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9春
楚昭王一方面调兵遣将,前来救助陈国,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个打算,想聘用孔子,让孔子能有一个施展自己抱负的平台,当然,也是为了让孔子能够为楚国效力。
孔夫子当时正带着一帮弟子们周游列国,一听说将要得到楚昭王的重用,便兴冲冲而来。
楚昭王的打算是:分封孔子七百里地,让孔子在陈、蔡、楚、吴之间组建一个新国家,成为楚国的附属国,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吴国。所以《史记》中记载:“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如果一旦实施成功,孔子将成为最新的一路诸侯,我们就或许要改称他为孔公、孔君了。
但是,陈国人民不答应,他们率先极力反对。
陈国的大臣们商议说,孔子,是个贤能的人,他所刺讥的都是诸侯们的病根要害,他所宣扬的都是让王者怎样控制百姓,如今楚王要聘用孔子,孔子一旦得势,那我们陈国,以及附近的蔡国,还有其他小国,就都要遭殃了!
于是,陈国人派兵前去阻拦孔子,把他们围困了起来。
孔子无法通过,也无法与外界联系,被困的断粮七天,没有吃的,许多弟子都饿病了,孔子依旧还是讲学奏乐唱歌不停。
他的弟子子路恼怒了,变了脸色问道:“君子又怎么会受到穷困呢!大概是夫子还不够仁吧,我听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夫子行善积德已经很久了,为何竟会穷困到这种地步!”
孔子说:“你还不懂!如果仁者一定会被信任,那伯夷叔齐就不会被饿死了;如果智者一定会被重用,那王子比干就不会被挖心了。博学多能的君子,却遇不到好的时运,这样的人太多了,又哪只我一个呀!君子修道立德,是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的!至于生死,那是天命。”
子路出来了,子贡又去见他。
孔子问子贡:“诗经上说‘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难道不对吗?为何会穷困于此?”
子贡说:“先生,您的道大呀,因为太大了,所以天下没有容得下先生的,您又何必要贬低自己呢?”
孔子又要批评他了:“子贡,一个好的农夫,能够种好庄稼,却不一定能有好的收获,一个好的工匠,能够手艺精巧,却不一定能合每个人的意。君子能够修道,能够遵守纲纪规范,却不一定能被所有人都接受。如今,你不想着修习大道,却只想着怎样去迎合人家才能被接受,子贡,你是个志不广、思不远的人!”
子贡出来后,是颜回去见孔子。
颜回前面的话和子贡一样,先生的道太大了,天下莫能容。但话锋一转:“即使这样,先生推而行之,只有不被接受,才显现得出是真正的君子呀!”
孔子这才欣然而笑:“只有颜回才能说出这样的道理。”
虽然孔子老师批评子贡,喜欢颜回,但若要解决实际问题,那还得子贡出马才行。
孔子看了看所有的弟子们,决定派子贡为使者,去楚国搬救兵。所以《史记》上说:“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子贡来到楚国后,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以及过人的揣摩术,很快就说动了楚王。在楚昭王的干预下,孔子一行终于逃过了这一劫,在楚国军队的盛情迎接下,他们来到了楚国。
楚昭王想封七百里地给孔子建国,最终还是没有实现,真正起到破坏性作用的,是楚国的令尹子西。
子西是楚昭王的哥哥,楚平王的庶出子。以前吴国击破楚国,郢都沦陷的时候,子西收集溃散的楚国军政人员与吴军抗战,在复国战争中功劳最大,所以郢都收复后,子西官拜令尹。
子西这样问道:“大王,你派往各国的使臣之中,有像子贡这样能说会道的人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又问:“大王的左右辅佐大臣之中,有像颜回这般智慧好学的人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之中,有像子路这样耿直勇猛的人吗?”
楚昭王回答说:“没有。”
子西还问:“大王的各部主事官员中,有像宰予这样能干的人吗?”
