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_lanse吧 关注:313贴子:31,507

红楼的草根儿们 (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 凉月满天


IP属地:上海1楼2014-08-24 22:02回复
    二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打秋风。这种行为也叫"打抽丰",意谓"因人丰富而抽索之"。后来又因当时官府的衙役,总在秋风乍起时,以做棉衣为名向富户募款,"打抽丰"就演变为"打秋风"。
    不论对手是"富而好仁"还是"为富不仁",打秋风都不是好活儿。舍着一张老脸,求人家一点残汤剩水,高兴了赏你几两银子,不高兴了赶你出门。所以查遍正史野史,小说戏剧,打秋风的例子并不多见,拿得出手的不过是《儒林外史》里的张静斋和范进打秋风的例子,一般人都知难而退。
    不过,毕竟打秋风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绵绵不绝的事。刘欢不是唱"你有我有全都有"吗?那是穷人对于"大同社会"的向往,碰上一个爱讲大道理的,他还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这是社会财产的一种再分配方式哩!
    所以穷人一登门,富人就害怕,明知道人家害怕,自己还要舍着老脸上,这不叫不知趣,这叫"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谁知道人家肯不肯给你仨瓜俩枣儿的?你以为自己是李逵,可以轮两把板斧,露一身横肉,闯进门去,大叫:"把你们那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全给爷爷献上来!"所以说,要是没有超困的生存境遇和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事儿趁早儿甭干,伤自尊。
    问题是刘姥姥可不是一般人儿,胆子贼大。她想的是:我是穷人我怕谁。穷人有的是穷智慧,只要撇下这个无聊的面子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办。
    于是她就来了。
    来了就被凤姐吓一跳。凤姐的气派一般人都受不了。黛玉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初一见面,都叫她唬得发愣,更何况可怜的贫婆子,一辈子所见不过是寒山枯树,住的不过茅草泥屋,糊的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家织的土布衣裳补丁摞补丁,猛然看见凤姐,真当是神仙下凡。虽然人家只是家常穿戴,并没有加意打扮估计那一刻,她的耳边好比敲起一记铜磬,"嗡"的一声。
    接下来,又被臊得不轻。凤姐问她干什么来了,可怜她还想攀攀亲戚,维持一种基本的体面:"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天啊,你都穷成那样儿了,像个瘪核桃,居然还要和神仙一样的王熙凤讲情分!周瑞家的提示:"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那意思就是,有话快说啊,过了这村,可没这店。
    这时候,就看出贫苦人的可怜。七老八十的老婆子了,在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媳妇面前忍耻求告,未语先飞红了脸。凤姐虽然也告半天艰难,那意思是叫你以后别来了,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不过面子还是要小顾一下的。二十两银子,不过是贾府一顿小小的家宴的饭钱,或是给人家的丫头们做衣裳的钱,毛毛雨啦。龙王爷在天上打个喷嚏,地上就是春雨贵如油,这二十两银子,等于把刘姥姥一家三四口人一年的生活费给包了干儿。什么叫欣喜若狂?相信这时候,她的耳边又是一声锣鸣:咣!
    这一趟,刘姥姥只见识了贾府门前挺胸叠肚的看门大爷,凤姐屋里会打箩筛面一样"咯当咯当"响的自鸣钟,红香软帘,穿罗裹缎、插金戴银的平姑娘,吃了人家一顿鸡鸭鱼肉,但是,也算是经济收获之余,精神上的一次小小历险。回到家,盘腿在炕上细诉细讲,像孙悟空讲的:咱也是那上了台盘的和尚。
    凤姐一定没有想到,这二十两银子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虽说是"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那也得看受恩的是什么人。雅典的泰门资财散尽,却是膏血养就一帮忘恩负义的王八羔子。世上多狼心狗肺的人,偏偏刘姥姥这么一个重情重义的老太婆叫又贪又酷、失尽人心的凤姐撞上了,误打误撞施了一回恩,于是若干年后,莫名其妙地就救了自己的姑娘。


    IP属地:上海8楼2014-08-24 22:44
    回复
      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可是大场面,不亚于秦可卿出殡,贾元春回门,又繁华,又热闹,又喜兴。
      别误会。刘姥姥二进贾府不是来打秋风的:上回得了二十两银子,这回说不定能赏我四十两,所以无论如何,舍着这张老脸,也得再走一趟---她是送东西来的。虽然是些个枣子、倭瓜并野菜,山野常见,并不稀罕,却是她的一点"穷心"。从这儿就可以看出农村人的淳朴,明知道贾府山珍海味吃不尽,还要扛这两袋子瓜菜来,献宝一样送上门,这是农村人有恩必报的基本价值标准之下,做出的自然反应。
      (一)人和人的差别咋这么大
      初见贾母,贾府老太君的气派更震得她发晕。一屋子的人!戴珍珠的、戴宝石的、簪花的、戴朵儿的,个个都花枝招展的,用银铃般的声音说笑着。脸庞儿又光洁,嘴唇儿又鲜润,和他们一比,自己真是老树僵皮,见不得人。神仙一样的凤姑奶奶,上次见自己的时候是大模大样坐着的,这回又说又笑是站着的。被众人围拥的那个老婆婆是谁呀?头发虽然白了,看人家的肉皮儿,那叫一个细腻滋润,一看就没受过风吹日晒雨淋。
      若是一个没见识的,见着这么大的排场,这么大的人物,吓也吓死了。她不但没吓死,居然和贾母一递一答说起话来了,一个叫:"请老寿星安。"一个问:"老亲家多大年纪了?"
      如果天上真有佛祖神仙,看见这一幕场景,会作何感想?
      两个年岁相仿的老人,境遇却是冰火两重天。一个享尽齐人之福,一个受尽人世颠连;一个行走坐卧有人伏侍,一个这么大岁数还下地劳动;一个走到哪里都被称为"老祖宗"、"老太太",一个走到哪里不过让人叫一声"老刘",或者"刘姥姥";一个大箱子大柜,里面盛的全是宝贝;一个矮墙浅屋,一屋子全是破烂。但是很奇怪,刘姥姥并没有产生悒郁不忿之气,只是衷心地尊崇和敬仰。也许是因为她们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就像一个叫花子,他可以嫉妒别的叫花子比自己多要了二分钱,但不会嫉妒大商人一票买卖挣了好几万---她只能把这些归结为一个字:命。
      这两个本来没有任何可能产生交集的人物,居然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交汇,刘姥姥一定没有想到她对贾府老太太的重要性。
      贾母这个人,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嫁到"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金子银子太不稀奇,珠宝玉石也是没处撂的东西。她不知道贫穷是怎么回事,"山田脱粟饭,野菜淡黄齑"是什么滋味,也想像不到有人居然会为了区区二十两银子喜得浑身发痒,感激涕零。高墙深院,她根本看不见外面的真实世界,也过不着真正的人生,她这长长的一辈子,不过是困在一个金子做的围城里。
      自从见到刘姥姥,才掂出了自己这一身富贵的分量来。自己不爱吃的面果子和螃蟹饺,刘姥姥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拿来糊窗屉的纱,刘姥姥居然想要拿来做衣裳;自己家里盖的大观园,刘姥姥居然把它当成画儿一样;自己走到哪里都坐轿子,歇下来有丫环捶腿,刘姥姥刮风下雨还要出工上地,摔个马趴再自己爬起来。这种优越感,若有实体对比,比任何虚比浮词产生的效果都强烈。
      所以她欢迎刘姥姥来。
      所以她要好好展示一下她的优越感。
      所以她要带刘姥姥游历大观园。
      我要是刘姥姥,一定慨叹一声:同样是老太太,人和人的差别咋这么大呢!


