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南 《博览群书》 2008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论点摘编”栏(第163页)有一题为《<宋诗选注>不选“正气歌”之原因》,作者侯长先生在《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根据《宋诗选注》责编弥松颐先生的《“钱学”谈助》,钱锺书先生“坚持不肯选人”的原因,是认为“《正气歌》全取苏轼《韩文公庙碑》,整篇全本石介《击蛇笏铭》,明董斯张《吹景集》、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等皆早言之;中间逻辑亦有问题。”侯先生引用了弥先生的话后,指出:“《正气歌》内容大体就是苏东坡、石介文章的合成,而文字也几乎一致。”还说:“《正气歌》在继承方面显然太多,袭用成句,沿用原意,在原作基础上并无新的意境、意象出现。至于逻辑问题则极可能是中间排比部分的‘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一句与其他不类,将忠贞铁骨与贰臣降将混为一谈,相提并论。”
我因为找不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这一期,没能看到侯先生的原文,更不知弥先生的《“钱学”谈助》发表在何处,所以只能根据《新华文摘》摘要的文字来讨论。
《正气歌》,大家很熟悉。《韩文公庙碑》在《古文观止》上就有。《击蛇笏铭》较生僻,要找石介的《徂徕集》,收在“四库全书”第1090册。侯先生所谓“《正气歌》内容大体就是苏东坡、石介文章的合成”,是指“正气”部分同于苏文,而有关“正气”及所举仁人志士则同于石文。
我们现在把苏文有关句子列出来,和《歌》的句子对照一下:
《歌》
天地有正气……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苏文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
苏文共146句,844字;《歌》共60句,300字。对照之后,类似者,苏文7句,38字;《歌》5句,25字。所谓“《正气歌》全取《韩文公庙碑》”,这一结论能成立么?
再看所谓“《正气歌》整篇全本石介《击蛇笏铭》”的有关句子。
石序
夫天地间有纯刚至正之气,或钟于物,或钟于人……在尧时为指佞草,在鲁为孔子诛少正卯,在晋为董狐良史笔,在汉武朝为东方朔戟,在成帝时为朱云剑,在东汉为张纲轮,在唐为韩愈论佛骨表、逐鳄鱼文,为段太尉击朱泚笏,今为公击蛇笏。
《歌》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对照之后,相同者,只有“董狐笔”、“击贼笏”两处。石序所重在物,他列举“草”、“(刀)”、“笔”、“戟”、“剑”、“轮”、“表”、“文”、“笏”、“笏”,共十件;而《歌》所重在人,共十二人。这是因为石介为“笏”作铭,而文天祥是以历史上这些充满正气的志士仁人激励自己,使自己能以正气敌彼七气(囚室的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如此,能说《正气歌》“整篇全本石介《击蛇笏铭》”么?
《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论点摘编”栏(第163页)有一题为《<宋诗选注>不选“正气歌”之原因》,作者侯长先生在《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根据《宋诗选注》责编弥松颐先生的《“钱学”谈助》,钱锺书先生“坚持不肯选人”的原因,是认为“《正气歌》全取苏轼《韩文公庙碑》,整篇全本石介《击蛇笏铭》,明董斯张《吹景集》、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等皆早言之;中间逻辑亦有问题。”侯先生引用了弥先生的话后,指出:“《正气歌》内容大体就是苏东坡、石介文章的合成,而文字也几乎一致。”还说:“《正气歌》在继承方面显然太多,袭用成句,沿用原意,在原作基础上并无新的意境、意象出现。至于逻辑问题则极可能是中间排比部分的‘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一句与其他不类,将忠贞铁骨与贰臣降将混为一谈,相提并论。”
我因为找不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这一期,没能看到侯先生的原文,更不知弥先生的《“钱学”谈助》发表在何处,所以只能根据《新华文摘》摘要的文字来讨论。
《正气歌》,大家很熟悉。《韩文公庙碑》在《古文观止》上就有。《击蛇笏铭》较生僻,要找石介的《徂徕集》,收在“四库全书”第1090册。侯先生所谓“《正气歌》内容大体就是苏东坡、石介文章的合成”,是指“正气”部分同于苏文,而有关“正气”及所举仁人志士则同于石文。
我们现在把苏文有关句子列出来,和《歌》的句子对照一下:
《歌》
天地有正气……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苏文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
苏文共146句,844字;《歌》共60句,300字。对照之后,类似者,苏文7句,38字;《歌》5句,25字。所谓“《正气歌》全取《韩文公庙碑》”,这一结论能成立么?
再看所谓“《正气歌》整篇全本石介《击蛇笏铭》”的有关句子。
石序
夫天地间有纯刚至正之气,或钟于物,或钟于人……在尧时为指佞草,在鲁为孔子诛少正卯,在晋为董狐良史笔,在汉武朝为东方朔戟,在成帝时为朱云剑,在东汉为张纲轮,在唐为韩愈论佛骨表、逐鳄鱼文,为段太尉击朱泚笏,今为公击蛇笏。
《歌》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对照之后,相同者,只有“董狐笔”、“击贼笏”两处。石序所重在物,他列举“草”、“(刀)”、“笔”、“戟”、“剑”、“轮”、“表”、“文”、“笏”、“笏”,共十件;而《歌》所重在人,共十二人。这是因为石介为“笏”作铭,而文天祥是以历史上这些充满正气的志士仁人激励自己,使自己能以正气敌彼七气(囚室的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如此,能说《正气歌》“整篇全本石介《击蛇笏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