楚昭王回答说:“没有。”
子西这才说道:“很久很久以前,周天子分封我们楚国的祖先,封号只是子爵,土地其实只与男爵相等,仅有区区五十里,经过了好多代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几千里。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申明周公旦、召公奭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你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还能世世代代保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吗?想当年周文王、周武王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主儿,最终却能统治整个天下。如今你却想让孔丘拥有那七百城土地,再加上他那些有才能的弟子辅佐,这可不是楚国的福音啊。”
楚昭王听了,心里凉了半截,顿时陷入到一种迷茫之中,看来,这事还得再慎重考虑考虑。
楚昭王一方面调兵遣将,前来救助陈国,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个打算,想聘用孔子,让孔子能有一个施展自己抱负的平台,当然,也是为了让孔子能够为楚国效力。
孔夫子当时正带着一帮弟子们周游列国,一听说将要得到楚昭王的重用,便兴冲冲而来。
楚昭王的打算是:分封孔子七百里地,让孔子在陈、蔡、楚、吴之间组建一个新国家,成为楚国的附属国,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吴国。所以《史记》中记载:“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如果一旦实施成功,孔子将成为最新的一路诸侯,我们就或许要改称他为孔公、孔君了。
但是,陈国人民不答应,他们率先极力反对。
陈国的大臣们商议说,孔子,是个贤能的人,他所刺讥的都是诸侯们的病根要害,他所宣扬的都是让王者怎样控制百姓,如今楚王要聘用孔子,孔子一旦得势,那我们陈国,以及附近的蔡国,还有其他小国,就都要遭殃了!
于是,陈国人派兵前去阻拦孔子,把他们围困了起来。
孔子无法通过,也无法与外界联系,被困的断粮七天,没有吃的,许多弟子都饿病了,孔子依旧还是讲学奏乐唱歌不停。
他的弟子子路恼怒了,变了脸色问道:“君子又怎么会受到穷困呢!大概是夫子还不够仁吧,我听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夫子行善积德已经很久了,为何竟会穷困到这种地步!”
孔子说:“你还不懂!如果仁者一定会被信任,那伯夷叔齐就不会被饿死了;如果智者一定会被重用,那王子比干就不会被挖心了。博学多能的君子,却遇不到好的时运,这样的人太多了,又哪只我一个呀!君子修道立德,是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的!至于生死,那是天命。”
子路出来了,子贡又去见他。
孔子问子贡:“诗经上说‘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难道不对吗?为何会穷困于此?”
子贡说:“先生,您的道大呀,因为太大了,所以天下没有容得下先生的,您又何必要贬低自己呢?”
孔子又要批评他了:“子贡,一个好的农夫,能够种好庄稼,却不一定能有好的收获,一个好的工匠,能够手艺精巧,却不一定能合每个人的意。君子能够修道,能够遵守纲纪规范,却不一定能被所有人都接受。如今,你不想着修习大道,却只想着怎样去迎合人家才能被接受,子贡,你是个志不广、思不远的人!”
子贡出来后,是颜回去见孔子。
颜回前面的话和子贡一样,先生的道太大了,天下莫能容。但话锋一转:“即使这样,先生推而行之,只有不被接受,才显现得出是真正的君子呀!”
孔子这才欣然而笑:“只有颜回才能说出这样的道理。”
虽然孔子老师批评子贡,喜欢颜回,但若要解决实际问题,那还得子贡出马才行。
孔子看了看所有的弟子们,决定派子贡为使者,去楚国搬救兵。所以《史记》上说:“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子贡来到楚国后,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以及过人的揣摩术,很快就说动了楚王。在楚昭王的干预下,孔子一行终于逃过了这一劫,在楚国军队的盛情迎接下,他们来到了楚国。
楚昭王想封七百里地给孔子建国,最终还是没有实现,真正起到破坏性作用的,是楚国的令尹子西。
子西是楚昭王的哥哥,楚平王的庶出子。以前吴国击破楚国,郢都沦陷的时候,子西收集溃散的楚国军政人员与吴军抗战,在复国战争中功劳最大,所以郢都收复后,子西官拜令尹。
子西这样问道:“大王,你派往各国的使臣之中,有像子贡这样能说会道的人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又问:“大王的左右辅佐大臣之中,有像颜回这般智慧好学的人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之中,有像子路这样耿直勇猛的人吗?”
楚昭王回答说:“没有。”
子西还问:“大王的各部主事官员中,有像宰予这样能干的人吗?”
楚昭王回答说:“没有。”
子西这才说道:“很久很久以前,周天子分封我们楚国的祖先,封号只是子爵,土地其实只与男爵相等,仅有区区五十里,经过了好多代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几千里。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申明周公旦、召公奭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你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还能世世代代保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吗?想当年周文王、周武王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主儿,最终却能统治整个天下。如今你却想让孔丘拥有那七百城土地,再加上他那些有才能的弟子辅佐,这可不是楚国的福音啊。”
楚昭王听了,心里凉了半截,顿时陷入到一种迷茫之中,看来,这事还得再慎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