      IP属地:上海9楼2014-08-24 22:49
      回复
        (二)大观园不是咱的家
        我小的时候,我娘和婶子大娘最喜欢深更半夜坐一块儿,点一盏煤油灯,一边抹骨牌,一边叽叽喳喳地交换资讯:"谁谁家二姑娘,上吊啦……""哪哪儿的村子里,有个狐仙……"吓得我头皮发麻,头发根儿直竖,后脖梗子冒凉风,她们兴高采烈。我估计刘姥姥必然也是走东街串西巷,爱听、爱记、爱讲一些奇闻轶事,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所以她才会在第二次进贾府时,把贾母和王夫人哄得高高兴兴,把宝玉唬得一愣一愣的,把众位贵族小姐忽悠得发晕。
        她游历大观园的主要任务就是闹笑话。鬓上簪花,苍苔跌滑,赏霞影纱。吃了茄鲞,又吃点心,藕粉桂糖糕、松穰鹅油卷、一寸来大的螃蟹馅小饺儿。然后又跑去唐突妙玉,这么好的老君眉,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她,她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然后又跑到省亲牌楼下磕头,硬说那是"玉皇宝殿",然后又醉上头来,乱跑到宝玉的屋子里,晃得头晕眼花,在那里睡了一觉,给人家放了一屋子的酒屁臭气。
        最要命的是饭时逗乐:"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好个"外来妹"!
        好大一场乐!
        平时大家笑不笑?肯定笑。尤其是在贾母跟前承欢的时候,多大的心事都得搁下。王熙凤受了邢夫人的气,见了贾母,也得立刻把下巴颏变圆了,陪着说笑。记住啊,是"陪"着说笑。虽然不是苦笑、奸笑、傻笑、呆笑、强颜欢笑、皮笑肉不笑,那也是趋附的笑、奉承的笑、舍命陪君子的笑、你笑我笑大家都笑的笑,就像印刷出来的书画墨宝,批量大,形式统一,内容空洞无聊,更像一种面部肌肉体操。
        哪里赶得上这场笑,倾盆大雨一样,哗哗就下来了,让人想躲都来不及。黛玉多么忧郁的一个人,王夫人多么矜持,探春没事的时候挺严肃的,惜春本来就孤介,这回全被缴械。这可是真的笑,欢笑,大笑,发自肺腑的笑,笑到喷饭,笑到岔气,笑到弯腰曲背。这场欢乐不但空前,更是绝后。直到贾府败亡,一切灰飞烟灭,再没有过这样痛痛快快大笑一回。
        笑也笑了,闹了闹了,恩也报了,使命也完成了,俺该回家过俺的苦日子去了。地也该浇了,草也该拔了,一家子吃饭穿衣没我不行啊。说到底,梁园虽好,不是咱家。
        有人说,刘姥姥难道不难过吗?这么受阶级压迫,早该造他们的反了---别逼她,她一个七八十岁的农村老婆子,哪有这觉悟。就是觉得吃也吃了,喝也喝了,人家待得也不错,挺高兴的。这一回去,又可以开新闻发布会了!
        荡开一句。要是让现代人编戏,说不定有两个结果。第一,就让刘姥姥留下了,吃好的,穿好的,没事围着贾母转,给贾府当一粒永远的开心果。第二,让刘姥姥回去鼓动一帮子人造反,先拿下贾母这个养尊处优的老寄生虫再说。
        说实话,现代人就有这本事,磨磨叽叽,生编乱造,胡扯乱扯,根本无视真正的生活。皇宫里有那么多刁蛮公主吗?你看电视上,左一个右一个,全都蹦出来了。看一个电视剧,一个老奶奶有三个儿女,她跟小儿子儿媳住,得了老年痴呆,小夫妇两个焦头烂额,居然硬瞒着不让另两个弟兄知道,整出戏全凭着这个误会往下开锣。公道地说,演员的演技不错。剧情分?零蛋。


        IP属地:上海10楼2014-08-24 22:53
        回复
          第三章 晴雯:泥里有朵凋零的花
          人物小档案
          姓 名:晴雯
          性 别:美女
          漂亮指数:五星级
          脾 气:爆炭
          结 局:冤死
          教 训:做人莫嚣张,嚣张别做人
          命运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贝戋戋。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一 晴雯是个漂亮妞
          晴雯是个漂亮妞。
          她被赶出怡红院,孤零零趴在土炕上,宝玉偷偷去看她,她"强展星眸"。够了,"星眸",这两个字用得多好!黛玉是美的,"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宝钗也是美的,"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但是,这些个美,都不是星星那样明亮的美。惟其晴雯,星眸强睁的一霎,让人的心像个玻璃杯,哗啦啦碎掉了。
          要按常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要温柔些,再温柔些,像春天的湖水,月洞窗上挂的白绸帐子,风一吹,飘飘摆摆,才叫个美。但是很奇怪,晴雯发飚、乱蹦、骂人、说话不走大脑,居然也挺美。这就不止是长得好看的道理了。你看刚出生的婴儿,呱呱乱啼,没事啃手指,不是吃就是睡,无所用心,不也挺美?大凡一人一物,大概如新生幼儿、出壳小鸡、新迸稚笋,一派天真,才是最美。


