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的80、90年代,是个疯狂造富的年代,举个“中国巴菲特”刘益谦的例子,看看那个时代,资本市场和创业看起来多么容易呢】】
(文/华商名人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个疯狂造富的年代。那时,国内资本市场初步开放,各方面尚不完善,规则的漏洞、投资者的盲目……这些产于时代的诸多因素最终成就了一大批财富神话。
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刘益谦就是这一大批神话缔造者中的一员。
上世纪80年代末,刘益谦迈出了投资的第一步,买卖国债。那时候,国债发行困难、流通性低,虽然利率高达10%,但是没人愿意买。银行只好打折促销,最低时打到七折。刘益谦算了一笔账,一张100元的国债,利息加折扣一年下来就变成了140元,能获得40%的收益。这笔账让他开了窍,大笔买入国库券的同时,刘益谦也懂了资本市场钱生钱的道理,相较以前的辛苦钱,资本市场才是他大展拳脚的真正战场。
买了国债后,刘益谦又马上涉足股票市场,并且真正体会到了资本的魔力。1990年,他以每股100元的价格买入100股“豫园商城”,当股价涨到400元时,连豫园商场的公司老总都认为不值这个价。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寥寥可数的股票与诸多希望一夜暴富的投资者,一起将股价推向了不合理的高峰。刘益谦洞悉人性,一直长捂豫园的股票不放,直到1992年5月,其价格冲上1万多元后才抛出,这笔投资,让他净赚了近100万元。
(文/华商名人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个疯狂造富的年代。那时,国内资本市场初步开放,各方面尚不完善,规则的漏洞、投资者的盲目……这些产于时代的诸多因素最终成就了一大批财富神话。
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刘益谦就是这一大批神话缔造者中的一员。
上世纪80年代末,刘益谦迈出了投资的第一步,买卖国债。那时候,国债发行困难、流通性低,虽然利率高达10%,但是没人愿意买。银行只好打折促销,最低时打到七折。刘益谦算了一笔账,一张100元的国债,利息加折扣一年下来就变成了140元,能获得40%的收益。这笔账让他开了窍,大笔买入国库券的同时,刘益谦也懂了资本市场钱生钱的道理,相较以前的辛苦钱,资本市场才是他大展拳脚的真正战场。
买了国债后,刘益谦又马上涉足股票市场,并且真正体会到了资本的魔力。1990年,他以每股100元的价格买入100股“豫园商城”,当股价涨到400元时,连豫园商场的公司老总都认为不值这个价。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寥寥可数的股票与诸多希望一夜暴富的投资者,一起将股价推向了不合理的高峰。刘益谦洞悉人性,一直长捂豫园的股票不放,直到1992年5月,其价格冲上1万多元后才抛出,这笔投资,让他净赚了近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