为教化乃移风之本,遂重礼而轻法,行循周礼,言必大同。又有皓首夫子曰:“法制禁令之防,维愚民不能悟而悔改。唯兴礼教可端风化,正人心。”以礼化民,万邦怀淳。说者凿凿,听者昏昏。礼教二字,无法可依,行久而无功。苟且从事不过虚应故事,于厚民风毫无建树。至于文景之谈,若只知文皇帝施仁,不知张释之执法,无异于盲人摸象,可谓愚矣。
律者,朝之纲纪。律立则入志定,律循则上下安。纪纲法度,方为长治之正道。
xx(2) 即位之初,民有四恶,曰:赌博,盗窃,打架,娼妓。累降旨申斥,成效寥寥。后责令地方严惩四恶,具法以禁,随时防饬,遇事拿究。自此奸庶宵小,渐次潜踪。然今不能效昔日xx止四恶之故事,盖今律之威远逊xx之时,不足慑民。
今律不能正风慑恶,倘归过于律,或寄望于礼,实书生之见。法制禁令之防,民不能悟,非民愚也,法不彰于民也。法制禁令之防,民不能改,非民冥也,律不信于民也。
盖法善而不彰法,律正而不循律,律法亦虚器而已。
我朝薄律久矣,前人定法,立例以辅律,律主例次,以例补律。时至我朝,官吏遇案则搜寻旧例,或各中无载,则批拟施行。例夺律主,于是例愈重而律愈轻,法愈繁而弊愈多,律既多成空文,而例愈滋繁碎。今律之晦,盖得于此,今律之威,盖失于此。
倘上下崇律,有案必题。犯者照律治罪,不稍宽假。奸邪者明律之威,不敢恣意妄为。积弊自然消减,人心自然靖清。民风得厚,盖从此发,王道之兴,盖由此始。
所以正民风之道,在明明律。
(1)
一篇策论——正民风之道
夫圣人治天下之道,在明明正。正民风之道,在明明律。
自汉以降,厚风俗事盖有二法。一曰齐之以礼,一曰束之以律。
汉书云:“孝文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1) 今之饱学之士,远汉久矣,而慕古之心日盛。以为教化乃移风之本,遂重礼而轻法,行循周礼,言必大同。又有皓首夫子曰:“法制禁令之防,维愚民不能悟而悔改。唯兴礼教可端风化,正人心。”以礼化民,万邦怀淳。说者凿凿,听者昏昏。礼教二字,无法可依,行久而无功。苟且从事不过虚应故事,于厚民风毫无建树。至于文景之谈,若只知文皇帝施仁,不知张释之执法,无异于盲人摸象,可谓愚矣。
律者,朝之纲纪。律立则入志定,律循则上下安。纪纲法度,方为长治之正道。
xx(2) 即位之初,民有四恶,曰:赌博,盗窃,打架,娼妓。累降旨申斥,成效寥寥。后责令地方严惩四恶,具法以禁,随时防饬,遇事拿究。自此奸庶宵小,渐次潜踪。然今不能效昔日xx止四恶之故事,盖今律之威远逊xx之时,不足慑民。
今律不能正风慑恶,倘归过于律,或寄望于礼,实书生之见。法制禁令之防,民不能悟,非民愚也,法不彰于民也。法制禁令之防,民不能改,非民冥也,律不信于民也。
盖法善而不彰法,律正而不循律,律法亦虚器而已。
我朝薄律久矣,前人定法,立例以辅律,律主例次,以例补律。时至我朝,官吏遇案则搜寻旧例,或各中无载,则批拟施行。例夺律主,于是例愈重而律愈轻,法愈繁而弊愈多,律既多成空文,而例愈滋繁碎。今律之晦,盖得于此,今律之威,盖失于此。
倘上下崇律,有案必题。犯者照律治罪,不稍宽假。奸邪者明律之威,不敢恣意妄为。积弊自然消减,人心自然靖清。民风得厚,盖从此发,王道之兴,盖由此始。
所以正民风之道,在明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