          IP属地:上海16楼2014-08-24 23:10
          回复
            三 粉红双星耀戏台
            怡红院是个大戏台,宝玉身边的红粉二将出台率最高:一个是袭人,一个是晴雯。
            宝玉不是圣人,也会生气,也会窝火。晴雯失手把扇子跌折,他随口唠叨两句:"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换了袭人,立马道歉:"爷,是我不小心。"换了麝月秋纹,可能一句也不说,拾了破扇下去就是,偏偏碰到晴雯这个刺儿头,事儿就闹大了。
            她先就听不上"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当哪个家?立什么事?哦,你巴不得我离了怡红院,嫁个又臭又脏的小厮过日子!而且,更过分的是"前儿连袭人都打了"。袭人这样的细心体贴,你还把她打了,岂不是没天理的事吗?
            这话还得从前面说起:宝玉贪看龄官画"蔷",被骤雨浇得落水鸡似的,跑回怡红院,把门拍得山响,愣是叫不开门。到最后袭人去开门,他顶着一头火,也不看是谁,抬腿一脚踹在袭人肚子上。
            结果这成了晴雯和宝玉一场大闹的引线。
            晴雯是个好姑娘,真仗义。若说她对袭人有坏心,那打便打了,背地里偷偷高兴还来不及呢。该!叫你能!就不会拿这事儿来揭挑宝玉了。毕竟一块儿呆这么几年,一块儿长这么大,看袭人挨打,难免伤心。
            不过,连袭人自己都不叫再提了,何苦来你又揭他的疮疤!但是不行,晴雯就是晴雯,不爽就要叫,气得宝玉浑身哆嗦,都舍不得立刻赶她出去,只把目标定在将来:"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
            这个时候,袭人来了。她是来劝架的,不是来打架的,可惜话说得有些过:"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晴雯不买账:你在这里充什么大蒜瓣?她二话不说就给堵回去了,你不得不佩服这个姑娘的伶牙俐齿,想得快,说得绝: "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伏侍爷的,我们原没伏侍过。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我们不会伏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她本来是给袭人抱不平的,这下子连袭人也给得罪了。
            不愧是袭人,放眼一望,大局为重,忍气赔不是:"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这么一说,晴雯的气更大了!妒嫉之心一生,自然那话越说越厉害:"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你看她的话!重音全在"你们"和"我们"上面:你们干的那事,还鬼鬼祟祟的,会是什么好事儿?自然是宝玉偷着和袭人亲近。虽然书里只在前面说过宝玉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后来再没有提过,但是,晴雯被逐之后,作者交代了一句话,说"这一二年间袭人因王夫人看重了他了,越发自要尊重。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从文初到立袭人为准姨娘,这中间还有一个长长的空档。在这个空档里,我们用反推法,也可以知道宝玉和袭人是经常"狎昵"的。怎么个狎昵法不清楚,但是显然晴雯心知肚明。这不是什么好事儿,本来是背人眼目的,却叫她一口气全都揭出来,像一柄剑,挑开一口锅的盖子,里面盛的东西全都暴露出来了。把袭人羞得脸紫涨,也把宝玉逼到死角:"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他。"
            这时候就看出袭人和晴雯两个人的巨大差别来了。袭人始终是要劝架的。二人相打,一人来劝,劝谁就是和谁亲密,这是一条潜规则。袭人忙拉了宝玉的手:"他一个糊涂人,你和他分证什么?况且你素日又是有担待的,比这大的过去了多少,今儿是怎么了?"晴雯不依不饶:"我原是糊涂人,那里配和我说话呢!"
            这个姑娘就这毛病,火上来不管不顾,左说是个堵,右说也是个堵,反正就是我也不要台阶下,也不给你台阶下。若是把她放在现代职场,绝对是夹枪带棒,连揭带挑,吵遍天下无敌手,可是一样,她也铁定和在怡红院里一样,得罪人没商量。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袭人一恼,放手不管了,宝玉也给闹得头大,立刻要撵出她去。这时她才伤心起来:"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
            果真她对怡红院感情深厚,从小就没有亲爷热娘,自从到了怡红院,她真把这里当成她的家。否则也不会在被王夫人赶出去之后,还要把宝玉的小袄穿上,"就当自己在怡红院里一样"。可是,她却没有袭人思前想后顾大局的涵养,只知道有话就说,有火就放,不计后果的结果就是差点被宝玉赶出去。末了还是袭人拦着,替她下了一跪,才把她留了下来。
            我服袭人,不愧大丫头的身份,为了整体大环境的安定和谐,再大的气也能忍下来。袭人这一跪,跪出风度来,也跪出怡红院的安定团结。
            这场戏是晴雯和袭人同时出场的重头戏,双星耀戏台。
            这场戏里,袭人要是不拦不劝,还煽阴风点鬼火,那就不是她了,晴雯不哭不闹,低眉顺耳,口口声声"我错了,爷",也就不是她了。两个人刀枪剑戟,均以本色相见。晴雯的可爱压住了袭人,袭人的大度压住了晴雯,宝玉的温柔像个大口袋,把两个个性截然相反的姑娘包容在一起。于是雨过天晴,云开雾散,撕扇子博千金一笑,晴雯银铃般的笑声响彻云霄。
            后来又有一场袭人和晴雯"双星耀戏台"的戏。这是在袭人已被立为"准姨娘",一切待遇和姨娘相等之后。话题由一对联珠瓶引起来,秋纹喜孜孜回忆宝玉用这对瓶进花给太太,太太赏她衣裳,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要不说这孩子傻,她的悲剧,要命的就在于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下贱而不自甘下贱,甚至根本就不觉得自己身为下贱。若是她随着宝玉去给王夫人进花,王夫人把赏袭人剩下的衣裳随手赏她两件,说不定她还真敢不接受:"谢太太,这好衣裳留着您赏那配得的人,我不配。" "你叫什么名字?" "晴雯。" "来人呀,给我乱棍打出去。"
            于是,她就等不到抄检大观园了。所以说她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炸药早就被她自己埋好了,就等她或者别人拉动引线了


