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两位朋友,A和B,他们都28岁左右。才华相当——考入同一个级别的顶级大学,所处行业类似,在工作中的晋升速度和薪水也差不多。但从资产来讲,他们的差距大到难以弥补,哪怕是用一辈子。
A君,出生于小县城,父亲是县城某局的基层公务员,一辈子都没升官,母亲则在一家民营超市打零工。高考时,A君以全县理科前三名的成绩考上北京某顶级财经名校,成绩不错,直研,25岁研究生毕业。
毕业后,工作单位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到2016年年初,A用3年时间积攒了差不多30万,父母给了20万,准备在某一线城市买房。结果,这座城市房价涨到了均价7万,看得上的片区,二手最低也要4万多,首付都不够。
B君,出身在一线城市,也考上了这所财经名校(当然,分数比A君要低很多),也是研究生毕业,在这座一线城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做财务工作。
B君的父亲是国企基层职工,母亲下岗,然后做化妆品销售,还做过“直销”。由于父母理财意识较强,只要有钱就买房子,到了2016年,B君家庭拥有了3套都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市价总计近2000万。
目前,A君还是单身。B君也没有结婚,但女友又怀孕了。A君说,因为没有房子,遭受过打击,自己都没有信心出去交女朋友。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A君和B君其实出身的社会阶层都差不多,一个是县城公务员家庭,一个是一线城市基层职工和劳动者,但他们的财富地位却因房子——更加确切地说是进入楼市的先后时间——而判若云泥。
当然,也可以说是因为父母的理财意识差异或者他们对子女理财意识灌输的差异,导致了子女的财富人生不同。但这不是年轻人能选的,而是“先天”决定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