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文学社吧 关注:50贴子:265
  • 11回复贴,共1

【梁漱溟】做学问的八层境界,你到哪一层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资料来自于文学吧舞魅清荷


IP属地:北京1楼2014-05-08 23:17回复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广西桂林人。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今年是梁先生的120年诞辰纪念日,知识分子中的大师级人物,虽然政治上幼稚,但学问和风骨还是有的。来学习一下他自己总结的学问八层境界吧。
    ---------------------------------------------------------------------------------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


    IP属地:北京2楼2014-05-08 23:17
    回复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IP属地:北京3楼2014-05-08 23:18
      回复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IP属地:北京4楼2014-05-08 23:18
        回复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IP属地:北京5楼2014-05-08 23:19
          回复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IP属地:北京6楼2014-05-08 23:19
            回复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IP属地:北京7楼2014-05-08 23:19
              回复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IP属地:北京8楼2014-05-08 23:19
                回复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IP属地:北京9楼2014-05-08 23:19
                  回复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IP属地:北京10楼2014-05-08 23:20
                    回复
                      并没有那么绝对啦!我个人觉得我徘徊在第三的样子,准备进入第四,寻求第五。第六还有好长一段路,几年内或许有小成。第七暂时看不到在哪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2-02 17:51
                      收起回复