            IP属地:上海18楼2014-08-24 23:22
            回复
              第四章 袭人:好一头温柔的美人驴
              人物小档案
              姓 名:花袭人
              曾 用 名:花珍珠
              性 别:美女
              漂亮指数:四星级
              脾 气:温柔
              结 局:另嫁他人
              教 训:我来过,我很乖
              命运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一 袭人像头驴
              袭人像头驴,美人驴。跟贾母时她叫花珍珠,跟了宝玉,这个邪僻贵公子因了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给她更名"花袭人"。是她就顶着这个威风凛凛的名字,构筑她温柔敦厚的事业。
              她的事业就是拉着沉重的磨盘转圈子:一层是老太太、王夫人,中间是叫人不省心的宝玉,下面还有刺儿球般张牙舞爪的晴雯和一大帮不好对付的小丫头片子以及无事生非的下人老婆子。
              按理说,就算她是怡红院的班长,只要把宝玉屋里针线做好,小丫头们管理好,宝玉的吃喝穿戴经营好,然后万事OK。至于宝玉爱不爱读书,对不起,不关我的事;宝玉懂不懂道理,对不起,也不关我的事;宝玉明不明大礼,那更不关我的事;宝玉喜欢吃人嘴上擦的胭脂?没问题,我就天天擦好红艳艳的香浸胭脂让你吃!
              她要那样想的话,就不叫袭人了。她是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的。职业这个东西,你给我出钱,我给你出力,你给我出多少钱,我给你出多少力。事业这种东西,你不给我钱,我也给你出力,你不给我出太多的钱,我照样给你出太多的力。把事情当事业做和当职业做的效果是不同的。同样是盖房子,一个人说,我在搬砖,一个人说,我在盖房子,一个人说,我在造世界上是最美的建筑。结果第一个人一辈子都是一个砖瓦匠,第二个成了盖房高手,第三个成了蜚声国际的建筑设计师。你看凡高,同样是画画,人家就是当事业来做的,所以画得出《向日葵》;米勒也是当事业来做,所以画得出《晚祷》和《拾穗者》。人家都是绘画大师了,还有一大票职业画家在画着宣传画混饭吃。
              袭人和别的丫环的区别也在这里。别的丫环就站在一个小丫头的角度看问题,吃凉不管酸,她却超脱出来,站在宝玉的爹妈---贾政和王夫人的高度看问题,因为宝玉性情乖僻,透着没出息,实在不像个贾府接班人的样子,她就着实忧虑。且要磨刀霍霍向宝玉,要拼命把他修剪出个体面样子。
              从这个角度说,宝玉就是她的天、她的地、她的整个世界、她的全身心所在、她的一生事业、她的向日葵。所以说驴人都有驴脾气。她的脾气就占了一个字:痴。


              IP属地:上海22楼2014-08-24 23:44
              回复
                及至她死,最疼的是紫鹃,最痛的是紫鹃,哭得最厉害的是紫鹃。宝玉和宝钗成亲,需要一个黛玉身边的人,林之孝家的来叫紫鹃---不是她要叫的,是二奶奶和老太太要叫的,抗命不遵的,也是一个紫鹃。黛玉死后,最恨宝玉的是紫鹃。
                黛玉这一死,不光打破自己一世的迷梦,也打破紫鹃对于生命和爱情的迷梦: "如此看来,人生缘分都有一定,在那未到头时,大家都是痴心妄想。乃至无可如何,那糊涂的也就不理会了,那情深义重的也不过临风对月,洒泪悲啼。可怜那死的倒未必知道,这活的真真是苦恼伤心,无休无了。算来竟不如草木石头,无知无觉,倒也心中干净!"
                这场宝黛之恋的悲剧结局,不光是宝玉的悲剧,黛玉的悲剧,也是紫鹃的悲剧。"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令人切齿",这句话,像一柄剑,斩断紫鹃对爱情的向往,从此把一片酸热之心一时冰冻,才肯跟着惜春遁入空门。焉知曹雪芹给紫鹃的这个"慧"字,不也有"慧根"的意思?若非如此,她也不会从一个娶、一个死上头,看到人生局限,明白"色"与"空"的辩证。
                一个黛玉,成全了一个紫鹃。一个黛玉,也毁了一个紫鹃。
                我们来给紫鹃假设另一种结局:如果黛玉不死,她是一定要跟着出嫁的,无论是嫁给谁。那么,她是收房呢,还是配人?若是收房,她和黛玉的关系怎么处?估计又是一个平儿,一朵女人花,对黛玉忠心耿耿。若是嫁的人也如贾琏一样花心,她恐怕不肯像平儿一样宽容罢?为了黛玉,她也得争。若是配人,可真就委屈她了。什么样的小厮堪可配冰雪聪明的慧紫鹃?所以说,黛玉的死是必然结局,也是最合理的结局。紫鹃的出家,也是必然结局,也是她最合理的结局。典型人物的典型命运,是之谓紫鹃也。
                紫鹃为人,用梅阁先生的话说,就是"可以教孝,可以教忠,令人正襟危坐读之"。
                整个红楼里,两个女人之间有戏的,只有两对:一是凤姐与平儿,一是黛玉与紫鹃。如果说黛玉果然是一块晶莹剔透、莹洁无瑕的玉,那么紫鹃就是玉旁边一片淡绿的叶子。"玉叶",原来也可以有这么一种温情的解释。


                IP属地:上海30楼2014-08-25 15:21
                回复
                  七 挨千刀的夏金桂
                  妒妇必狠。妒妇必精。
                  香菱也读书,也识字,她有兴趣作诗,却没兴趣读史,所以不知道汉代吕后做"人彘"事。可是,就算不知道这些前朝旧事,她总该知道尤二姐怎么死的。宝黛一干人都心知肚明,贾蓉也知道,贾琏也知道,只有香菱整天瞎高兴,根本没想到这上头去。古人讲格物致知,由一及十,她却看到十也不及一,可怜香菱,有才有貌,典雅和平,不醋不妒,是个难得的妾,却是个心眼不全的美人。
                  她不知道夏金桂是一定要先摸清敌人的底细,才肯对症下药的。她先用给香菱改名"秋菱"来试探香菱的脾气性格,这时候要是香菱反抗也许倒好了:"这是我们姑娘给我起的,我用着挺好,不能改。"那夏金桂就知道香菱也不是个好欺负的茬儿,就算她要下手,也得先琢磨琢磨。结果香菱先就感恩戴德:"改得对,改得好,早就想改了,一直没顾着。谢谢大奶奶。"被人发现不过是这么一个柔顺的面团美人,底下就好办了。
                  先是指使香菱拿帕子,撞破薛蟠和宝蟾的好事;再是指使薛蟠把香菱赶到自己的房里,端茶递水,捏腰捶腿,夜夜不让你睡,耗也耗死你;最后起用巫蛊之计,来一个借刀杀人。结果是顺利把香菱排挤出去。香菱重病之身,就是不死也去了半条命。若是她再把香菱要回来,折磨上半年一年,香菱的命就不在了。
                  妒妇害妾,手段惨烈,不细想也罢,细想来令人毛骨悚然。有活活打死的,有用剪刀把头发剪个乱七八糟,叫你出不去门,只能在灶上拉风箱做饭的,有用竹签扎手的。喊救命?谁救?老公有了更好的,根本不想救,或者被治倒了,想救不敢救。别人根本没资格救。非但薛姨妈不能救,连宝钗也不能救,别人,包括宝玉,更是只能无奈地袖手旁观。没有人会偷偷递她一包银子:你走吧,远走高飞,走得越远越好。后面续书不用提了,反正在我这里,香菱没有熬到水落石出那一天,是活活被夏金桂折磨死掉的。
                  香菱可怜,失父母,忘家乡,连叫娘的机会都没有,就失去了做千金小姐的可能;本来可以做正派夫妻的,却给了薛蟠作妾,结果薛大傻子又是这么个人;指望娶个好当家奶奶,她当个省心的妾室,没想到又摊上这么个主母,可怜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本来有三次峰回路转的机会:甄士隐能舍而不舍,冯渊想娶而未娶,贾雨村能救不肯救,于是哪一次命运也没有回转,就好像上帝用一支箭把她射向既定的终点,途中有鲜花香草,一条条不知道通向哪里的小道,可是没有用,最终的结局很快就在那里等着她。
                  她美,美得离世脱俗,她好,好得花开似梦,只是那一句"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成了她心里永远的困惑和迷惘。哪里是嫦娥在问,分明是香菱在问,为什么自己不能过真正的人生,为什么自己不能当快乐的香菱。她的人生原该是鸟语花香,而不是风刀霜剑,寸寸凌迟,令人连叹息皆忘。


