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气法是现在常用的方法。正式使用是明末的崇祯历书中。
所谓定气法,就是把太阳黄经度数360度平均分为24分,15度为一节气。
众所周知,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太阳运行速度在近日点最快,在远日点最慢,所以同样的15度,中间间隔天数是不一样的。
冬季节气通常相差14天多一点,夏季则要长一些。
(崇祯历书,包括整个清代,我国完全采用西方天文学内容进行历书计算,但是仍然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是第谷的宇宙模型。行星围绕太阳转,太阳带着行星们,围绕地球转。)
再往前就是平气法。所谓平气法,是把一年的时间等分。每个节气相隔的时间是固定的。
中国传统历法,计算阶段的【本质就是几个人跑圈,不同的速度相互追赶的问题】。
正好用宋代《纪元历》推1116年清明为例:
书上说需要的参数有 这些:
上元积年,岁实,日法
上元积年就是离冬至恰好在0:00的那年的年数差。
岁实就是一太阳年。日法就是一太阳日。
当时的数据是,一天有7290分,一年有365又1776分(分只是过去的一个单位)
所以一年有2662626分这个数除以24,得出的结果叫做【气策】。【气策】就是节气之间的间隔。
推算出来的,冬至在0:00的年份距离1115年共计28613475年。
于是这些年中一共过了28613475*2662626分;
28613475*2662626/7290天=xxxx天又5940分。
所以这一年冬至点在0:00过后5940/7290 天 时候。
清明是冬至后的第七个节气,所以清明节就是冬至时间加上【气策】乘以7。冬至和清明差天数的求法为:
(2662626/24*7+5940)/7290=107.3443天。
平气法,指的就是以总数除以24的方法求【气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