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天文吧 关注:4,892贴子:130,410
  • 15回复贴,共1

关于古天文史讲解的一点絮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古天文史讲解的一点絮语
今天去听了个讲座。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古代星空的。有点什么想要说的吧,比较散乱。
天文是个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学科,对于一个部族来说,更是一门生存技能。
“至于天文学,它真没有您想像的那么空灵,在几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和几百年前的远航船上,它曾是一门很实用的技术,那时的天文学家,往往长年累月在星图上标注成千上万颗恒星的位置,把一生消耗在星星的‘人口普查’中。”
以上来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思想者》。是的,任何一个农耕民族的先祖,都必然掌握一定程度的太阳运行规律——从某种自己的方式上。
《西游记》里,菩提老祖问孙悟空来山上几年了,他答道,“弟子不知年月,只记得,山桃熟了七次,被我饱饱吃了七回了。”浑若天成,这大概是最原始最简单的纪历吧。再后来,采集的年月过去,人们琢磨耕种了。这个方法就糙了点。
几时播种,几时收获?农作物作为一种季节性极强的人工种植的物种,催生了对太阳运行规律的极大的极迫切的需求。
“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顿,天禄永终。”大概原始的官僚们,是要教训众庶,依天为耕的。政者,是正天时也未可知。
于是农耕社会比较早分划出来的职业竟然可能是天文学家?!大胆假设吧。所以,倒是也不能一味的把天文与政治权柄联系起来看作是神秘主义。
我国最早期的历法是一种太阳历。后来的阴阳历,许是与沿海部族交流融合中吸收的。
以上内容,毫无疑问,是一个外行人的梦呓。民科而已。谁看到了这段,并有相关知识推荐的,或者能有教我,不胜感激。
=================================================================

前几周吃饭时候,聊天时候,有位朋友问道,“古代天文学家怎么测正午太阳高度啊?”我回答说,“你这问题没法回答啊,古代是啥时候?要问哪个时候哪个族群的就明确了。”
就是这样啊。古代?古代是什么时候?古代中国,那就是更蛋疼的东西了……
今天讲座时候老师讲了《尧典》的记载,而晚上有个我错过的讲座,看情况似乎也讲了“尧做围棋”的典故。可是我看过一些著作里面讲,尧作为一种传说,出现的时间并不早。大概是西周时期才出现的。
于是天文史就涉及了古代文化史的问题,骤然变得复杂莫名。
也许尧的例子并不明显,另举个例子。《史记·天官书》是本天文历法著作。开头第一句是:“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汉王昔日在楚怀王帐下带兵破秦,汉国部分的传承了楚国的文化。破秦之后,在萧何和叔孙通等人的努力之后,又部分接受了秦文化和关东文化。太一就是楚国的神。而汉的起初的历法传承自秦。秦文化和楚文化,严格来说都不在诸夏文化圈里面,是诸夏眼中的“夷狄”。
另外,在谈到心宿的时候,说道“心为明堂”。明堂是周国的东西,汉国早期用黄老,是没有这玩意的。“汉兴已六十馀岁矣,天下乂安”,刘彻接受关东儒生的观点,欲立明堂,窦老太太还不准。(此处有理由推断,秦和汉早期对关东的统治并不稳固,始皇多次巡游,以及汉初诸侯分封大抵在那边,想来是有关系的。到了武帝时候,关东文化圈才融合进入统治核心。)所以这段应该是关东文化圈子的天文认知。
以上这些梦呓,主要是为了说明,汉初绝对是文化大融合的时候——至少天文认知绝对大融合过了。以至于,那点东西真特么乱啊。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诗经》中的《七月》。这文之乱,奇天下之大葩。据说是,周历,夏历,殷历三者并用……我了个天!
我其实没有大跑题。。。。。。。。。。。。。。。。。。。。。。。。。。。。。。。。。。
以上是为了说明(这句话是为了点明我的意图,而不是说以上内容确实实现了这个意图,我也知道我的语文水平常常不能成功表达什么):古天文史——至少我最近听到看到的一些古天文史,都有一个天然的问题。“民族出于一统,地域向来一统”。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问题是顾颉刚先生等疑古派历史研究时候要打破的东西。
以“历史层叠说”来看,则《尧典》不可信,那么古天文学的老祖宗就认错了。以“夷夏东西说”来看,各地天文研究必然不一,星神必然各异。那么讲天文学是一脉相承的观点就有待商榷。
还有那个做围棋的是尧,真的太不靠谱了……历史不能这么娱乐。
文大概分两段吧。第一段是说不要过于神秘主义的看古天文学。第二段是说,应该结合新的历史研究来看天文学史,而不是沿袭旧说,错说乃至胡说。
可惜可叹这几个领域我都是外行——2333333333我其实哪个领域都是外行。跨三山游五岳真正大民科——也并不知道是不是天文学史研究和我看到的听到的一些讲座有所不同。如果有方家的话,希望不吝赐教。
对了,讲座后来转周易八卦了。呵呵,新解。


IP属地:广东1楼2014-10-19 00:10回复
    北京天文馆的讲座?


    IP属地:广东2楼2014-10-19 09:45
    收起回复
      有机会听讲座的人多幸福啊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10-19 10:33
      收起回复
        星友和我进行路边天文不过是分享天文乐趣。我们很业余,怎么可能有能力进行科普讲座?


        IP属地:广东5楼2014-10-21 13:58
        收起回复
          顶顶
             --来自助手贴吧客户端十五字小尾巴~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0-22 09:30
          回复
            公元前7000年?
            公元前5000年?
            现在是公元2000多年。
            难道又要把中华“五千年的”的文明史再增加2000年甚至再增加4000年?
            没必要这么样给老祖宗脸上贴金吧?
            要说观天象。不说公元前7000年了,就是公元前7万年,或许也有古人类在观天呢。
            至于把观天象的成果总结成“历法”,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宣传的中华文明五千年,即从公元前约3000年开始,已经很不错了。
            真正成熟的推步历法,大约在春秋才出现,到战国时很流行。(从公元前770年算起,距今还不到3000年。)
            西周及之前的历法,以观象授时为主。
            在夏朝之前,有没真正的历法,也是个疑问。
            有些编书的人,就是敢吹牛啊。


            IP属地:浙江7楼2014-10-23 21: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