                  IP属地:上海37楼2014-08-25 19:03
                  回复
                    第八章 鸳鸯:一柄冷嗖嗖、明亮亮的断情剑
                    人物小档案
                    姓名:金鸳鸯 性别:美女
                    漂亮指数:四星级
                    脾气:坚执 结局:自杀
                    教训:无(做人就该这样子)
                    命运判词:无(很可能有,宝玉没看见)
                    一 鸳鸯PK白毛女
                    白毛女可怜,"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爹爹给我扎起来。"一边唱一边兴高采烈地拿一面小破镜照啊照。她高兴什么哩!爹也穷,处个对象叫大春,也穷。黄世仁看上她了,人家是地主呢,顿顿大米白面,吃咸菜都倒半碗香油!干嘛被抓进去还要跑?
                    这问题要是搁在二十年前,根本不叫问题,可是现在,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居然真的问她爷爷:"为什么白毛女一定要嫁给穷大春?要是我,一定嫁给有钱的黄世仁。"估计那孩子是没读过《红楼梦》,要不然,她的问题还多:"爷爷,为什么鸳鸯不肯嫁给官老爷贾赦,吃好的,穿好的,一定要抗婚呢?"
                    可见鸳鸯和白毛女虽然不是同时代的人,但她们的选择却不约而同地困惑了现代人。
                    不过,白毛女反抗黄世仁,虽然不符合现代的功利型做人处世标准,却完全符合当时正常的爱情观与婚姻观,所以她受迫害的同时,在心理上也能够获得强大的伦理支持。到最后她重新由鬼变成人,黄世仁在一片怒吼声中被群起指控,看着往日的霸王如今哆哆嗦嗦抖似筛糠,解气,痛快,被枪毙,该!
                    鸳鸯就不同。她反抗贾赦同样不符合现在的功利型做人处世标准,但是她的举动也同样不符合当时正常的婚姻观,所以也就得不到普遍的舆论支撑。那是什么时代!一个奴才最高目标就是变成半个主子。端茶倒水地伺候人也伺候够了,这下子也该有人端茶倒水地伺候咱了。咱这算命好,一根鸡毛都能飞上天,做着梦都能偷笑醒。而且,当官老爷家的妾,好处多啊,自己也光彩,娘家也光彩,七老姑八老姨、哥哥兄弟,个个儿都是舅太爷!
                    没想到鸳鸯居然不干。所以她嫂子说她是疯子,邢夫人说她是傻子,贾赦恼羞成怒,别的一心向上爬的人也万分地不理解。
                    就这,都四面楚歌了,她却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反抗到底拎不清。
                    这就是鸳鸯。
                    二 老太太的心上人
                    鸳鸯不是一般人。一般人近不了贾母的身,当不了贾母的家,做不了贾母的耳目,管不了贾母的人情往来的账,也打理不了贾母那些个年代久远的[url]http://金珠宝贝[/url]、绫罗绸缎。多少个丫头大浪淘沙,才淘出这么一颗圆溜溜的珍珠,又长得好看,又心眼活泛,又有心机,有手腕,又心地不斜不偏。
                    所以说,鸳鸯绝对是一个人尖儿。
                    是尖儿就会享受尖儿的待遇。别人见不着的她也见了,别人听不着的她也听了,天天守着最高层,什么绝密对她都不是秘密了,要是她当间谍,那太方便了,很快就会发家的。不过那时候丫头们讲究的是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所以她的秘密有百分之八九十都烂到她自己的肚子里了。吃饭穿衣能差到哪儿去呢?贾母吃完饭说一句:鸳鸯也来吃吧。她吃的可就是贾母的分例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母羊肚里的小羊羔,她都吃得着。她手里一堆金银锞子呢,于刘姥姥是笔大钱,于她就不过一堆使不着的小玩意儿罢了。
                    不过,待遇高了,责任就大。老太太所有命令的上传下达,衣履簪环的收纳管理,银钱出入的明细账目,乃至贾母屋里一大票丫环的调理教育,家下各色人等的荣辱兴衰,等等等等,她都起着难以想像的作用。老太太一辈子积下来的体己,怕要一百个刘姥姥家一百年也花不完,全是她一个人经管着。鸳鸯掌管着贾母多少私房钱?不知道,只知道宝玉和黛玉的一娶一嫁都派给贾母负担了,一个人起码得花一万吧?贾母又不傻,不肯把自己的老底儿全搬空,那她的私房钱起码得有三四万两。这么多银子,白花花的,谁管着?只有这个丫头了.
                    可是,这么多银子,她又没有份儿,丫环带钥匙---当家不做主。
                    而且,她又不能一辈子跟着老太太,什么时候老太太一死,她的大树就倒了,再也没有人护着她了。就算老太太挺长寿,自己年纪也不小了,那是要出去配人过日子的。一旦放出去,哪还有这么多实惠?按现代人的思路,近水楼台,不捞月亮就是犯罪。贪污受贿、吃拿卡要,还不全挂子武艺地往上招呼?鸳鸯这个傻姑娘居然既不和这个太太要衣裳,也不和那个奶奶要银子。守着宝山过日子,却能做到清洁溜溜,秋毫无犯,单凭这份心志,就足够当一个合格的财政部长,至不济也是一个24K金的仓库保管员。
                    说实话,老太太半夜醒来,说不定心里拔凉拔凉的。一大家子,一屋子儿孙,这个叫老太太,那个叫老祖宗,谁知道这帮猴崽子心里想什么?想我的钱呢吧?一个个鬼精鬼精的。看看周围,得靠的人,总共就剩下鸳鸯这么一个,不待她好,待谁好?
                    好到什么程度?半是主奴,半是祖孙。贾母出差,鸳鸯替她看屋子。贾母玩牌,鸳鸯替她洗牌。贾母吃酒,鸳鸯替她行酒令。贾赦逼婚,还得贾母出马,骂大儿子一顿,再回过头来哄鸳鸯高兴。玩牌啊,扣二奶奶的钱啊,反正中心目的就是一个:鸳鸯,你笑一笑啊。
                    不过,跳出来想一想,鸳鸯这孩子真是可怜的。大好青春,就这么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耗死在这个暮年老太太身上。没办法,这就是命。
                    三 凤姐的好姐妹
                    王熙凤这个人,跟曹操似的,又有心机,又有套路,又有规则,又有威严,又有决断,又有杀气。一般人摆不平她,不是醋她,就是恨她,不是巴结她,就是远离她。鸳鸯却是个例外。两个人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不但没有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居然交往很好,不像主奴,倒有点像青年姐妹。有了正事儿就商商量量地办,没有正事儿的时候就你出个点子,我出个点子地乱闹。一个方面,这是凤姐看在贾母的面子上,对这个大丫头虚心迁就和巴结;另一方面,未必不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英雄相见,惺惺相惜。
                    凤姐当这个家真是挺操心,吃不好,睡不好,怀个孩子还给累得小产了,就算她能放点高利贷,挣点银子,也算是一点辛苦钱儿吧,跟着这么个不着家的老公,一点安全也没有,有点银子还可以胆气壮些,可以理解。
                    不管别人理解不理解,反正鸳鸯对凤姐的难处挺理解。这么大一家子,都是过好日子惯出毛病来的,吃要吃好的,喝要喝好的,穿呀戴呀一点都不能凑合,要不然就吵吵着当家人贪污了呀,盗窃了呀,不定多少人背后恨凤姐,骂凤姐。就算她在贾母跟前红得跟大红灯笼似的,她早在邢夫人跟前黑得跟炭似的了。那是什么年代,婆婆治媳妇,一治一个准。王熙凤这么厉害的人,受了气也只敢一个人躲在房里哭,又不敢跟贾母告状:唉呀,老太太,大太太欺负我……她还想不想混了?
                    这事儿被鸳鸯知道了,禀明了贾母:"那边大太太当着人给二奶奶没脸。"贾母一听,心里明镜似的:这是太太平常看我疼凤儿不疼她,她心里气不过,明着给凤儿穿小鞋。虽然贾母没有明着安慰凤姐,谁对谁错她心里就有谱儿了。
                    说实话,一个做丫头的,居然跑去为一个主子说好话,要是别人,怕是没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体面;有这个体面,也没有这个权限。你不见清宫的规矩,宫女无故诽谤大官,是要乱棍打死的!
                    这还不算,她还跑到大观园里,当着一群人替凤姐说好话: "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是难做的:若太老实了没有个机变,公婆又嫌太老实了, 家里人也不怕;若有些机变,未免又治一经损一经。"
                    有这句话,鸳鸯就是凤姐的知己好姐妹。
                    当然,凤姐又不傻,谁待她好,她还是看得出来的。这么刻薄的一个人,人前背后,从来没说过人家鸳鸯半个不字。而且她还有一条原则:谁做人好,她也就待人家好。赵姨娘为人不好,她就死看不上人家。探春人不错,又能干,她就挺尊重。邢岫烟挺穷,她看人家挺好,安安静静的,她也就对人家挺好。她当然也知道鸳鸯这个丫头心气挺高,又不歪心邪意,所以当然就会对鸳鸯青睐有加。
                    贾琏因为操办贾母生日,把钱花亏了,跟鸳鸯商量借当,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出一箱子来,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消息不知道叫谁泄露出去了,邢夫人于是挤兑贾琏,跟他要二三百两银子使---这人雁过拔毛,人品有问题。这时候,凤姐可是真心替鸳鸯忧虑的: 千万不要有人造谣鸳鸯跟琏二爷有一腿呀,琏二爷是个男的,怎么说都无所谓,人家鸳鸯可是没出嫁的大姑娘,这不平白往人家头上扣屎盆子吗!
                    单凭这个,凤姐也就是鸳鸯的知音好姐妹。


