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美国吧 关注:20贴子:121
  • 2回复贴,共1

美国对中国的威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国威胁中国的方式和方法,是由美国的实力地位、国家战略、安全利益和地缘政治决定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美国因其全球战略的具体目标不同,对中国采取的威胁方式也是不同的。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从维护“一超”霸权地位、防止中国崛起的基本战略出发,不断调整对华政策,使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
(一)由军事威胁为主向综合性威胁转变。军事威胁是冷战时期美国威胁中国的主要方式和核心内容。冷战时期,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长期实施最直接的军事威胁,企图将中国置于美国的军事控制之下。那时美国虽也对中国采取了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外交围攻等其他威胁方式,但这种威胁都服从和服务于军事威胁。冷战结束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已由原来的以军事威胁为主明显转向注重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渗透的综合性威胁。
首先,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决定的。90年代中期后,美国开始实施全方位、综合性的安全战略,把加强美国安全、促进经济繁荣、维护民主人权作为这一战略的三大支柱,不仅在地区性热点问题上更加注重“组合各种手段形成合力控制”,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也实施综合性威胁。 其次,这是由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判断决定的。美国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与其他大国的明显不同就是,未来的中国不是一个单项强国,而将是一个最具实力的综合性大国,中国一旦崛起,必将对美国构成严重的挑战,延缓乃至防止中国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国崛起的最佳方式,就是对其实施综合性威胁。
再次,这是由世界联系的多样化决定的。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度明显加深,联系渠道日益多样化。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种利害关系日趋紧密,影响渠道也越来越宽广,这就为美国对中国实施综合性威胁提供了客观可能。
美国对中国的综合性威胁,是一种以绝对优势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威胁。始终保持对中国在综合国力上的绝对优势,是美国威胁中国所追求的基本目标。美国无论是在经济科技上,还是在军事实力上,都遥遥领先于中国数十年,美国正是以始终保持对中国的绝对国力优势为政策前提来和中国打交道的。比如,美国严加限制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对华出口的技术充其量是8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美国对台湾武器出口的基本标准就是至少使台军在武器装备上领先大陆5至10年。
美国对中国的综合性威胁,是一种全方位渗透的、宽领域的威胁。这种威胁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美国对中国威胁,必将是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全面渗透、同时并举,即便是某种单项威胁,除对中国相应领域产生直接危害之外,也将对中国其他领域产生连带的负面效应。
美国对中国的综合性威胁,是一种仍以军事威胁为主的威胁。虽然与冷战时期相比,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不再处于决定性地位,而是服从和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但它仍是美国威胁中国的主导方式。军事威胁中国是美国2001年9月30日颁布的《四年防务战略审查报告》的重要内容。2003年度,美国的国防费用将达到创纪录的3900亿美元,其中相当部分将直接或间接用于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和防堵中国的战略需要。


1楼2014-06-27 11:08回复
    (三)由即效威胁为主向长效威胁转变。冷战时期,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总希望立竿见影,即刻见效,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约翰逊到肯尼迪,其基本战略都是一脉相承的。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刺激下,美国对中国的即效威胁也曾再度出现,企图通过制裁和孤立中国,使中国变成“第二个苏联”,但美国的这一系列政策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今,美国威胁中国的内外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显示出了愈加强势的生命力,使美国富于理想化的威胁目的一个个破灭;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明显增强,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的存在,改变与中国交往的方式;再一方面,中美两国在战略利益上的交汇点越来越多,与中国保持建设性的合作关系符合美国的现实利益。这样,迫使美国不得不改变威胁中国的方式,由过去的即效威胁转向长效威胁。
    一是在推行接触战略当中实施遏制。接触加遏制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两手”,遏制是目的和本质,接触是手段和方式,在接触中进行渗透,通过渗透实现遏制。利用接触渠道实施遏制,既公开又隐蔽,既有形又无形,防不胜防。
    二是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内部尤其是中层领导干部的身上。中层干部是中国未来的领导力量。近期来,美国把中国内部蜕变作为政治上的一种期待,其“和平演变”的对象由以高级干部为主转向中层领导干部,企图实现“以友带变”。 三是通过前沿威慑实施长效威胁。加强前沿威慑是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柱。亚太地区是美国实施前沿威慑的重点地区。与冷战时期不同,这种前沿威慑主要不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发生全面军事战争,而主要是通过加强前沿军事存在,改变力量对比关系,恶化地缘政治环境,实施“短、平、快”的军事挑衅,进行长效封杀,达到“以压促变”。


    3楼2014-06-27 11:12
    回复
      二是亚太军事战略重点由北向南转移。〖HT〗在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点加速东移的背景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很不合理,远远不能适应对中国构筑“战略包围圈”的现实需要。为了优化配置亚太军力结构,将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连为一体,形成全面围堵中国的战略态势,美国亚太军事战略重点开始由北向南转移。一方面,适当减少驻日韩军事基地,广泛在东南亚地区开拓新的军事基地;另一方面,在继续保持对朝鲜战略高压的前提下,将军事渗透的重点转向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加紧建立应对“两海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再一方面,在南中国海和东南亚地区频繁举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联合军事演习,使美国在该地区军事演习的次数远远超过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演习。显然,美国亚太军事战略重点加速南移,必将使中国东南方向的安全环境日趋恶化。
      总的来看,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方式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是以全盘“分化”、“西化”为目的的全面性威胁,是连续不断、长期持久的全程性威胁,是全方位、多领域的立体式威胁;在亚太地区加紧防范中国,是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无论美国全球战略怎样调整,对华交往方式怎样变化,只要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不变,其对华政策的本质就不会改变,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的基本战略也不会改变。
      (作者是济南陆军学院教授 )


      5楼2014-06-27 1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