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力格吧 关注:12贴子:111
  • 4回复贴,共1

如果没有好奇心,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有巨大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奇心
【释义】:
1、对一些事物表示特别注意的情绪
2、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
3、 对于怪诞的嗜好或热情
心理学认为: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
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1楼2016-07-12 12:42回复
    本质:
    好奇心是动物处于对某事物全部或部分属性空白时,本能的想添加此事物的属性的内在心里,如:鸡肉有没有能提供生存能量的属性,可不可以吃。是进化中生存的必备条件,包含动物至少要知道,那些东西有可以提供能量属性,可以吃,那些动物属于天敌,有吃我的属性,见到要跑。
    好奇心越重的动物,生存能力越强,因为他们不断探索各种物质的属性,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来应对周边的环境。


    2楼2016-07-12 12:42
    回复
      好奇心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
      学习是由经验或者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学习是知情交融的过程。研究学习过程本身离不开对教学过程的探讨。教学活动虽然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离不开教学活动中教师、幼儿以及认知信息中的情感因素。这可以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以及西方教育思想中窥见一斑。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对于治学三种境界的见解,就把好学、乐学作为学习活动的理想境界。明代王守仁认为学习中的愉快情绪体验对于儿童来讲,犹如时雨春风对于花草树木之生长一样重要。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本身应该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提出了智能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全人”学习理论。心理科学界也出现了强调动机、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的“热认知”(hot cognition)思潮,把好奇心作为学习中的主要情绪与动机。好奇心作为一种内在动机,它既具有认知性特征,能够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又具有情感性特征,可以使个体从探索中获得愉快的体验。个体在其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来的观察、提问、操作、选择性坚持、积极情绪等有助于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好奇心对幼儿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


      4楼2016-07-12 12:43
      回复
        小编有话说: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充满新鲜感。


        6楼2016-07-12 12:43
        回复


          7楼2016-07-12 1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