                    IP属地:上海38楼2014-08-25 19:12
                    回复
                      (五)劝退
                      下边就没有鸳鸯什么事了,剩下的就是贾母跟儿子媳妇间的交锋。常言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一旦家族搞分裂,在这个强手如林的世界上就没有战斗力,迟早让人给灭掉。所以贾母这个老太太天天嘻嘻哈哈、高高兴兴的,肯让人拿着当傻瓜哄。结果为了一个鸳鸯,她不顾这个大原则,跟大儿子媳妇翻脸了。
                      但是,绝不仅仅是为了鸳鸯这一个丫头。
                      她怕。
                      怕什么?
                      怕人算计。
                      怕谁算计?儿子、媳妇、孙子、孙媳妇、大仆人、小仆人、大丫头、小丫头,谁也不可靠。把我的好东西骗光了,好人骗走了,剩下我一个光杆司令,你们就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了。
                      真奇怪,贾母这话多悲哀。娘和儿子、老公和老婆、兄弟和姐妹,没有一个真心的,都像包着一层蜡皮的丸子似的,你扮这个角儿,我扮那个角儿,都把戏演好啊,别演砸。你算计我,我也算计你,你防着被算计,我也防着被算计,人人心里一盘棋,又都当别人的小棋子。想想都害怕,这还是人呆的地方吗?
                      贾母能在这个家族里生活五十多年,都在这个"革命的大融炉"里锻炼成老妖精了。儿子,你想要我的鸳鸯?来来来,听为娘给你讲讲清楚。
                      首先,鸳鸯是我的手、我的眼,我离不了她。我冷了,她给我盖被;我热了,她给我切西瓜;我缺东缺西了,他天天伺候着给我去找当家人要。把她弄走,你们想冻死我饿死我,还是气死我?
                      而且,鸳鸯又不贪污盗窃,又不挑三窝四,也不打着我的旗号顺手儿发洋财。现在上哪儿再找这么个让人放心的好孩子去?
                      你不是爱养小老婆吗?你想买谁就买谁,我给你钱,只要你给我留下鸳鸯,就当你尽孝了。
                      说实话,老太太这话说得客客气气的,她心里可真是怒气冲天。她是伴随着贾家的崛起兴盛,一直走到现在马尾提豆腐提不起来的衰落地步。以前的主子们,哪里会有这种威逼人家给他做妾这回事。谁想到现在什么破事儿都有了,孙子偷人,儿子霸人,一个比一个不上进,一个比一个不成才!
                      说实话,虽然鸳鸯叫贾母给严严实实护起来了,可是,她处处都是围着自己打转,根本没替鸳鸯着想:唉呀,老大都那么大年纪了,鸳鸯才这么点儿小岁数,不是毁了人家孩子吗?
                      真的,一点都没有。说到底,主子就是主子,奴才么,粘上羽毛也变不成凤凰。
                      六 鸳鸯不是"鸳鸯"鸟
                      鸳鸯的名字叫"鸳鸯",她可真的不是那彩头花翅膀、双宿双栖的情鸟,我倒觉得她就像柳湘莲手里那柄鸳鸯剑,明亮亮,冷嗖嗖,一点都不温柔。她的使命根本不是来给世人系红绳的,倒是来取人性命,斩断情丝的。
                      这个女孩子,也许她不知道自己爱的是谁,但她准知道她不爱的是谁,就算你拉一车皮的金银珠宝给我,我也不爱你。也许她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生活,但是她准知道她不想过什么生活,就算你搬来一座泰山压到我头上,我的生活还是不能这么过。
                      为什么说鸳鸯高贵?原因就在这里了。就算把大观园搬到现代,司棋她们都偷情的偷情,当二奶的当二奶去了,她还是会戴着花领子,低着头安静地挑花绣朵。碰见一个千万富翁来娶她,赶着一辆金马车,她不肯嫁还是不肯嫁。有人来劝降,她照样一口啐过去: 呸!烂了舌头的混帐,谁叫你多管闲事的!


