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虾稻连作撬开致富门
economy.gmw.cn2016年5月25日 14:40
□记者郭江峰安娇姣特约记者郑云通讯员陈文钦
近年来,石首市委市政府着力做大做优稻田综合种养,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显著成效。目前,该市虾稻共作面积达到20万亩,预计今年产值将达4.4亿元。
这里的稻虾不愁销
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时节,街边各大餐饮门店都推出与之相关的特色菜,成为吸睛又吸金的法宝。
20日清早,石首市调关镇敕王庙村的小龙虾交易市场一派火热景象。数十名来自上海、广州、长沙、岳阳等地的收购商聚集于此,等待附近的养殖户前来交易小龙虾。
一批批小龙虾如期而至,为了抢到好货,每名收购商几乎都是“雷达眼”加“机械手”。一名操着湖南口音的男子一边搬着沉甸甸的塑料筐,一边与村民谢运洲谈生意。
“这筐虾个头有大有小,价格还能少不咯?”男子冲筐内努了努嘴,而后冲谢运洲挑了下眉毛。
“市场价,不二话。”谢运洲微微一笑,嘴里蹦出几个字。而后,便转头招呼其他收购商。
“算我怕了你,这些货我都收了。”眼见压价不成,男子只好从荷包里掏钱付款。
产品为王,把产品做好、做精、做强,就是立足市场的决定性力量。
自2007年调关镇野生小龙虾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以来,石首市大力推广“调弦”牌小龙虾品牌。这种成体最长可达10厘米、重量达50克的稻田清洁生产小龙虾,因具有健康、无污染的特点享誉市场,养殖户在出售时自然也更有底气。
“水窝子”变成“金土地”
因地制宜拔穷根,托起村民致富梦。“稻谷+稻草,永远富不了。”这句民谣道出了石首市曾经的无奈。该市湖泊众多、低湖田面积占比大,每年只能种一季中稻,生产成本过高,效益低下。因此,这些低湖田大多闲置,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水窝子”。
十年九不收的“水窝子”让不少家庭成了“穷窝子”。调关镇敕王庙村村民谢运洲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的一场事故,让谢运洲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受伤,不能干重活。一个靠9亩田过活的5口之家,在曙光来临之前遭遇晴天霹雳。为给儿子看病,花光了积蓄,谢运洲被列入村里的贫困名单,戴上了“穷帽子”。(下转6版)
economy.gmw.cn2016年5月25日 14:40
□记者郭江峰安娇姣特约记者郑云通讯员陈文钦
近年来,石首市委市政府着力做大做优稻田综合种养,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显著成效。目前,该市虾稻共作面积达到20万亩,预计今年产值将达4.4亿元。
这里的稻虾不愁销
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时节,街边各大餐饮门店都推出与之相关的特色菜,成为吸睛又吸金的法宝。
20日清早,石首市调关镇敕王庙村的小龙虾交易市场一派火热景象。数十名来自上海、广州、长沙、岳阳等地的收购商聚集于此,等待附近的养殖户前来交易小龙虾。
一批批小龙虾如期而至,为了抢到好货,每名收购商几乎都是“雷达眼”加“机械手”。一名操着湖南口音的男子一边搬着沉甸甸的塑料筐,一边与村民谢运洲谈生意。
“这筐虾个头有大有小,价格还能少不咯?”男子冲筐内努了努嘴,而后冲谢运洲挑了下眉毛。
“市场价,不二话。”谢运洲微微一笑,嘴里蹦出几个字。而后,便转头招呼其他收购商。
“算我怕了你,这些货我都收了。”眼见压价不成,男子只好从荷包里掏钱付款。
产品为王,把产品做好、做精、做强,就是立足市场的决定性力量。
自2007年调关镇野生小龙虾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以来,石首市大力推广“调弦”牌小龙虾品牌。这种成体最长可达10厘米、重量达50克的稻田清洁生产小龙虾,因具有健康、无污染的特点享誉市场,养殖户在出售时自然也更有底气。
“水窝子”变成“金土地”
因地制宜拔穷根,托起村民致富梦。“稻谷+稻草,永远富不了。”这句民谣道出了石首市曾经的无奈。该市湖泊众多、低湖田面积占比大,每年只能种一季中稻,生产成本过高,效益低下。因此,这些低湖田大多闲置,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水窝子”。
十年九不收的“水窝子”让不少家庭成了“穷窝子”。调关镇敕王庙村村民谢运洲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的一场事故,让谢运洲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受伤,不能干重活。一个靠9亩田过活的5口之家,在曙光来临之前遭遇晴天霹雳。为给儿子看病,花光了积蓄,谢运洲被列入村里的贫困名单,戴上了“穷帽子”。(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