                      IP属地:上海41楼2014-08-25 20:54
                      回复
                        (五)佛也救不了尤二姐
                        二姐为人,进不能抗淫威,退不足以自保,一辈子最好也就是只金丝鸟儿,自己当人家的天堂,人家是自己的地狱。
                        从古及今,不论何等样人,倘要在这社会上生存,那就得有谋生的本事,否则注定了是要被淘汰,这也许就是所谓丛林法则:有本事的大树长出去,没本事的细草趴下来。女人本来就处于弱势,尤二姐更是弱势中的弱势。倘凭她自己去劳作耕织,很让人怀疑她能不能养活自己。她天生就是个"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人,既美且娇,必得靠人养起来。那么,她获取谋生材料的资本就是年轻貌美,对像就是富家大爷。
                        在《歪批水浒》这本书里便有一个极好的题目:佛也救不了金翠莲。意思是在郑屠手下做不成二奶的金翠莲,做了赵员外的小老婆便感觉良好,以为从地上一直蹿到了天堂。甚至连为其打伤了人命的鲁提辖也觉得她得到了真正的解放。怀有这样心理的人还有许多,比如尤二姐。她以为只要退了张华,嫁给贾琏,入了贾府,就是天堂,于是千种委屈,万般忍耐,要守得云开处,明月升上来。殊不知豪门不是侬的家,佛也救不了你尤二姐..


                        IP属地:上海51楼2014-08-25 22:35
                        回复
                          (二)好辣的妖精气
                          以前一直不知道三姐有多美,这下子知道了: "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淫浪,不独将他二姊压倒,据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
                          天上老鸹多,地上美女多。林黛玉美不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出气儿都带一股子仙气儿。
                          薛宝钗美不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谁要是长得像她,气死卖化妆品的。更要命的是一股子天生的贵族气,只看你一眼,马上就看得你皮袍子底下的"小"像虱子一般纷纷朝下掉。
                          潘金莲美不美?"口儿里常喷出异香兰麝,樱桃口笑脸生花。人见了魂飞魄丧,卖弄杀俏冤家。"这是潘金琏一叉杆打出一个西门庆来时的模样,自来的眼带秋水,眼波横飞,美得扑天盖地的邪气、风尘气。
                          尤三姐的美带一股子妖精气。妖精是个好东西,又会亲你,又会逗你,又会招惹你,又会远离你,叫你茶也不想,饭也不思,一心要把她搂到怀里,她却一阵风刮不知道哪边儿去,及至你使性子不理她了罢,她又亲亲热热地偎着你。
                          男人碰见仙美人,那是要敬的。遇见贵美人,却是要远着些---袍子底下的"小"忒多了,怕叫她全给榨出来。最怕遇见风尘女子,他也变得风尘下贝戋,口吐污言秽语,就比畜生走路少用了两条腿。若是遇见妖精美女呢?完了,他的智商"嗖"一下子降到最低,变成彻头彻尾的傻子。
                          果然,那尤三姐平时还顾忌着自己女孩儿的身份,不肯随便发飙。如今叫贾琏臊得够呛,气急攻心,拼命一试,原来平日里那么威风的两兄弟,不过是酒囊饭袋而已。高兴!三姐终于占领了高地。"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他。"人们说这是她反抗统治阶级压迫,这种说法原也挨得上边儿,可是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女孩子绝望之下的撒泼罢了,看看自己能泼到何等田地。结果女人一妖气,男人就傻气,女人一撒泼,男人就犯贝戋,古今如此。
                          爱极了"闹宴"这段文字,真是翻遍古今典籍也见不到第二出的"奇风月"。极慷慨,极遒壮,纵横恣肆,风流痛快。不独我爱,人见人爱。清代一群评点家看到这里,都忍不住轰天价喝起彩来。
                          看清代护花主人王希廉的批语:"辣心辣手,不意三姐之妙一至于斯!明目张胆,令躁者遍体清凉。妙至矣,无以复加矣!写得笔歌墨舞。三姐真不愧须眉!直写得如凤阳婆弄猢狲一般。写尤三姐倜傥不群,英气逼人!"
                          再看桐花凤阁主人陈其泰的批语:"前列诸美,疑观止矣,乃至复出一奇焉……更写一妖艳倜傥风流豪侠之尤三姐来,顿觉风云变色,电闪雷轰,使读者目眩神迷,心惊魂动焉。此明皇羯鼓解秽法也。传中言珍、琏兄弟欲近不敢,欲远不舍,落魄垂涎,终莫能犯,形容殆尽,岂非涅而不缁者哉!无得而名,惟呼为尤物耳。"
                          大某山民姚燮的评点,更是酣畅淋漓,情不能已:"(三姐)如单骑入万人阵,左冲右突,四面皆摧。但闻纸上有火拉声,可以已疟,可以愈风。不图渔阳三挝之后,复听此鼓槌声。何止以蝼蚁视珍、琏哥儿同听者。自从听鸳姑发论之后,又是一番痛快文章,可浮十大白。三姐真是《水浒》中之武行者。石破天惊!三姐之妙,其妙到天仙化人地步矣!真妙到无可言喻!"
                          写到这个份儿上,姚燮还觉得不过瘾,又在回末评论:"自贾珍入小花枝巷后读起,只觉得黑成鬼,一片烟尘,满纸阴气,已不知天日光照到何处世界也。及读尤三姐一段文字,其议论做作,顿觉大地光明。尤三姐倾倒而言,旁若无人,其激昂慷慨之气,为大观园中所无。脱令今有其人,我欲旦暮遇之、倒地拜之。"
                          说到底,这些个评论家呀,他们也被尤三姐身上一泻千里、畅快淋漓的妖精气迷得要死!


                          IP属地:上海53楼2014-08-25 22:43
                          回复
                            (三)绝望
                            可惜,这么一个绝世美女,没过好自己的青春岁月。
                            三姐到底有多淫,这个谁也拿捏不准。她的行迹并不像二姐那么明显,好推断,一定是和贾珍上床,然后又和贾琏上床。三姐和贾珍上过床没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官司打一百年也打不清。反正她和贾珍搂搂抱抱是一定的。如果她姐姐的品行指数是-3,她起码也有-2。
                            但是,无论她上没上过床,恶名都出去了,人们的嘴最爱传这些个是是非非。不知道她知道不知道自己的名声有多坏,反正她不是叫别人给骂醒的,是叫自己这一场骂把自己惊醒的。
                            这一场骂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犹如一场大梦惊醒。觉醒了,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就算知道自己处境如斯,又能怎样?让她跑出去自立?给人家当保姆,看孩子?还是让她卖身为奴,给人当丫环,端茶递水?这是人生啊,又不是演电视剧。她又没有独立的能力,估计从来也没有学过针织纺绩,除了依附男人,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活命的本事。
                            如今是跟老母亲一起依附在姐姐这里,可是,人家凤奶奶随时都会打上门来,到那时候,怎么可能一家三口,人家都叫你搬进府去?就是姐姐的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叫那个阎王老婆治死呢,更何况自己。所以说,母女三个前途真好比风中燃烛,明一时,灭一时。急上心来,又没有本事摆脱恼人的境遇,只好痛骂珍、琏、蓉三个诓骗她寡妇孤女。
                            骂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青年女子,心中孤寂,又不会读书,不会作诗,没有个发泄的渠道,又没有足够的修养教她耐住寂寞,所以高兴了也会请贾珍过来,抚慰一下情怀。这是一个完全凭本能行事的丫头片子,根本不会自我调理克制。这事儿搁到现在并不是大不了的罪,原本欲望与理智就不是一回事。但放在那时,这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
                            所以尤三也香,尤三也艳,她的香艳的背后,却是黑沉沉的绝望作底子。你看她打扮出色,淫情浪态,却不知道她一肚子苦水倒不出来。只好"天天挑拣穿吃,打了银的,又要金的;有了珠子,又要宝石;吃了肥鹅,又宰肥鸭。或不趁心,连桌一推;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刀剪碎,撕一条,骂一句。"皆因此时她内心那个要求"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小人儿苏醒过来,却眼见得终身已毁,地狱之门正为自己冉冉打开,内心逼急,无般不为。
                            说实话,尤三姐那句话:"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现在的一些女孩子,听了这话,就当愧死。好多人把自己打扮成金玉,就是要让人玷污的,只要给自己黄金屋,你爱怎么污怎么污。
                            此时的三姐,焦灼、恐惧、绝望,对自身存在产生质疑,想要抗争,却又抗争不得法,也不会有真正的办法去作真正的抗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她掀得翻不如意的饭桌,却掀不翻不如意的压制,她剪得断绫罗撕得碎绸缎,却剪不断自己屈辱的生活也撕不碎自己低贱的命运。


                            IP属地:上海54楼2014-08-25 22:47
                            回复
                              2. 尤三姐的死与生
                              问题是,不是谁想自拔就能自拔,想回头就能回头的。
                              就算贾琏找到了柳湘莲,柳湘莲不但答应了婚事,而且留下了信物鸳鸯剑,三姐天天看着剑傻高兴,自笑终身有靠,事儿也不能算完。三姐,你笑得太早!
                              柳湘莲这个人,又聪明,又能干,又性情高洁,又冷面冷心,他要是听说三姐以前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怎么肯吃这个哑巴亏,平白弄顶绿帽子戴上?
                              果然,柳湘莲一听是东府里人,根本不问是谁,就一下子反悔:"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
                              珍蓉这一对好父子,造的什么孽。
                              柳湘莲跑去找贾琏要剑,要是他顺利要回鸳鸯剑,三姐也没有愤而自杀,那么,这是多大的耻辱啊!就算以后有人要她,她还有面目披上红嫁衣,蒙上红盖头,当那众人瞩目的红嫁娘吗?她或是出家,或是干脆沦落风尘去了。
                              当然,若是她不死,还可能有另一个结局,就是跟着二姐一同进府,和凤姐拼上一拼。但是,凤姐是什么样的英雄,三姐小小年纪,仗的就是一个泼辣脾气,要心机无心机,要人力无人力,到最后,二姐被折腾死,说不定自己也会被弄进去。这就是这两姊妹的结局。她们除了枉死,根本就没有别的命运。
                              不过,尤三可没想到自己会这么个死法。当初立誓的时候,说道若是不得嫁给柳湘莲,她宁可自己修行去,也没有说到这个"死"字上来。可是,自己眼里泰山这样重的人,居然把自己看得这么轻这么贱,还活个什么劲!眼睁睁一座大山压下来,若是还想着苟活的事,也不是敢说敢干的尤三姐。
                              是以"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
                              玉环死去,还有唐明皇在旁边看着,虽是急不能救,却是心里千丝万缕地不离不弃。而她,却是在自己爱的人抛弃自己之后,选择死路,孤孤单单,一个人的急,一个人的怒,一个人的痛,一个人的苦,一个人的生,一个人的死。可怜,"佳人血热郎心冷,夜夜香魂滞剑光。"
                              至于湘莲结局,不必再提。抚尸痛哭,也挽不回三姐性命。这个世界允许男人失足之后再爬上岸来,却不允许女人失足再回头。"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惜,"贤妻"两个字,来得晚了些,而刚烈更是要到死去才能知晓的事。标致是皮,刚烈是骨,活生生把个贤妻放走,剩下的就是怎么一个人面对永世的孤寂。
                              尤三姐死掉了,说句没心肝的话,正是她的死成全了她的生。没有这一剑刎喉,就没有她的光彩照人,桃花灿烂---这就是生与死的悖论。有的人虽生犹死,也有的人虽死犹生,还有的人干脆就是不死、不生。


                              IP属地:上海56楼2014-08-25 2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